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記錄 > 戰史祕聞 > 日軍戰史中英帕爾笑柄:進攻印度英帕爾餓死過半

日軍戰史中英帕爾笑柄:進攻印度英帕爾餓死過半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7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944年印緬的英帕爾地區爆發了一場緬甸戰役有史以來日軍失敗最爲慘烈的一次。這次戰役出了一個日本軍官名人==牟田口廉也。這場戰役直到現在還被日本的廣播協會定爲最不負責的戰役。日本防衛廳戰史研究室編纂的《緬甸作戰》一書,稱它是駐緬日軍“進行的一場無謀的作戰”。

 現在先來介紹一下印緬邊境的情況

印緬國境的面貌

地處喜馬拉雅山脊的印緬國境地帶,是舉世聞名的不毛之地。此地山脈幅員達數百公里,高峯聳立,有的高達海拔一萬英尺。而且穿越這些高山峻嶺之前,在緬甸境內還有着兩大障礙。其一是河面寬達一千公尺的親敦江;另一個是海拔二千五百英尺、幅員有五十公里的明京山脈,這一帶是一片林海、土人罕至的瘴癘之地。行軍道路只有二至三條,其中距離最短的主要行軍道路是曼德勒——瑞波——達木——英帕爾——科希馬——迪馬普爾道路,這條道路也大部分是險峻的羊腸小路,以曼德勒爲起點長達1200餘公里。而且這一不毛地帶是世界上雨量最多的地區,每年6-9月季節風期,連天豪雨不斷。在這個季節裏,天地爲之一變,所有河流、溪谷,氾濫奔流,大樹漂浮,道路坍壞,交通完全斷絕。

日軍戰史中英帕爾笑柄:進攻印度英帕爾餓死過半

在來介紹一下英帕爾的環境。英帕爾是印度東部與緬甸交界地區的一座邊境城市,位於吉大港(今屬孟加拉)通往印度東部阿薩姆邦的交通幹線上。該城周圍是曼尼普爾山脈,近郊是長40英里,寬20英里的英帕爾平原。 自英軍兵敗緬甸撤退至此後,英國人就把英帕爾建成了一個巨大的軍事和後勤補給基地。平原上遍佈着軍營、醫院、軍械庫、彈藥庫和軍需庫。姑且不提美國的航空聯隊將來對英印聯軍的支持。就美國給國軍準備的援助物資在加德滿都都堆積如山。所以在後勤上英印聯軍就佔有天時地利、那麼就是這個遠離日軍的英帕爾爲何會叫日本動用全身的去拿下他呢。下面我來分析

-。英帕爾戰役之前英國跟日軍打過幾次。輸的多,士氣上佔優,另一方面,印度此時處於幾乎毫無防禦的狀態。日本軍隊以迅猛之勢控制了安達曼、尼科巴羣島,蜂擁來到印緬國境,甚至將要席捲印度洋。在日軍這種威勢之下,印度官民大爲不安,一時陷於混亂。從緬甸方面赤手空拳潰退下來的幾十萬英、印、中軍隊和難民涌入印度,更增加了混亂和不安。

二;由於欽德拉·鮑斯在新加坡出面指揮獨立運動,使印度局勢隨之發生了激烈變化。獨立鬥爭席捲印度。印度國大黨8月8、9日在孟買召開大會,通過“要求英國撤出印度的決議”,全面展開了不服從運動。片面上給日本打了強心劑

三。太平洋戰場上麥克阿瑟接連拿下了好多島嶼。日本海軍又在太平洋戰場的失敗。迫切希望一次進攻先發制人

四。國民黨5萬駐印新軍加上昆明的13個師。緊迫感使得日本感覺美中英三國會在不久的將來打通緬甸戰場

五,最關鍵的人物出現了。牟田口。盧溝橋戰役的發起者。當時是個大佐。現在是日本15軍的司令。下轄3個師團。他曾經當過日本唯一一個菊花師的師團長(18師團)據說這18師團很有可能是日本歷史上人數最多的一個師團。就是在他的極力鼓動下。日軍大本營才推出了這個代號爲“烏”號的英帕爾作戰計劃。

