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古文名著 > 《論語》和《道德經》到底誰的水平更高?誰更有價值?

《論語》和《道德經》到底誰的水平更高?誰更有價值?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6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論語》和《道德經》到底誰的水平更高?誰更有價值?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小編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首先,我們來看《論語》講了什麼,《論語》是孔子的弟子們對其言論的記言,孔子主張禮治,其實禮治這個概念他不是孔子創造的,而是禮治這套制度原來就存在貴族階級中。只不過,按照孔子所生存的年代來說,整個貴族統治制度開始瓦解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禮崩樂壞,但是新的秩序還沒有出現,因此,孔子推崇禮治,他希望我們回到當初周朝時的那個階段,而不是像他生活的環境一樣,諸侯之間你爭我奪,百姓民不聊生。

所以,他一直在提倡禮治,也一直在教導學生要這麼做,另外他還提出了一個概念,就是“仁”,他告訴我們做人應該具備的標準,那就是“仁”,這個“仁”是一種理想化的狀態,具體的表現就是“忠”,“恕”兩字。“忠”表示人要忠於自我,是什麼就是什麼,不要弄虛作假,自欺欺人,“恕”則寬宥待人,人要有同理心,憐憫心,自己都不願做的事情就不要強迫別人。

《論語》和《道德經》到底誰的水平更高?誰更有價值?

另外,孔子還有在教育方面的主張,有教無類,他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識,《詩》、《書》、《禮》、《易》、《春秋》都教會他的學生們,讓他們對社會、歷史、文化都有基本的瞭解,幫助他們走上仕途。同時,他在教育學生上的策略也是不同的,也就是“因材施教”。比如子路性情急躁,他就要壓制他,子張膽子小,做事謹慎,他就經常鼓勵他,把他推出去,不斷啓發他。

從這一點來說,對於父母教育孩子也是很有啓發意義的。

最後,我個人認爲孔子身上最閃光的一點是他有自己堅定的理想,從未動搖過,儘管這個理想很偉大,甚至不可能實現,但是理想一直在孔子心中,即便孔子圍困在陳蔡之間,生死危難之際,孔子也沒有忘記過,這種精神對我們有很大的激勵。

總的來說,《論語》所闡述得更多的是社會、人性方面的內容,而《道德經》是從認知世界,認識事物的方式去講述道理的。

“道”其實指的是客觀存在的規律,我們人生活在世界上,雖然人在不斷創造,在不斷改變,可是人始終是世界的一份子而已,世界的運轉是不以人的意志變化而改變的。這叫“道可道,非常道”。太陽爲什麼會東昇西落,水爲什麼從高到低流,它本身就有一定的規則存在。

古人其實他也發現了這種變化,同時,他也感受到這種變化其實也可以對應到人生活的現實社會中。所謂:

“天下皆知美之爲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爲善,斯不善已。”

萬事萬物都有相對的兩面,任何事物都不能以絕對的好或者壞來判斷。就如果說,我們人類發明了互聯網,確實從某些方面來說,它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多元化,也讓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有了更多的鏈接,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說,如果一個人長期沉溺在網絡的世界中,其實也會對他的生活、工作造成很大的影響。

《論語》和《道德經》到底誰的水平更高?誰更有價值? 第2張

因此,《道德經》中提到了,天下人都覺得是美的事物,其實未必就一定是美的,天下人都覺得是不好的東西,其實未必就是不好的。凡事要考慮兩面,切勿武斷。

另外,《道德經》中還有一個重要的點,就是“反者道之動”,事物是一直在運動發展變化的,它從一個極端運動到另一個極端,然後會形成反向的運動。就好像太陽春夏秋冬,儘管我們無法完全揣摩出它是怎麼變化的,但是我們大致是可以感受到的,就好像春夏秋冬,日夜交替一樣。這就是告訴我們,要學會判斷事物發展的形勢。

我們常說“盛極而衰”,當某一個事物發展到頂峯,極點的時候,很可能就是它衰敗的時候,因此,人要時刻有一顆警惕之心,這就是道家常常勸導我們要順其自然,無爲而治的原因。保持一種中庸的狀態,沒有大喜大悲,大起大落,自然也能夠存在更長久。

當然,從閱讀的角度來說,《論語》更容易讀懂,而《道德經》看起來比較空,比較繞,讓人不知所云,但實際上它們是從不同的方面來闡述一個人生存的道理。

因此,這沒有什麼好壞之分,你要學會的是靈活運用,什麼條件下合適,你就什麼條件下拿來用,只要對你有所幫助,那就足夠了。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