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古文名著 > 《讀孟嘗君傳》的原文是什麼?這篇古文該如何理解呢?

《讀孟嘗君傳》的原文是什麼?這篇古文該如何理解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5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原文】

世皆稱孟嘗君能得士,士以故歸之,而卒賴其力以脫於虎豹之秦。嗟乎!孟嘗君特雞鳴狗盜之雄耳,豈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齊之強,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雞鳴狗盜之力哉?夫雞鳴狗盜之出其門,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註釋】

《讀孟嘗君傳》的原文是什麼?這篇古文該如何理解呢?

1.選自《臨川先生文集》,《孟嘗君傳》指司馬遷《史記·孟嘗君列傳》。

2.稱:稱頌,讚揚。

3.孟嘗君:姓田名文,戰國時齊國公子(貴族),封於薛地(今山東省滕縣東南)。

4.士:士人,指品德好、有學識或有技藝的人。

5.歸:投奔,投靠。

6.卒,終於,最終。

7.賴:依仗,依靠。

8.其:指門下士。

9.特:只,僅,不過。

10.雞鳴狗盜:孟嘗君曾在秦國爲秦昭王所囚,有被殺的危險。他的食客中有個能爲狗盜的人,就在夜裏裝成狗混入秦宮,偷得狐白裘,用來賄賂昭王寵妃,孟嘗君得以被放走。可是他逃至函谷關時,正值半夜,關門緊閉,按規定要雞鳴以後才能開關放人出去,而追兵將到。於是他的食客中會學雞叫的人就裝雞叫,結果羣雞相應,終於及時賺開城門,逃回齊國。後成爲孟嘗君能得士的美談。

11.雄:長、首領。

12.耳:罷了。

13.擅:擁有。

14.宜:應該

15.南面:指居於君主之位。君王坐位面向南,故云。

16.制:制服。

17.夫:發語詞。”

【譯文】

《讀孟嘗君傳》的原文是什麼?這篇古文該如何理解呢? 第2張

世人都稱讚孟嘗君能夠招賢納士,賢士因爲這個緣故歸附他,而孟嘗君終於依靠他們的力量,從像虎豹一樣兇殘的秦國逃脫出來。唉!孟嘗君只不過是一羣雞鳴狗盜的首領罷了,哪裏能說是得到了賢士!如果不是這樣,(孟嘗君)擁有齊國強大的國力,只要得到一個賢士,(齊國)就應當可以依靠國力在南面稱王而制服秦國,還用得着雞鳴狗盜之徒的力量嗎?雞鳴狗盜之徒出現在他的門庭上,這就是賢士不歸附他的原因。

【創作背景】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在嘉佑三年(1058年)的《上仁宗皇帝言事書》中,就係統提出了自己的人才政策和方案,建議朝廷改革取士、重視人才。熙寧四年(1071年),在王安石的主持下,朝廷頒佈了改革科舉制度法令,廢除詩賦詞章取士的舊制,恢復以《春秋》,三傳明經取士,實行太學三舍法制度。

在王安石看來,士應是大則“足以用天下國家”,小則“足以爲天下國家只用”,因此士的才幹“居則爲六官之卿,出則爲六軍之將”,而不是皓首窮經,從政時“則茫然不知其方者”。王安石的《讀〈孟嘗君傳〉》,名爲讀後感,實則借題發揮,以表達自己對人才的看法。

【作者簡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諡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讚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後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於《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