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記錄 > 將星傳奇 > 鄭作民之子回憶父親:戎馬一生犧牲在崑崙關戰場

鄭作民之子回憶父親:戎馬一生犧牲在崑崙關戰場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湖南南嶽風景名勝區,巍巍祝融峯下,秀麗的“忠烈祠”旁,在那青松翠柏圍繞的抗日英烈墓羣中,離“忠烈祠”100 米處,有一座較爲顯眼的墓冢,那裏面靜臥着我的父親——抗日英雄鄭作民中將。時間流駛,韶華易逝,我也快進入古稀之年,追憶父輩的往事,他那馳騁沙場奮勇殺敵的身影,時常縈繞在我的腦際,令我內心怦然,激動不已。

  投筆從戎,走出鄉關

我的父親鄭作民,原名鄭振華,1902 年9 月28 日出生於湖南省新田縣高山鄉高山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裏。我父親兄弟6 人,他排行第四。那時,父親家境較爲貧寒,全家居住在幾十平方米的茅草房內,晴不擋陽,雨不遮漏,居住簡陋艱難。那時祖父很開明,看着父親天資聰穎,覺得是個讀書的料,於是,千方百計節衣縮食,在父親10 歲時就送入了村裏的一個私塾先生家讀書。父親很爭氣,貧窮不失志,通過一番勤奮好學,很多課文都能倒背如流,深得先生及鄉黨的讚許。鄉親們都說,振華這孩子是顆好苗子,將來定有大出息。

1918 年,父親考入縣立師範學校後,開始接受新思想。空餘時間,他借來一些描寫英雄人物、俠義志士的小說、評傳等進行閱讀,有時讀着讀着被書裏的情節迷住了,以致過了吃飯的時間還不知道。他十分敬仰著名的民族英雄岳飛和愛國將領文天祥。他很喜歡岳飛那首《滿江紅》 的詞,常在空曠的操場上吟誦着:“怒髮衝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擡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聲音抑揚頓挫,抒發着報國憂民的真情實感,引起了師生們的共鳴。他不知在林蔭道上背誦了多少遍文天祥的那首《過零丁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句名言,既作爲了他言談中的口頭禪,還在心底作爲自己人生的座右銘。從這以後,他目睹帝國主義在中國到處橫行霸道的暴行,官僚軍閥政府不擇手段殘酷欺壓百姓,特別是當時廣大農村,農民生活苦不堪言,吃不飽肚,衣不蔽體,流浪逃荒者成羣結隊,到處一片凋敝狀態。這些現狀,更加激起了他無比憤慨,作爲一名熱血青年,他想到肩上擔子的沉重,開始萌發了立志捨身革命,定要救國救民的思想。

鄭作民之子回憶父親:戎馬一生犧牲在崑崙關戰場

1922年3月,新田縣選舉省參議員,當時的達官貴人爲了達到當選省參議員的目的,竟採用卑劣手段,大肆行賄作弊,不惜使用一切手法拉選票搞“暗箱”操作。醜行暴露後,我父親義憤填膺,帶領一幫頗有正義感的青年,衝進新圩選區,砸碎了票櫃,令當局大驚失色。父親這一壯舉,讓他這位當時才20歲的青年聞名於全縣,人們開始對他刮目相看。

前輩們告訴我,是一件偶發事件促使父親走上了從軍的道路。1923 年秋天一個秋風蕭瑟的日子,父親揹着沉重的行囊,在返校的途中,路經一處偏僻的山林時,與一羣劫匪相遇。劫匪見父親孤身一人,伺機打劫,父親與之搏鬥,終因寡不敵衆,身上僅有的二十幾塊銀元被搶。此時身處絕境的父親想,既然學費被搶,回校讀書無望,回家又無法向父母交差,悲傷之際,他想到了剛從廣州回來探親的同鄉——知名人士、革命老前輩蔣先雲先生,想必會給予幫助。父親懷着一線希望,星夜趕往大坪塘村蔣先雲家。兩人一見如故,通過一番促膝長談,蔣先雲對我父親發表的進步觀點和對時局的看法大加讚賞。通過蔣先雲先生的循循誘導,父親對黑暗的舊中國又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他決心投筆從戎,投身於中國革命的洪流中。於是,父親告別家鄉,告別父老鄉親,走出鄉關,隨蔣先雲一道來到了當時中國革命的中心廣州。通過一番努力,父親考入了程潛主辦的湘軍講武堂,既學習軍事理論知識,又進行軍事操練,第二年,父親如願以償地轉入黃埔軍校第一期第六中隊學習。

  戎馬倥惚,仕途多舛

父親在黃埔軍校學習斯間,不僅在政治、軍事科目考試中成績優秀,還利用各種機會閱讀了大量進步的書籍,從而在心底喚起他強烈的愛國之心。他在心底暗暗發誓,要用自己手中的槍桿子好好地爲中華民族的崛起而努力奮鬥。畢業後,他以飽滿的革命熱情和頑強的鬥志,先後參加了廣東革命政府組織的對軍閥陳炯民討伐的兩次東征。在炮火紛飛的戰鬥中,父親作戰有勇有謀,深得上司讚賞,被提升爲國民革命軍教導2團5連排長。1926年春,父親職務又得到提拔,被調任國民革命軍教導師59 團8 連任連長。1926 年7月9日,父親開始參加國民革命軍北伐,任國民革命軍第1軍第1師第1營副營長,經歷大小戰鬥數10 次,爲消滅反動軍閥勢力,爲奪取國民革命戰爭的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從此以後,他改名爲鄭作民,意即誓作一位赤膽忠心爲國奉獻之民。

