首頁 > 國學語錄 > 詩詞名句 > 蘇軾的詞作賞析:《浣溪沙·山色橫侵蘸暈霞》

蘇軾的詞作賞析:《浣溪沙·山色橫侵蘸暈霞》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9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下面小編帶來蘇軾的《浣溪沙·山色橫侵蘸暈霞》原文及賞析,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浣溪沙·山色橫侵蘸暈霞

(宋)蘇軾

山色橫侵蘸暈霞,湘川風靜吐寒花。遠林屋散尚啼鴉。

夢到故園多少路,酒醒南望隔天涯。月明千里照平沙。

註釋

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後用爲詞牌。“沙”或作“紗”,亦作“浣紗溪”。雙調42字,分平韻、仄韻兩體。上片三句皆平韻,下片三句有兩句平韻。

蘇軾的詞作賞析:《浣溪沙·山色橫侵蘸暈霞》

橫侵:縱橫擴展。

蘸(zhàn):原意爲把物件浸入水中,引申爲以液體沾染他物。

暈霞:指太陽光線經雲層中冰晶的折射而形成的光象,這裏指晚霞。

湘川:不是指湖南湘水,這裏指湖北古荊州地區。

寒花:寒冷天氣開的花,但在古代詩詞中多指菊花。

尚:尚有。

南望:是詞句的省略語,指蘇軾從荊州遙望故鄉四川眉山,其方向應在西南。

平沙:廣闊的沙原,當指荊州長江江岸的遼闊沙原。

白話譯文

山色浸染着傍晚的霞光,湘江水風平浪靜秋花正開放。遠處的樹林邊散落着幾戶人家,烏鴉還在啼叫尋覓着棲息的地方。

睡夢中曾走遍故鄉的條條小路,酒醒後向南望才知有天涯隔阻。明月照耀着千里廣衰的沙原。

賞析

  詞的上片,淋漓盡致地描寫了深秋的景色。那蒼翠的山色縱橫擴展,沾染着長空中的五彩晚霞,湘川的秋風寂靜不動,茂盛的菊花正綻苞開放。遠處的村舍散落在樹林叢中,突然聽到晚鴉的陣陣啼叫聲,它們正在傍晚飛歸故巢。這些秋景的描寫,如唐代李白的“秋色無遠近,出門盡寒山”(《贈盧司戶》)及元曲家白樸的“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天淨沙·秋》)的深秋意象,給人以蕭瑟寂寥的藝術感受,這情景會勾起遊子們的無限思鄉情感。

在此思鄉之情油然而生的當口,下片立即轉入了“夢到故園”的具體描寫。蘇軾喟嘆着說:“離開故鄉不知有多少路程了!”於是,蘇軾喝醉了酒昏昏欲睡,卻在夢中憶起了離別故鄉的依依不捨之情。在夢驚之後貪婪地遙望着西南方的遠隔天涯的眉山“故園”,不禁一陣空虛寂寞。此情此景,觸目傷神,全詞便在那月亮正靜靜照着江岸千里沙原的悵惘中戛然而止。

全詞即景抒情,如行雲流水,“望”字是整首詞的“詞眼”。先是遠望山色,既而仰望空中晚霞,再是近望地上寒花,進而平望遠林村舍,最後着眼於南望故園。層層遞進,首尾相映。在時間安排上,起自傍晚,終至夜深,表示其思鄉之念,悠悠綿長。故其情感自然質樸,又委婉曲折,含蘊豐富,可謂一唱三嘆,真堪與杜甫名句“遠岸秋沙白,連山晚照紅”(《秋野五首》)的韻味相媲美。此詞的主旨是遊子思鄉的情感抒發,也是與蘇軾的淡漠名利的觀念相一致。這與蘇軾《南行集》詩中的“故鄉飄已遠,往意浩無邊”(《初發嘉州》),及“幽懷耿不寐,四顧獨徬徨”。“卻思舊遊處,滿陌沙塵黃”(《牛口見月》)的詩句情緒遙相呼應。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