下面來談談這個作戰計劃

在日本大本營的作戰序號中,英帕爾戰役被命名爲“烏”號作戰。積極主張發動這次戰役的牟田口廉也中將,是日本陸軍中著名的少壯派將領。侵緬初期,此人任日第18師團師團長,後因作戰有功,接替飯田祥二郎中將升任日第15軍軍司令官。接任以來,他極力主張進攻英帕爾,佔領東印度的阿薩姆地區,認爲用大約3個師團的兵力以及足夠3個星期食用的糧食輕裝奇襲,可在短期內攻佔英帕爾。日軍南方軍總司令官寺內壽一大將和緬甸方面軍司令官河邊正三中將考慮到後勤方面的問題,起初不大同意這一冒險計劃,但是,他們架不住年田口及其手下一批悍將的苦勸,答應由南方軍總司令部積極向東京大本營報請批准。 牟田口司令官一有機會就積極主張他的進攻作戰思想。他的這種積極主張引起了緬甸方面軍司令部和南方軍司令部的關心,並引起了大本營的注意。於是又喚起了進攻印度東部的潛在的心願。1943年底,寺內大將派其副總參謀長綾部中將赴東京,提出了駐緬日軍實施英帕爾作戰的意見,請大本營作出決斷。鑑於整個太平洋戰局對日本愈來愈不利,大本營就英帕爾戰役感到疑慮的以下5個問題,徵求了綾部的意見:

1.必須慎重考慮防備英印軍在孟加拉灣方面和緬甸南

部沿海一帶的登陸作戰,如果在實施“烏”號作戰當中出現

這種情況,能否採取相應的對策?

2.由於攻佔了英帕爾平原,結果是否還需要增加兵力?

是否會給防衛緬甸帶來不利的後果?

3.我空軍兵力處於極端劣勢,對完成地面作戰有無

妨礙?

4.補給能否跟得上?

5.第15軍的作戰設想是否堅實可靠?

1944年1月17日,綾部中將帶着大本營的批准文件抵達仰光,並向緬甸方面軍各高級將領作了傳達。至此,“從昭和17年(1942年)夏季以來,多次議論過的印度進攻作戰,大本營終於做出了決斷”。

日軍對印度的進攻爲什麼首先選擇英帕爾呢?這是由英帕爾的戰略地位決定的。英帕爾是東印度的主要邊境城市,位於吉大港通往阿薩姆邦的交通幹線上。該城周圍是曼尼普爾山脈,近郊是長40英里、寬20英里的英帕爾平原。自英軍被趕出緬甸後的兩年中,這裏已建成一個巨大的基地。總有一天,盟軍將由此基地展開反攻。平原上,遍佈着大型巴沙營房(由竹子和蘆葦編成的營棚)、醫院、軍械倉庫、彈藥庫、工場以及軍事基地所需要的各種大型設施,四通八達的瀝青公路從基地中間穿過。此外,從1942年起就開始從原始叢林中闢建一條寬闊的汽車公路,把英帕爾和轉運軍需物資的重要鐵路終點站迪馬普爾連接了起來。“在英帕爾,一切井井有條,組織得相當完善,具有供未來反攻部隊使用的基地所應具有的各種條件。”蒙巴頓來東南亞戰區上任後,曾視察過這裏並得到了這樣的印象。 摧毀敵軍的反攻根據地才能完成防禦任務的問題,至於第15軍遠途進攻阿薩姆邦的設想被置於題外,在此沒有研究。討論的結論認爲,爲了完成緬甸中、北部的防禦任務,有必要乘敵人反攻準備尚未完成之際,急襲並催毀其反攻根據地英帕爾,然後把防線推進到英帕爾以西印緬國境的險峻山區。有一個前提是,怒江及富昆方面的局勢在本戰役期間需要設法保持不變。第15軍進攻阿薩姆的設想自然被擱置起來,但這種思想還深深潛伏在第15軍司令部指揮人員的腦際,在其作戰設想上也有了微妙的反映。至於如何解決補給困難這個重大問題,卻做爲懸案被遺留下來。爲了完成這一戰役,估計需要150個汽車中隊、60個馱馬輜重中隊,以及強有力的野戰築路隊,據此向方面軍提出了申請。南方軍總司令官派稻田副總參謀長赴大本營,陳述英帕爾戰役的必要性,同時向大本營申請酌量增強這次戰役所需的部隊,即第15、第54師團、獨立混成第24旅團、及兵站各部隊和增撥所需軍需品(即四個師團的彈藥量、汽車零件一千臺份及其他)。1944年1月17日,綾部中將帶着大本營的批准文件抵達仰光,並向緬甸方面軍各高級將領作了傳達。至此,“從昭和17年(1942年)夏季以來,多次議論過的印度進攻作戰,大本營終於做出了決斷”。


