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古文名著 > 《孟子》:離婁章句下·第二十一節,原文、譯文及註釋

《孟子》:離婁章句下·第二十一節,原文、譯文及註釋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7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孟子》,儒家經典著作,由戰國中期孟子和他的弟子萬章、公孫丑等人所著,與《大學》《中庸》《論語》合稱“四書”,也是四書中篇幅最長,部頭最終的一本,直到清末時期都是科舉必考內容。《孟子》共七篇,記錄了孟子與其他各家思想的爭辯、對弟子的言傳身教、遊說諸侯等內容,其學說處罰點爲性善論,護長德治。

《離婁下》共三十三章。二十一章講《詩》三百篇以微言褒貶善惡的做法,孔子在《春秋》裏借用過了。

孟子·離婁章句下·第二十一節

【原文】

孟子曰:“王者之跡熄而《詩》亡,《詩》亡然後《春秋》作。晉之《乘》,楚之《檮杌》,魯之《春秋》1,一也:其事則齊桓、晉文,其文則史。孔子曰:‘其義則丘竊取之矣。’”

《孟子》:離婁章句下·第二十一節,原文、譯文及註釋

【譯文】

孟子說:“聖王的事蹟成爲絕響,《詩》也就消亡了;《詩》消亡了,孔子創作的《春秋》便應運而生。〔各國都有叫作‘春秋’的史書,〕晉國的又叫《乘》,楚國的又叫《檮杌》,魯國的只叫《春秋》,都是一個樣:所載之事不過齊桓公、晉文公之類,而其文風不過一般史書的筆法。〔孔子的《春秋》有所不同,〕他說:‘《詩》三百篇所蘊含的褒貶善惡的大義,我私下在《春秋》裏借用過了。’”

【註釋】

(1)晉之《乘》,楚之《檮杌》,魯之《春秋》:《春秋》本爲各國史書的通名,楚又別名《檮杌》(táo wù),晉又別名《乘》。此處“魯之《春秋》”,乃魯國當時史書名,而非孔子所修的《春秋》,只是他所依據的原始資料。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