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傳統文化 > 京族哈節簡介 京族是怎樣過哈節的

京族哈節簡介 京族是怎樣過哈節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3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京族歲時習俗中隆重的民族節日爲“哈節”,包括祀神、祭祖、文娛和鄉飲四項重要活動。“哈節”的日期各地有所不同。澫尾、巫頭兩島在農曆六月初十,山心島在八月初十,紅坎村在正月十五。各地都建有“哈亭”,各村“哈亭”選用上等木料,有獨特的民族形式。屋頂的屋脊正中塑有雙龍戲珠的吉慶形象裝飾,哈亭內分左、右偏殿和正殿。正殿設有京家人信奉的諸神神座,殿內的柱子上都雕寫着具有民族習俗特色的楹聯或詩詞。

整個節日活動過程,大體分爲以下四個部分:

(一)迎神:在“唱哈”前一天,集隊舉旗擎傘擡着神座到海邊,遙遙迎神,把神迎進哈亭。把所養的“象”(其實就是豬)趕到哈亭繞行三週。然後留到半夜殺掉,由主持“哈節”活動的頭人組織參加“哈節”鄉飲,聽哈的人(即有資格入席的人按先後次序登記在本子上,每年輪到排在最前的一定人數,爲“哈頭”籌辦祭品。)各養一頭大豬,養時要把豬洗得白白淨淨,不得弄髒,也不能咒罵,稱爲“養象”。

到了節日,看哪個養的豬最大就選他的,這頭豬用以祭神之後,只分八斤豬肉分給衆人吃,其餘的由“養象”戶自行支配。

(二)祭神:祭神的具體時間爲節日的當天下午三點鐘左右,祭神時讀祭文。祭神時,還要唱“進香歌”、跳“進香舞”、“進酒舞”、“天燈舞”等。

京族哈節簡介 京族是怎樣過哈節的

(三)入席、聽哈:祭神畢,入席飲宴與聽哈,稱爲“坐蒙”(又稱“哈宴”),每席六至八人。酒餚除少數由“哈頭”供應外,大部分由各家自備,每餐由入席人輪流出菜,且邊吃邊聽“哈妹”唱歌。婦女只是捧菜上桌,不能入席坐。婦女、兒童均在“哈亭”外邊聽歌。

“唱哈”是“哈節”的主要活動項目,“唱哈”的主要角色有三人,即一個男子叫做“哈哥”,又稱“琴公”,兩個女子叫做“哈妹”,又稱“桃姑”。主唱的“哈妹”站在“哈亭”的殿堂中間,手裏拿着兩塊小竹片,一邊唱一邊搖擺着敲,伴唱的“哈妹”坐在旁邊地上,兩手敲打竹製的梆子和之。“哈妹”每唱完一句,“哈哥”就依曲調撥奏三絃琴一節。如此一唱一合一伴奏,直到主唱的“哈妹”睏倦了,轉由另一個“哈妹”出來主唱,“唱哈”要連續進行三天。

(四)送神:“唱哈”完畢就送走了神靈。送神時必須念《送神調》,還要“舞花棍”。送神後整個“哈節”的儀禮便結束了。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