當3月8日牟田口中將的先頭部隊渡過親敦江向英帕爾打來時,蒙巴頓還正在醫院住院。原來在幾天以前,蒙巴頓訪問史迪威的前線指揮部時自己駕駛吉普車在一條林間小道行駛。不巧,汽車的前輪壓住了一根毛竹,駛過以後,竹子反彈起來,扎進了他的左眼。蒙巴頓事後說:“當時我不敢相信我的眼球是否依然在眼眶裏。證實這一點是需要相當的勇氣的。我發覺它仍然在那裏,併爲此鬆了一口氣,但緊接着我發現自己的左眼完全瞎了。我緊急包紮一下以後,又繼續朝前開。”後來,蒙巴頓被送往利多的陸軍醫院,幸虧那裏有一位美國的眼科專家沙伊上校。他經過診斷後說,蒙巴頓的左眼嚴重內出血,但只要不過分勞累,很快就會好的。蒙巴頓雙眼都紮上繃帶休息了5天,但是,來自英帕爾的消息使他心急如焚。他不顧醫生的勸阻,自己離開醫院,飛抵卡米拉的斯利姆指揮部。他知道這樣做左眼將有失明的危險,但是,哪怕肯定會瞎,他也要去前線部署作戰。

斯利姆中將見蒙巴頓眼纏着繃帶被人牽引着走進自己的指揮部,感動得不禁緊緊地擁抱住他,然後,立即向他彙報了當前的戰事情況。蒙巴頓此時不能看也不能寫,但思路仍十分清晰、敏銳。聽了斯利姆的彙報,他思考良久定下了決心:把在親敦江以西沿邊境進行防禦的部隊,撤至英帕爾附近高地上來組織防禦。因爲他認爲,這樣一來就會使日軍進攻部隊遠離自己的後勤基地,敵人不僅要被迫背靠着寬闊的親敦江作戰,而且還得完全依賴很不安全的叢林運輸線。此外,己方的空中優勢不僅會保證可能遭包圍的一些部隊的補給供應,而且還能阻止日軍獲得補給品。由於雨季即將使一些乾涸的河牀變成洶涌的急流,日軍必須在雨季到來之前迅速取得決定性的勝利,否則就不得不面臨一場災難。據戰後日本防衛廳的戰史專家稱:“這一決策正中日軍要害,而牟田口中將恰恰沒有看出這一點。”

