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成語典故 > 緣木求魚是什麼意思?緣木求魚有什麼典故嗎?

緣木求魚是什麼意思?緣木求魚有什麼典故嗎?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8.1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緣木求魚是什麼意思?緣木求魚有什麼典故嗎?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小編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緣木求魚是什麼意思?緣木求魚有什麼典故嗎?

原文:

曰:“王之所大欲可得聞與?”

王笑而不言。

曰:“爲肥甘不足於口與?輕暖不足於體與?抑爲采色不足視於目與?聲音不足聽於耳與?便嬖不足使令於前與?王之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豈爲是哉?”

曰:“否。吾不爲是也。”

曰:“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闢土地,朝秦楚,蒞中國而撫四夷也。以若所爲,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

王曰:“若是其甚與?”

曰:“殆有甚焉。緣木求魚,雖不得魚,無後災。以若所爲,求若所欲,盡心力而爲之,後必有災。”

曰:“可得聞與?”

曰:“鄒人與楚人戰,則王以爲孰勝?”

曰:“楚人勝。”

曰:“然則小固不可以敵大,寡固不可以敵衆,弱固不可以敵強。海內之地方千里者九,齊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異於鄒敵楚哉?盍亦反其本矣。

“今王發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於王之朝,耕者皆欲耕於王之野,商賈皆欲藏於王之市,行旅皆欲出於王之塗,天下之慾疾其君者皆欲赴愬於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緣木求魚翻譯

緣木求魚是什麼意思?緣木求魚有什麼典故嗎? 第2張

孟子說齊宣王

典出《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爲,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

孟子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思想家,也是儒家的創始人之一。有一次,孟子得知齊宣王想要發兵征討周圍的鄰國,擴大他的疆土,便去求見齊宣王,問道:大王,聽說你要興兵,有這事嗎?”“有這事。這是爲了完成我多年來的最大的一個願望。”“大王,您說這是您的最大願望,這個最大願望能說來聽聽嗎?”齊宣王就笑而不答。

孟子就接着說:“是因爲食物不夠肥美,衣服不夠輕暖,還是色彩不夠豔麗,音樂不夠美妙?要不就是因爲身邊伺候的人不夠使喚吧?這些,臣子們都全部能給您提供,難道您還真是爲了這些嗎?”宣王說:“不,我不是爲了這些。”

孟子接着說:“那您最想要的,一定就是開拓疆土,收服秦國、楚國,統治中國,安撫邊疆。不過,以您現在的做法,就像爬到樹上去捉魚一樣啊。”

齊宣王吃了一驚,說:“有這麼嚴重嗎?”孟子說:“只怕比這還嚴重!上樹捉魚,雖然捉不到魚,不會有後患。按您的做法去實現您的心願,費盡心力去做了,到頭來必定有災禍。”齊宣王說:“爲什麼要這樣說呢?”

孟子又問齊宣王:“鄒國跟楚國打仗,大王認爲誰會獲勝?” 宣王回答說:“楚國勝。” 於是孟子說:“是這樣,小的一方本來不可以同大的一方敵對,人少的本來不可以同人多的敵對,勢力弱的本來不可以同勢力強的'敵對。天下千里見方的地方有九塊,齊國的土地截長補短湊集在一起,佔有其中的一塊。靠這一塊地方去征服其他八塊地方,這同鄒國跟楚國打仗有什麼兩樣呢?(大王)何不回到(行仁政)這根本上來呢?如果現在大王發佈政令、施行仁政,使得天下做官的人都想到大王的朝廷裏任職農夫都想到大王的田野裏耕作,商人都想到大王的市場上做買賣,旅客都想從大王的道路上來往,各國痛恨他們國君的人都想跑來向您訴說。果真做到這樣,誰能阻擋大王統一天下?”

後來人們用這個典故比喻辦事辦法或方向不對,不可能達到目的。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