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記錄 > 戰史祕聞 > “活死人”的真實故事:親歷79年入越部隊大撤退

“活死人”的真實故事:親歷79年入越部隊大撤退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1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我原來是陸軍第1軍第1師工兵營舟橋連75年廣州籍的老兵,住在浙江省杭州中村。部隊的前身是賀龍元帥領導的紅2、6軍團,發源於湖北洪湖地區,參加過2 萬 5千里長征,抗日戰爭時期爲八路軍120師358旅,解放戰爭時期爲西北野戰軍第1縱隊,從保衛延安到解放大西北。全國解放後,又赴朝參加抗美援朝戰爭。部隊共打出來180多名共和國的開國將帥和全軍學習的典型 "硬骨頭六連"。

“活死人”的真實故事:親歷79年入越部隊大撤退

我們的軍長叫張治銀,師長李光善。我們的連長叫樊秋陽,指導員陳中原,排長李幹強。我所在的班爲1排1班(又叫碼頭班)。

我在1師服役已經了4年整(當時的兵役期爲2年)津貼費從第1年的6元,第2年的7元,第3年的8元,第4年我已拿10元了。第5年15元,到第6年及以後就全是20元了。當時我們每天的伙食費標準是0。45元,由於國家還很窮,就這每月13。5元的伙食標準在我國還有許多地方還遠遠達不到。

在部隊這個大家庭裏,人員來自五湖四海,其組成人員95%以上來自農村,少部分來自城市,更少數的是高幹子弟。

當時的城鄉差別以及觀念上的差別很大,城裏人比農村人有優越感,可是在部隊,我作爲城市兵卻一點都沒有體現到,反而成爲一種無形的隱憂,你幹好了吧,他們會認爲你這小子愛出風頭,喜歡錶現自己,如果你乾的不好,他們又會說城市兵怕吃苦,小資產階級思想嚴重。甚至有的幹部就是不太願意接收城市兵到他的連隊,不好管理。

不知連隊的領導出自何種考慮,在以重活累活出名的碼頭班裏,城市兵的比例卻高的出奇,佔了一半。

我來自廣州市,馮學文、於奇賢來自南京市,呂浪平來自浙江金華市,孫艦這小子來頭可不小,他來自杭州市,他老爸時任海軍司令部作戰部的部長,當過彭德懷的祕書,他老媽任浙江醫科大學的副校長,我師趙副師長還是他老媽的部下,當然了,也是孫艦當兵的背景人物。

5個人都是高中畢業,由於文各的原因,大學已經停辦,在部隊已經是最高學歷了,就是咱們這個班,最終以過硬的軍事技術的優異成績榮立集體三等功。

政治可以吹,大道理更可以吹,那都是些軟指標,但軍事技術,你能把碼頭吹起來,能把手榴彈吹到50米以外爆炸?

如果沒有平時大強度的刻苦訓練,能拿到一連串優秀的成績單嗎?

駕設碼頭---我們的專業,4個人扛的鋼粱,我跟李秀康2人扛起就跑,節約出一半的人手去做別的動作,頑強、團結、協作的作風練就了過硬本領。

共同科目---實彈射擊,副班長怕魏少羣個人成績會拖全班的後腿,考覈前向我交代,給魏少羣的靶上打一發子彈,我只在自己靶上打了9發子彈,靶上還上了 82環。投彈,考官一見我們班上就會說給1班優秀得了,我們扔出去的手榴彈基本上不會掉到地上才爆炸,一般都會飛到50米以外在落地前爆炸。

就是咱們這些每天樂樂呵呵、愛玩愛鬧的稀拉兵,思維聰敏,敢說敢幹,特別是在關鍵時刻敢衝上去!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