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古文名著 > 施閏章的《遊九華記》表達了一種什麼樣的情懷?

施閏章的《遊九華記》表達了一種什麼樣的情懷?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8.1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施閏章的《遊九華記》表達了一種什麼樣的情懷?其實此篇題爲遊記,但它並沒有拘泥於一山一水、一寺一林的記述和繪寫,而是即景議論,抒發作者清高疾俗的情懷。

原文

昔劉夢得嘗愛終南、太華、女幾、荊山,以爲此外無奇秀,及見九華,始自悔其失言。是說也,嘗竊疑之。而李太白以山有蓮花峯,改九子爲九華。予舟過江上,望數峯空翠可數,約略如八九仙人云。

其山,外峻中夷。由青陽西南行,則峯攢岫復,環奇百出;而入其中,則曠以隱。由山麓褰裳,則寒泉數十百道,噴激沙石,碎玉哀弦;而入其中,則奧以靜。蓋巖壑盤旋,白雲蓊鬱,道士之所族處者,是爲化城。一峯屹然,四山雲合,若羣龍之攫明珠者,是爲金地藏塔。循檐送目,虛白之氣,遠接江海。而四方數千裏來禮塔者,踵接角崩,叫號動山谷,若疾痛之呼父母,蹈湯火之求救援。道士爭緣爲市,幾以山爲壟斷矣,寧復知有云壑乎?

於是擇其可遊者,曰東巖。其上有堆雲洞、師子石,僧屋數間,刻王文成手書。文成聚徒講學,遊憩於斯,有《東巖燕坐詩》。今求其講堂,無復知者。天柱峯最高,俯視化城爲一盂。絕壁矗立,亂山無數,所謂九十九峯者,迷離莫辨,如海潮涌起,作層波巨浪。青則結綠,紫則珊瑚,夕陽倒蒸,意眩目奪。蓋至此而九華之勝乃具。惜非閒人,不得坐臥十日,招太白、夢得輩於雲霧間相共語耳。

遊以甲午歲十月,從之者查子素先,徐子道林。

賞析

施閏章是清初一位比較重要的詩人,但其散文寫得也很出色。這篇《遊九華記》便是其中的一篇佳作。

九華,即九華山,在今安徽省青陽縣西南。九華山與四川的峨眉山、浙江的普陀山、山西的五臺山並稱佛教四大名山。山上景色秀美,寺廟衆多。施閏章於順治十一年(1654)十月尋幽至九華,寫下了這篇《遊九華記》。

施閏章的《遊九華記》表達了一種什麼樣的情懷?

本文在寫法上也不拘一格。照遊記的通常格式,文章一開始便點明九華山的地理位置,而作者卻把筆勢盪開,先從劉禹錫的評價和李白的改名說起。”昔劉夢得嘗愛終南、太華、女幾、荊山,以爲此外無奇秀,及見九華,始自悔其失言”,對劉禹錫在《九華山歌》序中所說的話,作者表示懷疑,而對於李白等聯句詩以山有蓮花峯,改九子爲九華,也認爲不甚恰當,說“予舟過江上,望數峯空翠可數,約略如八九仙人云。”這裏,作者故意寓示一個命題:高雅創見不如從俗習慣。其用意,是爲後文正面揭示主題作反襯。

文章進入第二自然段,作者便以生動的筆墨對九華山的景色展開描寫。九華山的整體特點如何?作者僅用“外峻中夷”四字,就把它準確形象地勾畫出來了。接下作者“由青陽西南行”,於是引出一段出色的景緻描寫:“則峯攢岫復,環奇百出;而入其中,則曠以隱。由山麓褰裳,則寒泉數十百道,噴激沙石,碎玉哀弦;而入其中,則奧以靜。”這裏,作者運用移步換形法,很有層次地寫出了秀麗幽邃的九華山水,宛如在讀者面前展現了一幅幅絢麗多姿的畫卷。寫了山水自然風光之後,作者又以化城寺、金地藏塔顯示出這一形勝確曾爲佛教提供一片吉祥聖地。可是如今呢?“四方數千裏來禮塔者,踵接角崩,叫號動山谷,若疾痛之呼父母,蹈湯火之求救援。道士爭緣爲市,幾以山爲壟斷矣”。這樣以來,九華山被弄得烏煙瘴氣,山水自然也就完了,無怪乎作者要發出“寧復知有云壑乎”的深沉感嘆。

施閏章的《遊九華記》表達了一種什麼樣的情懷? 第2張

下面,作者又將筆鋒一轉,說今日“可遊者”尚有兩處:一是明代學者王守仁當年講學的地方,如今“無復知者”,故頗清淨;一是位於九華東部的最高峯——天柱峯,由於山峯聳拔,常人不多攀登,故勝景猶存;但是與化城寺、金地藏塔相比,顯得十分冷落,無人遊賞。對此,作者不禁感慨萬分。他既指出“蓋至此而九華之勝乃具”,又點明自己無閒,而劉、李千古,舉世竟無人懂得九華山真正美的所在。經過跌宕之後,終於點破文章旨意,表示自己欲“招太白、夢得輩於雲霧間相共語”,見出作者高雅的審美情趣。

最後點明時間及從遊者。

全文不足六百字,但構思獨特,行文時往往曲折有致。另外,記議結合、對比反襯手法的運用,也爲文章增色不少。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