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古文名著 > 西遊記中唐僧是出家人,爲何會多次飲酒?

西遊記中唐僧是出家人,爲何會多次飲酒?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6.0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西遊記》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章回體長篇神魔小說,今天小編給大家整理了相關內容,不知能否幫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識?

西遊記是一本以古喻今,以神寫人的書,書裏很多故事本質上都反映了當時人們的真實看法,是一本披着神魔外衣的現實主義著作。

小說裏,經常出現唐僧飲酒的場景,一般情況下,飲酒都是佛教的大戒,爲什麼唐僧作爲一代高僧,會多次飲酒呢。

書裏有好多次都提到唐僧喝的是素酒,唐太宗給啓程往西天取經的三藏餞行,着宮人執壺酌酒,親自執爵,三藏接了御酒告訴皇帝:“酒乃僧家頭一戒,貧僧自爲人,不會飲酒!”太宗道:“此乃素酒,只飲此一杯,以盡朕奉餞之意。”

西遊記中唐僧是出家人,爲何會多次飲酒?

西樑女國國王要與唐僧成親,八戒嚷着要喜酒吃,女王趕緊讓光祿寺安排筵宴,又問御弟哥哥,你吃葷吃素?三藏道:“貧僧吃素,但是未曾戒酒。須得幾杯素酒,與我二徒弟吃些”。

唐僧嘴裏說到的素酒,其本質上跟我們說的酒是一樣的,只不過是度數相對較低,不容易喝醉罷了,而且唐僧也不禁止徒弟們喝酒。

他明確說過,喝點素酒無所謂,只要不耽誤事情就可以,可見唐僧本人判斷飲酒好壞的標準,是看喝酒是否誤事,只要不誤事喝酒也是可以的。

佛教的戒律中,佛教自身有權法,佛經中不少地方提到,在特定場合飲酒,不但無罪,而且有功德,這體現了佛教戒律的適應性。

因爲和尚作爲修行者,從現實的角度中講,他並沒有脫離這個世俗社會,必須要跟社會上的人接觸,在相處的過程中,如果過分的堅持自己主張,會鬧得不愉快。

佛教要想獲得世俗的支持,吃飯應酬總是難免,因此在某些地方,戒條本身就是可以變通的,喝一點度數較低的素酒,也就成了在所難免的事。

而且明代的和尚,有很多對於飲酒這一條也都是不怎麼遵守的,尤其是在明代世俗之人眼中,和尚已經大量庸俗化,失去了原本清淨高尚的形象。

《儒林外史》中,寫甘露寺的老僧,答謝左鄰右舍幫助處置牛布衣喪事,煮了一頓粥,打了一二十斤酒,買些麪筋豆腐乾青菜之類,請大家吃飯。

而且明代有大量的各類小說,很多的壞事都是發生在廟裏或者是尼姑庵裏,在明朝人的筆下,和尚作爲修行者,已經完全參與到世俗生活中來。

西遊記中唐僧是出家人,爲何會多次飲酒? 第2張

西遊記裏的金池長老,對袈裟的貪婪,遠遠超過了一般人,甚至說爲了得到袈裟,不惜放火燒死唐僧,這哪裏是出家人,這簡直就是強盜的思維和邏輯呀。

而西遊記的作者,基本上在塑造唐僧形象的時候,也是以一種世俗的眼光來看待唐僧這個人,膽小怕事,絮絮叨叨,經常說一些推卸責任的話,讓人覺得莫名其妙,甚至還有點搞笑。

書裏還明確說過,唐僧不單單是爲了應酬時會破解,而且平日裏也會一些葡萄酒之類度數較低的酒。

孫悟空暗中監護,知師父平日好吃葡萄做的素酒,叫他不妨吃。

這是唐僧被半截觀音擄走之後,孫悟空在一旁監視,看到唐僧喝了素酒,然後像師傅平時也喝素酒,今天喝這幾杯也應該是沒事的。

可見唐僧在西遊記中的形象,並不是完美無瑕,高大上的,爲了應付西天路上的各種妖魔鬼怪,被迫的喝酒,或者是主動的喝酒,這些都體現了唐僧圓滑識時務的一面,這也是唐僧能夠最終取得真經的原因,一個死守各種戒條不鬆的和尚,是完全完成,如此複雜困難的取經事業的。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