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古文名著 > 聊齋志異 三朝元老篇原文是什麼?該如何理解呢?

聊齋志異 三朝元老篇原文是什麼?該如何理解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聊齋志異《三朝元老》原文

某中堂[1],故明相也。曾降流寇[2],世論非之。老歸林下,享堂落成[3],數人直宿其中。天明,見堂上一匾雲:“三朝元老。”一聯雲:“一二 三四五六七,孝悌忠信禮義廉。”不知何時所懸。怪之,不解其義。或測之 雲:“首句隱亡八,次句隱無恥也。”

洪經略南征[4],凱旋。至金陵[5],醮薦陣亡將士[6]。有舊門人謁見[7], 拜已,即呈文藝[8]。洪久厭文事,辭以昏眊[9]。其人云[10]:“但煩坐聽, 容某頌達上聞。”遂探袖出文,抗聲朗讀[11],乃故明思宗御製祭洪遼陽死 難文也[12]。讀畢,大哭而去。

聊齋志異 三朝元老篇原文是什麼?該如何理解呢?

[1]中堂:指宰相。明清即指內閣大學士。詳《小獵犬》注。

[2]流寇:封建統治階級對農民起義軍的蔑稱,此指李自成、張獻忠所領 導的農民起義軍。

[3]享堂:供奉祖宗的祠堂。享,祭享。

[4]洪經略:指洪承疇(1593—1665),字彥演,號亨九,福建南安人。 明萬曆進士。明末爲兵部尚書總督河南、山西及陝、川、湖軍務,鎮壓農民 起義軍。後調任薊遼總督,抵禦清兵。崇禎十四年(1641),率八總兵、步 騎十三萬馳援錦州,與清軍會戰於松山,兵敗被俘,降清,隸屬漢軍鑲黃旗。 順治二年(l645),至南京總督軍務,鎮壓江南人民抗清鬥爭。後經略湖廣、雲南等地,總督軍務,鎮壓大西農民軍的抗清鬥爭;至順治十六年攻佔雲南後返京。官至武英殿大學士,七省經略。生平詳《清史稿》 本傳。

[5]金陵:即今江蘇南京市。

聊齋志異 三朝元老篇原文是什麼?該如何理解呢? 第2張

[6]醮薦:祭悼。醮,祭祀。薦,進獻祭品。

[7]舊門人:指洪在明朝爲官所取士或幕府中的僚屬。門人,食客、門下 客。《戰國策·齊策》三:“見孟嘗君門人公孫成曰:‘臣,郢之登徒也。’”

[8]文藝:此泛指文章。

[9]昏眊:年老眼睛昏花。

[10]其人:此據二十四卷抄本,原作“生”。

[11]抗聲:高聲。

[12]明思宗:即明崇禎帝朱由檢,公元一六二八——公元一六四四年在 位。《烈皇小識》七載,崇禎十四年辛巳,“清兵陷寧錦,總督洪承疇、總 兵祖大壽降。事聞,舉朝震動,而承疇謬以殉難聞,恤贈太子太保,蔭錦衣 千戶,世襲,與祭十六壇。”

聊齋志異《三朝元老》翻譯

本朝有位中堂,做過明朝的宰相。因爲曾投降過流寇,名聲很不好。他告老還鄉後,蓋了一座供奉祖宗的祠堂。祠堂竣工那天,有幾個人在裏面過夜。天亮後,看見堂上懸掛着一塊匾,上面寫着“三朝元老”,還有一副對聯:“一二三四五六七、孝悌忠信禮義廉。”也不知是什麼時候掛上的。大家都覺得奇怪,弄不懂是什麼意思。有人推測出來說:“上句隱指亡(王)八,下句隱指無恥。”

洪經略奉命南征,凱旋迴到南京後,祭悼陣亡的將士。有個過去的門客進見他,參拜完了,要向他呈獻一篇文章。洪經略很久以來厭惡文章,便託詞老眼昏花,不接受。那人說:“請你只坐着聽就行了,容我讀給你聽。”接着就從袖筒裏掏出一篇文章,高聲朗讀。原來是明朝崇禎皇帝親筆寫的祭祀洪經略戰死遼陽,爲國殉難的祭文。讀完後,大聲哭着走了。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