蒙巴頓定下決策後,便離開卡米拉返回德里,去制訂和協調從若開地區調動部隊增援英帕爾的計劃了。

日軍戰史中英帕爾笑柄:進攻印度英帕爾餓死過半 第2張

擔任主攻英帕爾任務的是日第15軍的第33師團和第15師團,師團長分別是柳田中將和山內中將。

日第33師團渡過親敦江後,師團主力分爲左右翼兩個突擊隊。爲夾擊殲滅鐵定、通贊地區的英印第17師,兩個突擊隊在3月15日到18日之間分別進到通贊東側及辛格爾地區,這時,擁有汽車千餘輛的英印第17師,正遵照後撤的命令,行進在通贊南北一帶懸崖絕壁上的羊腸小道和曼尼普爾河的深山峽谷之間,被日軍追咬住。牟田口中將接到這一情況的報告後,大爲欣快。然而,萬沒料到,他的部下們這時錯誤造出:其中之一是,當該師團右翼突擊隊插進英印第17師的心臟部位的一個要害地點吐特姆(通贊東北側)後,發生了錯覺,以爲對方已向北面逃走,便放棄了吐特姆這個要害而向東側的山谷集結。及至發覺錯誤,爲時已晚,該地又被英印部隊重新佔領了;另一錯誤是,左翼突擊隊在與對手激戰時向師團部發電稱:“銷燬了密碼本、處理好了軍旗,以全部犧牲的決心進行戰鬥。”柳田師團長誤以爲他們要全軍覆滅,於是命令他們暫時撤退以保存力量,因而等於給英印第17師開放了退路,使其帶着數百門汽車牽引的大炮向英帕爾方向撤去。尤其是柳田師團長考慮補給上的問題,沒有立即向英帕爾方向緊追逃敵,並且公然向牟田口提出部隊“以立即停止‘烏’號作戰,轉入防禦態勢爲宜”的建議,氣得牟田口不久便撤掉了他的職務,由以驍勇聞名的田中信男少將接替師團長職務。

田中信男受命後,立即在英帕爾以南地區展開積極攻勢作戰,很快打到了距英帕爾西南約20公里的比辛布爾地區。雖然許多聯隊長、大隊長在戰鬥中相繼戰死,師團的戰鬥力已大爲下降,但封鎖住了英帕爾的南部通道。

從北路進攻英帕爾的日第15師團,奉牟田口軍司令官的命令,各個聯隊一律輕裝,“像一團烈火似地穿過羣山前進”。他們以驚人的速度穿過叢林,越過河道,在奪取了英帕爾東北方向的烏科魯爾以後,於4月8日佔領了英帕爾至科希馬之間的祕宣,封鎖住了英帕爾的北部通道。

面對日軍兩個師團已對英帕爾形成南北合圍夾擊之勢,斯利姆中將急電蒙巴頓調更多的部隊前來增援。 且說牟田口中將的兩個師團形成了對英帕爾的南北夾擊態勢後,5月上旬,牟田口決定主攻方向完全集中在第33師團一個方面。他從山本支隊調來坦克和重炮聯隊,又從新編入的第53師團調來兩個步兵大隊增援,並親臨第33師團指揮戰鬥。日軍在這個方向的主要對手是英印第20師和第17師。

進攻剛開始,日軍就派出重兵向北穿插,佔領了一個坐落於伊里爾峽谷和英帕爾—科希馬公路之間叢林密佈的突出山頭。英印第5師趕緊前來助戰。一場從4月中旬延續到5月初的激烈戰鬥,就是在這座具有威脅性的突出陣地上進行的。最後,日軍在這座可藉以監視整個英帕爾平原的突出山頭的南端被擊退了。

雨季到來了,飄潑似的陣雨越下越猛,也越來越頻繁,地面逐漸變得泥滑難行。由於日軍幾乎沒有空投力量,只得靠叢林中的小道進行陸路運送補給,在盟軍空軍掌握制空權的情況下,能從緬甸後方運到前線的物資微乎其微,日軍官兵僅以在當地搶奪來的一些稻穀充飢,而在居民稀少的地區則只能靠野菜和逮住的野獸填一下肚皮。況且爲避免盟軍飛機轟炸掃射,在天氣晴朗的時候不僅不能舉炊,甚至也不敢晾曬一下衣物。看來,蒙巴頓關於雨季作戰有利於盟軍的觀點得到了證實。蒙巴頓認爲,除非日軍能在最後的全面出擊中大獲全勝,否則,雨季的陣陣雷鳴就預告了對方的失敗。在他看來,這場挫敗了敵人企圖的大規模消耗戰,已接近尾聲。在每條可能前進的道路上,日軍都被擋住了。他的司令部開始制定自己的進攻計劃,不但打算解除英帕爾之圍,而且還準備全殲牟田口中將的日本第15軍。

