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古文名著 > 紅樓夢中賈府的最後譯者中秋節是什麼樣的氣憤?

紅樓夢中賈府的最後譯者中秋節是什麼樣的氣憤?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俗話說“三年窮知府,十萬雪花銀。”,這是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文章,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賈母和林黛玉一個是外婆一個是外孫女,祖孫兩個人雖然是血親,但性格有很大不同,賈母樂觀開朗喜歡人多熱鬧,林黛玉則性格孤傲喜歡清靜,當然這與她們的人生經歷有關。

賈母在賈府從曾孫媳婦熬到曾祖母,期間經歷多少溝溝坎坎、大風大浪,賈母自己回顧自己的一生時,可謂感慨萬千、熱淚盈眶,真真一輩子走過來太不容易。

而林黛玉從小失去雙親,寄居在賈府,過着“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的日子,身體又孱弱多病,薛寶釵看她身子太弱,建議她用上等燕窩、冰糖和銀銚子熬粥喝。

林黛玉說:老太太、太太、鳳姐即便沒話說,那些底下的人未免嫌我太多事了,你看這裏這些人,因見老太太多疼了寶玉和鳳丫頭兩個,她們尚且虎視眈眈,背地裏言三語四的,何況我呢?又不是她們這裏的正經主子,原是無依無靠投奔了來的,如今還不知進退,何苦叫她們咒我。

由此可見,林黛玉雖然每日和賈府主子小姐們、丫頭婆子們談天說地相處得還算可以,但那都是面子情,真實的辛酸生活和人生況味只有她自己能夠親身體會。

紅樓夢中賈府的最後譯者中秋節是什麼樣的氣憤?

更何況,薛寶釵來到賈府以後,行爲端雅,隨分從時,竟然把上上下下的人心都籠絡了,連小丫頭都覺得她和藹可親,給林黛玉下定義爲:孤高自許、目下無塵、尖酸刻薄、愛耍小性子。

其實真正的林黛玉是多愁善感、內心深處非常敏感脆弱的女子,天生喜散不喜聚,因爲她內心始終覺得聚的時候終有一散,反而形成反差顯得更冷清,倒不如不聚的好。賈母的喜好正好相反,她與黛玉是大不同的……

轉眼又到了一箇中秋之夜,這個月圓之夜不同尋常,賈母和黛玉爲什麼雙雙落淚?她們又有着怎樣不同的心情和感受呢?

二.最後的中秋夜

賈母的性格喜好正好與黛玉相反,她是喜聚不喜散,賈寶玉則很完美的繼承了賈母的這一性格特點,喜歡人多,喜歡美麗多才的女孩子們都圍着他轉,就算死了也心甘。

賈府最後一箇中秋夜,李紈、王熙鳳病了,薛寶釵、薛寶琴走了,少了四個人,賈母頓時覺得冷清了好多。大觀園處處瀰漫着肅殺詭異的氣氛,更有秋風蕭瑟,送來嗚嗚咽咽、嫋嫋悠悠的笛聲,加重渲染了這種悲劇氣氛。

賈母喝了很多酒,感嘆天下事總難十全,聽着笛聲,不禁觸動心絃,禁不住流下淚來。

賈母感嘆人少,不如當年熱鬧,心裏產生深深的失落感,賈府繁華不似當年,上上下下人心難測,都是兩隻體面眼,一個富貴心,各種爭權奪利窩裏鬥,賈母是何等聰明之人,如秦可卿所說,賈府只是瞬息的繁華,一時的歡樂,賈母肯定也已經預感到了。

而黛玉,不喜歡湊熱鬧,不喜歡與很多人聚在一起,又見寶釵也跟隨母親兄弟回家去了,她怎能不感懷自己的悲慘身世呢?又逢中秋月圓之日,每逢佳節倍思親,她不禁對景感懷,自己一個人去附在欄杆上垂淚。

紅樓夢中賈府的最後譯者中秋節是什麼樣的氣憤? 第2張

幸虧有史湘雲替她解悶,去除煩憂,史湘雲發了一通關於薛寶釵不管不顧姐妹之情,自己回家了的牢騷,又勸解安慰了林黛玉一番,提議趁這月圓之夜,不如對景聯詩,明日羞她們一羞。

林黛玉見史湘雲這般勸慰她,釋懷了一些,對史湘雲說,你看這裏這等人聲嘈雜,有何詩興?史湘雲便說不如去凹晶館聯詩,兩人便一同前往。

史湘雲感嘆:貧窮之家自以爲富貴之家事事稱心,告訴他們不能遂心,他們也不相信,只你我就有許多不遂心的事。黛玉說:不但你我不稱心,就連老太太、太太以及寶玉、探丫頭等人,無論事大事小,有理沒理,也不能遂心,何況你我旅居客寄之人了。

史湘雲和林黛玉靈感爆發,開始你一句我一句的聯詩,其中兩句:“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花魂”對偶工整、高度凝練、耐人尋味,達到了詩歌藝術爐火純青之巔峯,令人感到詭異肅殺的竟是,這兩句詩更像一個讖語,預示着史湘雲和林黛玉無比悲催的結局……

這樣的月圓之夜,本來是吉祥如意的日子,可是林黛玉和史湘雲無論閒談還是聯詩,都隱含着詭異的預兆,預示着賈府岌岌可危,預示着更大的不遂心還在後頭!

這樣的月圓之夜,賈母感嘆人少冷清,林黛玉卻說人聲嘈雜,相同的環境,不同的心境,祖孫兩個雖然有着不一樣的人生體驗,但又是殊途同歸:都是感懷命運的無常和人生的無奈……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