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古文名著 > 成語“志在四方”背後有什麼成語故事?該如何解釋?

成語“志在四方”背後有什麼成語故事?該如何解釋?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6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如何解釋成語“志在四方”?有什麼典故?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成語】: 志在四方

【拼音】: zhì zài sì fāng

【解釋】: 四方:天下。立志於天下。指有遠大的抱負和理想。

成語“志在四方”背後有什麼成語故事?該如何解釋?

【成語故事】:

戰國時,魯國的孔穿(孔子第5代孫)去趙國遊歷,跟平原君門下的賓客鄒文和季節結成好友。孔穿回國時,鄒文、季節送了3天行程,臨別時,兩人淚流滿面,對孔穿依依不捨。但孔穿只對他們作了個揖便上路了。孔穿的學生認爲他太不近情理。孔穿卻不爲然地說:我原以爲他們是大丈夫,現在才知道他們像女人一樣。人立於天地間,應有'四方之志',爲實現自己的理想應四海爲家,怎麼能像動物一樣整天聚在一起?孔穿的學生不住點頭稱是,對老師更加敬重。後來人們將“四方之志”引申爲“志在四方”。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