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成語典故 > 成語“一鳴驚人”背後有什麼典故?與楚莊王有何關係?

成語“一鳴驚人”背後有什麼典故?與楚莊王有何關係?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8.8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楚莊王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一鳴驚人”是中國自古流傳至今的一個成語。出自《史記,滑稽列傳》:“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意思是比喻那些平時沒有突出的表現,一下子做出驚人成績的人。在歷史上春秋時期,楚莊王就是“一鳴驚人”,打敗晉國,成就“春秋五霸”之一的。

楚莊王熊旅(?一公元前591年),楚穆王之子,春秋時期楚國的國君。

公元前613年,楚莊王即位,當了國君,當年楚莊王還不滿20歲。當時正值晉國無力外顧之時,而楚國也處於不安定狀態之下。由於楚穆王的去世,引起公子燮與鬥克的謀反。幸好朝廷中有廬戢與叔麇兩位忠臣,他們當機立斷平定了叛亂。可是楚莊王在接下來的三年裏,沒有針對楚國的現狀而頒佈一條法令,而是白天打獵,晚上飲酒作樂,並下令拒絕一切勸諫,違者斬。

成語“一鳴驚人”背後有什麼典故?與楚莊王有何關係?

一天,大臣成公賈實在看不下去了,他請求面見楚莊王。楚一見成公賈就問:你有何事?成公賈故作慌張的答道:我是來出謎語爲大王助興的。楚莊王來了興趣就讓他說說看。成公賈說道:

南山上有隻大鳥,三年裏站在大樹下不飛不動不叫,這是隻什麼鳥?楚莊王說:這是一隻與衆不同的鳥。這種鳥三年不飛,一飛沖天;三年不鳴,一鳴驚人。你的意思我明白了,你下去吧。

成語“一鳴驚人”背後有什麼典故?與楚莊王有何關係? 第2張

成公賈以爲楚莊王已幡然醒悟,就興沖沖告訴了好友大臣蘇從,兩人眼巴巴地等待。

可是幾個月之後,楚莊王還是如故。

蘇從見楚莊王依舊沒有變化,便冒死直諫楚莊王。楚莊王聽後立即下令罷去樂師鼓手、歌伎舞女,然後與蘇從相對而坐,促膝談心。

蘇從此時才知道,原來楚莊王因爲當時朝政十分複雜,權臣亂政,依附者甚多,忠奸難辯,才故意裝糊塗。這樣做就是要讓奸臣充分暴露,讓忠肝義膽的賢臣挺身而出,然後幫他出謀劃策,整頓內政。

從此,楚莊王開始任用賢良,誅殺奸臣,使得楚國國力日益增強起來,爲楚莊王的霸業奠定了基礎。

成語“一鳴驚人”背後有什麼典故?與楚莊王有何關係? 第3張

三年毫無作爲的楚莊王之後開始改革政治,擴充軍隊,準備與晉國決一死戰,一雪前恥。在他即位的第三年就消滅了庸國,第六年打敗了宋國,第八年打敗了戎族。從此楚國的勢力和威望在其它諸侯國之間響亮起來。

楚莊王經過多年準備,揮師北上與晉國一決雌雄。公元前598年,楚莊王趁陳國內亂降服了陳國。由於陳國和鄭國都是晉國的保護國,因此第二年又親自率兵攻打鄭國,正式向晉國發起挑戰。晉國也不示弱。結果楚晉兩國軍隊在邲陽決戰,楚莊王大勝晉國,並使周圍小諸侯國歸順他。最後楚莊王在宋國召集諸侯開會,於是代替齊、晉兩國,成爲諸侯的霸主

,成就了“春秋五霸”之一。楚莊王在位二十三年,讓楚國強盛一時。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