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古文名著 > 《西遊記》大禹借走金箍棒,爲什麼用完之後不還給老君?

《西遊記》大禹借走金箍棒,爲什麼用完之後不還給老君?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3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俗話說得好:“有借有還,再借不難。”那麼《西遊記》中的大禹借走金箍棒,爲什麼用完之後不還給老君呢?接下來本站小編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探討,給大家一個參考。

其實原著寫得非常清楚,這金箍棒是太上老君親手煉製,原著第75回中是這麼說的:

棒是九轉鑌鐵煉,老君親手爐中煅。禹王求得號神珍,四海八河爲定驗。中間星斗暗鋪陳,兩頭箝裹黃金片。花紋密佈鬼神驚,上造龍紋與鳳篆。名號靈陽棒一條,深藏海藏人難見。成形變化要飛騰,飄-五色霞光現。

看見沒,金箍棒是老君煉製,在大禹治水的時候借走,作爲測量海水深淺的定子,所以起名叫定海神針。可是它又是如何流落到東海呢?原著也有介紹,在第88回這麼描述:

這棒是:鴻蒙初判陶-鐵,大禹神人親所設。湖海江河淺共深,曾將此棒知之切。開山治水太平時,流落東洋鎮海闕。

《西遊記》大禹借走金箍棒,爲什麼用完之後不還給老君?

其實這是有問題的,咱們現實社會有一句俗話,叫做:有借有還,再借不難。金箍棒是大禹向太上老君借的,使用完成後按道理應該歸還老君纔對,可是它怎麼能夠流落到東海呢?

這裏就需要我們發揮想象,思考下來龍去脈了,當大禹治水完成後,東海龍王主動找到了大禹,將金箍棒拿走,目的很明確,那就是將來留給孫悟空使用。那麼這麼說有依據嗎?

還是有的,有多處細節可以證明,其一,太上老君冶煉的並不是測量海水的定子而是一件兵器,人家本來的名字就叫做如意金箍棒,只是大禹治水的時候給它改了個名字叫定海神針。孫悟空到達東海的庫房後,金箍棒閃爍光芒,讀過玄幻小說的朋友一定知道,這是認主現象。

而大禹使用的時候卻沒有出現這種狀況,金箍棒只是顯示出能伸縮的功能,可見金箍棒本就不是爲大禹鍛造的。

其二,孫悟空學藝歸來後,大鬧東海搶奪金箍棒硬湊披掛,其實是東海龍王自導自演的一場苦肉計而已,目的就是讓孫悟空順順當當地拿走金箍棒。可能有朋友會問,你這麼說有證據嗎?

有的,第一金箍棒是老君鍛造的,東海龍王敢不吭不哈就拿走金箍棒嗎?所以他拿走金箍棒應該是跟老君打好招呼的,或者壓根就是老君授意讓龍王拿走金箍棒以便讓猴子使用。第二,爲了湊齊披掛,東海龍王開始搖人,搖人的方法很簡單,爲了說明方便,直接上原著,在第三回有這麼段話:

我這裏有一面鐵鼓,一口金鐘,凡有緊急事,擂得鼓響,撞得鐘鳴,舍弟們就頃刻而至。”悟空道:“既是如此,快些去擂鼓撞鐘!”真個那鼉將便去撞鐘,鱉帥即來擂鼓。 少時,鐘鼓響處,果然驚動那三海龍王,須臾來到,一齊在外面會着,敖欽道:“大哥,有甚緊事,擂鼓撞鐘?”

古代可沒有手機,微信,QQ等通訊工具,也沒有摩斯密碼等祕密溝通符號。東海龍王只是擊鼓敲鐘招來三個弟弟,而且敖欽的這個疑問很明顯,並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咱們再繼續看下原著:

《西遊記》大禹借走金箍棒,爲什麼用完之後不還給老君? 第2張

北海龍王敖順道:“說的是。我這裏有一雙藕絲步雲履哩。”西海龍王敖閏道:“我帶了一副鎖子黃金甲哩。”南海龍王敖欽道:“我有一頂鳳翅紫金冠哩。”老龍大喜,引入水晶宮相見了,以此奉上。

東海龍王的這三位弟弟既然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爲什麼每人手裏都能拿出一件披掛的部件來,四人合體正好湊齊一件披掛?那麼真相來了,他們早知道孫悟空要來,提前準備好了披掛,這才解釋的通。

同樣的道理,孫悟空得到金箍棒也應該是這個套路。那麼我們再還原一下真相:大禹從老君處借走金箍棒後,用了測量海水深淺,治水完成後,準備歸還金箍棒,這時候東海龍王找上門來,說:你別還了,老君讓我拿走放在東海等孫悟空上門來取。

其三,孫悟空見到金箍棒的時候,金箍棒主動展現出自己的名字,孫悟空看到後很是驚訝,而這種現象在大禹治水的時候可沒有發現,否則大禹也不會管金箍棒叫定海神針。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