英印軍隊在英帕爾方面還處於守勢,但蒙巴頓和斯利姆還是開始着手反擊了。第一次主動進攻實際上是在5月15日開始的。那天,英印第17師的第48旅楔入日第33師團的後方,並在鐵定一英帕爾公路上第33號里程碑處修築起工事。日軍暴跳如雷,把一切可用的部隊包括後勤部隊都一股又一股地投入了反撲。4天以後,日第15師團也上來一部分加入反撲,但還是被擊退了。隨後,英印第48旅向北推進到莫伊朗,他們經過激烈的戰鬥,在那兒設下了另一個立足點,威脅着日軍第33師團的後路。

帕萊爾在英帕爾的東南方向,是牟田口主攻部隊的集結出發地域。爲了再盡最後一次努力,牟田口決定變更主攻正面,向英帕爾以北迂迴,企圖從北面打入英帕爾。雨季已真正開始了,傾盆大雨沖刷着大地,小徑車道變成了溜滑難行的泥漿帶,叢林就像一座蒸汽瀰漫的綠色地獄。日軍穿過屍體狼藉、散發着惡臭的叢林向前推進。6月10日,日軍與英印第20師在叢林裏迎面相遇,隨即展開了殘酷的拉鋸戰。由於日第33團連續幾個月的苦戰,全部馱牛和大部馱馬已經累病而死,或被當作充飢物吃掉,靠人背肩扛的彈藥已經幾乎用盡,官兵們在“武士道”精神的支撐下,在叢林裏一面和飢餓、疾病搏鬥,一面在連綿的陰雨中作決死的戰鬥。至22日,竟奇蹟般地突破了英印軍隊的堵截,衝出了叢林,打到了英帕爾的邊緣。日軍官兵們,“遙望英帕爾市街,祈禱着作戰成功”。

但是,此時的日軍第33師團和配署的第15師一部,已精疲力竭如強弩之末,它們的實際戰鬥力與當初渡過親敦江進入印度時相比,下降到30%以下,沒有力量再進攻了,更沒有擊退對方的反攻之力。它們在英帕爾平原的邊緣地帶正面臨着潰滅的危機。

戰鬥的勝負取決於後勤補給。此話是有道理的。當英印士兵打仗時能得到充足的彈藥、食物、甜酒甚至換洗的襯衣,而日軍士兵卻啃野菜、嚼稻穀;當英印第17師的一個營重新佔領吐特姆以掩護師主力向英帕爾撤退,而在吐特姆遭包圍時,士兵們在高地上脣乾舌焦、口渴如焚,又找不到水源,蒙巴頓立即命令空軍不惜一切代價去空投貯水袋,士兵們感到上級是惦念他們的,從而頑強地堅守在那裏。忍飢挨餓的日本下層官兵得不到自己上級的關懷,牟田口也沒有辦法解決部隊的給養供應,僅靠執行紀律和精神力量來支撐起來的士氣,是維持不了多久的。他的第31師團在科希馬前線,果然出了問題,此處暫且不表。

通常所說的英帕爾戰役,除圍繞英帕爾一地進行的一系列戰鬥外,還包括在英帕爾以北的科希馬和烏科魯爾地區英日雙方展開的激烈戰鬥。那裏的攻防戰是整個英帕爾戰役的一個組成部分,並且是與英帕爾方面的戰火幾乎同時點燃的

英帕爾戰役(Battle of Imphal,日軍代號:ウ號作戰),爲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軍從緬甸對英屬印度所發動的戰役之一,戰役從1944年3月開始,至同年7月結束,最後以日軍的慘敗收場。

從緬甸到印度,必須穿過重重的叢林地帶、渡過湍急的欽敦江,還要翻越2000多米高的阿拉乾山脈,不僅攻勢難以進展,補給也是一大問題,故日軍大本營對於作戰一直抱持保留的態度。盟軍在印緬戰場,從此轉入了總進攻的戰略階段。。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