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記錄 > 抗日戰爭 > 《支那古董賬》:詳解日本從中國搶掠的文物紀實

《支那古董賬》:詳解日本從中國搶掠的文物紀實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馬伯庸的小說《古董局中局》裏曾描寫了這樣的情景:日本“支那風土會”爲了從中國掠奪文物,製作了記載文物清單——《支那古董賬》,按照其中的記載不斷到中國掠奪文物。而在現實中,真的有這麼一本“古董賬”,不過不是日本人的,而是我們中國人制作的,這就是《中國甲午以後流入日本之文物目錄》。

流失66年再次出世

《中國甲午以後流入日本之文物目錄》(簡稱《文物目錄》)是在抗戰勝利後爲向日本追討自甲午(1894年)以來被劫奪珍稀文物和要求戰爭賠償,於1946年由國民政府教育部清理戰時文物損失委員會京滬區辦事處組織編制的,因爲種種原因幾乎散失殆盡。

《支那古董賬》:詳解日本從中國搶掠的文物紀實

被掠奪文物

全書收錄了甲午戰爭以後至1945年抗戰勝利前夕,被日本劫奪的中國甲骨、石器、銅器、刻石、陶瓷、古玉等類中國文物件。據介紹,書中所列的多數文物,比如洛陽金村古墓出土的一大批青銅器,除具有很大的歷史價值外,還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全書只列出了日本所劫掠的中國文物名稱及尺寸規格,然而,即便如此,十六開本的《文物目錄》,仍分爲九卷三大冊,共計1423頁、180萬字。日本劫掠中國文物的數量由此可見一斑。

向日本追討文物任重道遠

《文物目錄》一書正式出版的最大功臣、中西書局常務副總編輯徐忠良指出.《文物目錄》編成至今已經過去了66年,但它至今仍然是確鑿、確實的流失到日本的中國文物的“追討清單”。

日軍有計劃的掠奪文物

據他介紹,1947年初,參與日本戰犯審判的中國政府代表團唯一的文化專員王世襄,歷盡艱辛,從日本追回了106箱珍貴典籍文物。這批追回的古籍經由謝辰生接收,轉交南京中央圖書館保存。1949年國民政府潰退臺灣時,大部分被帶往臺灣,成爲臺灣“中央圖書館”的善本圖書主體。

在抗戰以後,日本歸還中國文物得情形令人失望,抗戰期間日本劫去我國的文物,勝利後曾先後歸還一些,後來從1950年到1956年,日本先後歸還了六批,交還給了在臺灣的國民黨政權,保存在臺北故宮。日本歸還的這些東西,雜項物品多,真正的文物是相當少的,有價值的甚少。追索海外流失文物還是一個艱鉅的任務。

大多數學者同時還指出,《文物目錄》一書中囊括的只是有據可查、鐵案如山之劫掠文物,而日本方面通過其他未知渠道劫掠的中國未知文物還有千千萬萬。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