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皮埃爾·保羅·帕索里尼歷史 皮埃爾·保羅·帕索里尼歷史百科

皮埃爾·保羅·帕索里尼歷史 皮埃爾·保羅·帕索里尼歷史百科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皮埃爾·保羅·帕索里尼,意大利作家,詩人,外文名Pier Paolo Pasolini,生卒時間1922年3月5日 - 1975年11月2日,代表作品羅馬媽媽、馬太福音、俄狄浦斯王、十日談、坎特伯雷故事、一千零一夜、索多瑪120天、美狄亞。

皮埃爾·保羅·帕索里尼歷史 皮埃爾·保羅·帕索里尼歷史百科

生平

曾帕索里尼參加意大利共產黨,1949年因年被控告在公共場所有輕微猥褻罪被意大利共產黨開除。年輕時他意大利就讀波隆納大學文學院,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應徵入伍,後擔任中學職業:教師。1950初涉音頻年代任教於羅馬一所貧民窟學校,到接觸社會最陰暗的一面,這對他的人生觀以及以後的創作產生了巨大影響。這在期間他創作了反映羅馬貧民生活的小說 “生活的年輕人”,“激動的生活”,創作也曾劇本,貝託魯奇的處女作“死神”就是特意請他寫的。1950年末年代寫他了詩集“葛蘭西之燼”以及小說“暴力人生”使其位居當代最偉大的作家之列。他之後把主要精力投放在電影事業上,先後拍攝瞭如“ 俄狄浦斯王 ”,“ 美狄亞 ”,“愛與憤怒“,” 十日談 “及”薩羅“(又名” 索多瑪120天 “)等電影。

他在“薩羅”公開上映前不久,在羅馬被人痛毆之後再以帕索里尼他自己的轎車殘忍地輾斃。

死亡

1975年11月1日,萬聖節和萬靈節之間的那個夜晚,意大利作家,“後新現實主義時代”的電影導演帕索里尼在羅馬郊區海濱被一個17歲的男妓用棍棒擊殺。

作品年表

1961年“L'accattone”“迷茫的一代”

1962年“Mammaroma”“ 羅馬媽媽 ”

1962年“Laviamoci il cervello”“ 洗腦 ”

1963年“軟乳酪”La ricotta選自“羅高巴葛”“Rogopag”

1963年“憤怒”La rabbia

1964年“Il Vangelo s eco ndo Matteo”“馬太福音”

1964年“Comizi d'amore”“愛的集會 ”

1966年“Uccellacci e uccellini”“害鳥和益鳥”

1966年“Le streghe”“女巫”

1967年“L'edipo re”“俄浦狄斯王”

1968年“Teorema”“定理”

1968年“雲像什麼”Che cosa sono le nuvole?/選自“意大利狂想曲”“Capriccio all'italiana”

1968年“Capriccio all'italiana”“任性的意大利風格”

1969年“Amore e rabbia”“愛與憤怒”

1969年“紙花的故事”La sequenza del fiore di carta

1969年“豬圈”(又名“豚小屋”)Porcile

1970年“非洲奧瑞斯特札記”Appunti per un poema del terzo mondo

1970年“美狄亞”“ 美狄亞 ”

1970年“Decameron”“ 十日談 ”

1971年“Racconti di Canterburg”“ 坎特伯雷故事集 ”

1972年“十二月十二日”12 Dicembre

1974年“Fiore delle mille e una notte”“ 一千零一夜 ”(“天方夜譚”)

1974年“桑那城牆”Le mura di San'a

1975年“Salòole 120 giornate di Sodoma”“薩羅”(“ 索多瑪120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