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古文名著 > 《溫國文正公文集》是誰寫的?內容是什麼?

《溫國文正公文集》是誰寫的?內容是什麼?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9.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溫國文正公文集》是誰寫的?內容是什麼?該書一共八十卷。北宋司馬光撰。初刻於南宋紹興初年,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常見版本有:《四部叢刊》本《溫國文正公文集》、《四庫全書》本《司馬文正公傳家集》、《叢書集成初編》本《司馬溫公文集》(十四卷)、《四部備要》本《司馬溫公文集》(十四卷)等。

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陝州夏縣(今屬山西)涑水鄉人,世稱涑水先生。

其學淵廣,博通百家,但歸宗儒門,排斥釋、老,提倡儒家的倫理教育,要求將儒家倫理直接滲透進尋常家庭之中,所撰《溫公家範》成爲中國古代家庭教育研究的重要文獻。朱熹將其列爲北宋道學「六先生」之一。

《溫國文正公文集》爲司馬光部份著述的彙編,主要類目有詩、賦、表、書、啓、序、記、論、章奏、制詔、議辨、策問、評議、史剡、碑誌、祭文等。

《溫國文正公文集》是誰寫的?內容是什麼?

其中論及教育的篇目有《議學校貢舉狀》、《論風俗札子》、《貢院乞逐路取人狀》、《幷州學規後序》、《訓儉示康》、《才德論》、《不以卑臨尊議》、《善惡混辨》、《士則》、《學要》等。

司馬光在哲學上繼承漢代董仲舒的神學天命論,把綱常倫理論證成「天」之所命的古今通義和不變教條,併力圖從心性角度探討後天教育的重要作用。

他説:「天者,萬物之父也。父之命,子不敢逆。君之言,臣不敢違。父曰前,子不敢不前;父曰止,子不敢不止。臣之於君亦然。故違君之言,臣不順也,逆父之命,子不孝也。不順不孝者,人得而刑之。順且孝者,人得而賞之。違天命者,天得而刑之。順天之命者,天得而賞之」(《士則》)。

認爲人的「智愚勇怯,貴賤貧富」都是天生註定,不可逾越等級名分做出不忠不孝之事;否則,必有「天災」、「人殃」。既反對孟子「性善」説,又不贊成荀子「性惡」説,持「性善惡混」説。

他説:「夫性者,人之所受於天以生者也,善與惡必兼有之,是故雖聖人不能無惡,雖愚人不能無善,其所受多少之間則殊矣。善至多而惡至少,則爲聖人;惡至多而善至少,則爲愚人;善惡相半,則爲中人」(《善惡混辯》)。

關於科舉和學校改革,司馬光也提出了一系列重要主張,其核心思想是重振儒家倫理本位的教育精神。

批評當時科舉考試存在着嚴重流弊,「進士專尚屬辭,不本經術;而明經止於誦書,不識義理,至於德行,則不復誰何矣」(《議學校貢舉狀》)。

建議朝廷「以德行取士,則彼貪猾輕躁之人、依附權要枉道求進者,皆爲清議所貶,見棄於時」(同上)。

《溫國文正公文集》是誰寫的?內容是什麼? 第2張

指出「以德行取士」當從學校教育做起,並認爲教師自身首先應該是德才兼備的楷模。主張嚴選教授,「州學只許置教授一人,委本州長吏於本處命官中選擇無過犯、有節行、能講説、爲衆所服者舉奏補充。

司馬光還十分重視家庭教育,主張從小對兒童進行封建倫理教育的基本訓練,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相互配合,協調一致。

所撰《訓儉示康》,即是以「儉」德教誨其子。他説:「夫儉則寡慾。君子寡慾則不役於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慾則能謹身節用,遠罪豐家」。(《訓儉示康》)教育其子保持「古人以儉爲美德」的優良傳統,並告誡説:「以儉立名,以侈自敗者多矣,不可遍數」。

司馬光作爲舊黨領袖,其教育思想與改革派教育家王安石異趣,但其倫理本位的教育精神受到理學大師朱熹的重視,在中國學術史和教育史上佔有一定的地位。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