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記錄 > 戰史祕聞 > 解讀淝水之戰:被人們誤讀了千年的一場經典戰爭

解讀淝水之戰:被人們誤讀了千年的一場經典戰爭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4.9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淝水之戰解讀:八萬將士擊潰百萬之衆,以少勝多、以一當十的威風總是讓人愉悅,淝水之戰也因而聞名於世。可憐英雄一世的秦王苻堅,就只剩下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慌張與膽怯了。其實正如人的複雜內心,戰場上短兵相接、兵戈相向的真實景象,也並不就是漫畫中定格的畫面,總是一副表情、一個動作。也就是說,傳奇和真實總是有差距的。

誠然,淝水之戰的著名,並不僅僅體現在東晉以少勝多、以弱勝強上。更重要的,它還對當時的政治格局產生了很大影響,甚至還可以說,它將中國南北朝對峙的局面推遲了半個多世紀,意義着實不小。然而就戰爭本身而言,它並沒有人們想象的那麼誇張。

人們討論最多的,還是當時苻堅該不該出兵這個問題。當然,替古人擔憂很沒意思,該打不該打人家都打了。關鍵問題是:好多人甚至一些教材都把苻堅說成了冒進主義,認爲他不該貿然出兵,說其統一的條件尚未成熟。在本人看來,苻堅這場仗不但該打,而且必須得打,這是由當時的形勢決定的。前秦之前,一直都是南強北弱之勢,東晉進行過幾次大規模的北伐,先是祖逖,後有殷浩、桓溫。就在淝水之戰前夕,車騎將軍桓衝還“率衆十萬伐堅,遂攻襄陽”。這就像一個常被欺負的人,要不要奮起還擊一樣,沒什麼可猶豫的,國與國之間也是一樣。前秦統一北方後,論實力在五胡時期是空前的,就是先前的後趙、前燕都沒有怕過東晉,況苻堅乎!你說條件不成熟,那啥時成熟呢?苻堅作古以後?

解讀淝水之戰:被人們誤讀了千年的一場經典戰爭

宰相王猛臨終前留下遺言,勸苻堅不要輕易領兵南下,而苻堅沒聽,這也成爲苻堅冒進的又一左證。然而得出這種結論,也是建立在淝水失敗的結果上。苻堅並沒有不聽王猛的話,王猛死是公元375年,苻堅出兵東晉是383年,期間相隔了8年,苻堅並沒有南下攻晉,足見王猛的話苻堅還是聽進去了。

8年的時間,足以發生任何不可想象的巨大變化。事實上,南北雙方的軍事實力也已悄然變化,向有利於北方的方向發展。更爲關鍵的是,當時的前秦,“民戶殷富,四方略定。東極滄海西並龜茲。南苞襄陽北盡沙漠”,從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上,都已經具備了統一的基礎,而“唯建業一隅未能伏”,不能不說是個天大的遺憾。苻堅也多次表達過這種遺憾,比如在一次郊遊時,苻堅就說,“自吾承業,垂三十載,四方略定,唯東南一隅,未沾王化”,沒滅東晉已是他一塊心病,連玩都玩不下去了,不打行嗎!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