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詩詞名句 > 文同:蘇軾的表哥,擅長詩文書畫精通哲理

文同:蘇軾的表哥,擅長詩文書畫精通哲理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3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文同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唐代詩人孟郊46歲中了進士,於是便大笑狂吟,“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另一位不知名詩人曹鬆70歲時中了進士,也深深地感嘆,“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可憐過去的那些莘莘學子,每日青燈積學,白首窮經,只爲學優則仕,然後衣錦還鄉。

有人一朝金榜題名,便摔掉當初的敲門磚。但也有很多人功成名就之後,依然筆耕不輟,學問不知。下面這首詩的作者是蘇軾的表兄,這首七絕飽含哲理,讀完頓覺汗顏。

夜學

宋代:文同

已叨名第雖堪放,未到根源豈敢休。文字一牀燈一盞,只應前世是深仇。

文同:蘇軾的表哥,擅長詩文書畫精通哲理

文同,字與可,自號笑笑居士,人稱石室先生,北宋著名的畫家和詩人。他33歲中的進士,擔任過很多地方官職,也爲百姓做過很多實事。元豐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吳興)就任,世人稱文湖州。一年後文同病逝,享年61歲。他與蘇軾是表兄弟,以學名世,擅詩文書畫,深爲文彥博、司馬光等人讚許,尤受其表弟蘇軾敬重。

這首詩是作者中了進士之後,與朋友切磋交流,深感自己依然學問淺薄,感懷之餘,便題詩記錄心情。“已叨名第雖堪放,未到根源豈敢休”,這兩句大意是,我雖然愧受名第,本可狂放一下,但學無止境,我還沒有探尋到學問的根源,怎麼能就此罷休了呢。詩人一定讀過孟郊的詩,但並沒有學他的狂放,反而謙虛地說自己的學識還很淺薄。

文同:蘇軾的表哥,擅長詩文書畫精通哲理 第2張

這一“放”一“休”,展現出詩人淡泊寧靜的超脫、與頑強執着的追求,同時也深蘊哲理,深刻地闡明瞭名與實之間的關係。詩人繪畫成就很高,他的竹畫更是自成一格,時人稱爲“文湖州派”。

蘇軾是他的表弟,繪畫方面也曾得到文同的指點,他還驕傲地說“東坡亦是湖州派”。但是從詩詞水平來看,文同與東坡先生還是差距很大。不過這也正常,各人天賦各異,而且學業有專攻,不可強求面面俱到。但是文同卻看到了自己的差距,沒有因爲繪畫的成就而沾沾自喜。

文同:蘇軾的表哥,擅長詩文書畫精通哲理 第3張

後兩句闡述自己的心得,“文字一牀燈一盞,只應前世是深仇。”意思是說,每天樂此不彼地與文字打交道,書籍文稿堆滿了小牀,經常於夜深人靜時,依然與孤燈相伴。

作者彷彿描繪了一幅意境古樸而又簡寥的圖畫,形象地展現出作者深夜秉燭夜讀的情景。讀書人喜歡安靜,創作更需有一個寧靜平和的心態,所以看似熬夜讀書寫作,十分辛苦,但也是樂在其中。

最妙的是尾句,作者以恨寫愛,好像電影中情侶間親暱地互稱“冤家”一樣,令人回味無限。詩人早已把書本和他的詩畫當成最親密的愛人,有時相依相偎,有時又覺相見恨晚。

彷彿那些詩畫與其前世有冤仇,今世就一定要糾纏着詩人。這種含蓄的手法不僅令人印象深刻,而且也讓人深思。

人生苦短,而做學問卻如行駛在茫茫的大海上,永遠沒有盡頭。也正如莊子所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創作需要旁證博引,橫求縱覽,才能探本窮源、而立一家之言。

朱熹也深有體會,“問渠那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陸游也在詩中告誡後人,“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文同博學多才,而且襟韻灑落,塵埃不到,才能淡於名利而崇於實學。東坡曾慨嘆:“有好其德如好其畫者乎?”文同在當時就享有盛名,如今我們讀到這首詩,也爲其輕浮名而重實在的精神而感動。想想我們自己時而狂傲、時而自卑,卻不學無術,真是覺得汗顏。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