1927年7月,父親升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補充11團團長,同年11月份,調任9 師54 團團長。1930 年,參加蔣馮閻中原大戰。那時,他目睹了軍閥混戰的局面,不時感到迷惘、困惑,迫於無奈,只得率部敷衍從事。1931年10月,他提升爲第2軍9師26旅旅長。同年11月,蔣介石派遣他去“圍剿”蘇區紅軍,他藉故拖延時間,遲遲不肯出兵,最後發展到按兵不動,這下惹怒了蔣介石,被解除了旅長職務,後調往南京陸軍大學特別班學習。

父親在征戰途中,還時常掛念着家鄉的教育事業。1929年10月,鑑於新田縣南鄉一代10多萬人口還沒有一所學校,父親甚爲惦念,他節儉省下積蓄,帶頭捐款300銀元,並令部下陳醒吾攜款回鄉,經過一番努力,在下槽洞開辦了“南華高等學校”,親任該校董事長及名譽校長。他總希望家鄉多出人才,爲國效力。

父親從南京陸軍大學特別班學習回來,1933 年秋,迫於蔣介石的淫威,他違心率部進入江西參加“剿共”,進而參加鎮壓19 路軍在福建成立的反蔣抗日的“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的軍事行動。不久蔣介石又叫他赴豫參加“剿共”,父親毅然以軍隊疲憊不堪不能再戰爲由,斷然拒絕了這道命令,他再也不願看到同胞互相殘殺的局面了。這時,他已是第2 軍第9 師副師長。於是,父親再度被調往南京陸軍大學學習。


  浴血疆場,馬革裹屍

1937年8月,淞滬抗戰爆發。父親眼看着日本帝國主義橫行中國,決心盡忠報國,多次要求奔赴抗日前線,得到上司批准。開始,他和師長李延年一起,率9 師全體官兵,開赴上海,參加對日軍作戰。由於指揮有方,作戰有功,不久,他被提升爲第2 軍第9 師師長。

1938年,我父親參加徐州會戰。同年7 月,他又參加武漢會戰,以頑強的精神和戰鬥作風堅守要塞田家鎮,英勇阻擊日軍幾個師團的猛攻。11月,武漢會戰結束後,他率領部隊到耒陽休整,休整一段時間後,轉移開拔到貴州待命。

1939年春,我父親升任第2 軍副軍長,中將軍銜,並仍兼任第9 師師長。這年的11月份,日本侵略軍發動了桂南戰役,攻佔了桂南軍事重鎮崑崙關。爲了保證西南抗日大後方的安全,國民黨軍隊集結了大批兵力進行反攻,決定不惜一切代價力圖奪回崑崙關。這時,我父親奉命率部自貴州出發,日夜兼程,馬不停蹄的開赴崑崙關前線。出發之前,父親深知此次戰役必是一場艱難的惡戰,他已將生死置之度外,他給家中寫了一封遺書,立下了好男兒不惜戰死沙場的宏願。1940 年1 月,父親率9 師官兵正式抵達崑崙關。此時,杜聿明指揮的第5 軍正在同日軍激烈交戰之中,我父親迅速率部增援,向崑崙關之敵發起猛烈反擊,日軍抵擋不住,損失慘重,崑崙關被我國民政府軍奪回。

鄭作民之子回憶父親:戎馬一生犧牲在崑崙關戰場 第2張

崑崙關收復後,我父親又奉命率9 師堅守陣地,日軍不死心,爲了奪回崑崙關,集結十幾萬大軍並調集了大量飛機和大炮,輪番向我父親堅守的陣地發起猛攻。陣地陷入一片火海之中。父親臨危不懼,率部與數倍之敵連日血戰,反覆衝殺爭奪,戰鬥異常激烈。1940年2 月3 日,是一個極其不幸的日子,父親在完成阻擊任務後率部向上林撤退途中,不幸中炮陣亡,時年38 歲。

父親陣亡後,部下乘黑暗摸回陣地,找到了他的遺體,並將其運到廣西柳州柳侯公園,然後由師參謀長扶柩送回新田縣,葬於家鄉高山鄉高山村。

  “忠烈祠”旁靜臥英靈

父親爲國捐軀後,南京國民政府爲追記他的抗日功績,特派專人到新田縣高山村將我父親的遺體另行裝棺,遷至南嶽衡山,爲他舉行了隆重的國葬,並樹碑傳於南嶽“忠烈祠”右邊山上。念其父親功勳卓著,蔣介石親筆題詞:“馬革裹屍還萬里,虎賁忠烈壯千秋”。

新田縣家鄉父老,視父親爲當地赫赫有名的抗日英雄,爲緬懷他的業績,按當地風俗,舉行了隆重的“衣冠冢”下葬儀式……

我父親爲國捐軀的消息傳到延安,毛澤東主席和朱德總司令親自主持召開了鄭作民將軍追悼大會,並向我家發了唁電。

1988 年7月30 日,本着實事求是的精神,湖南省人民政府正式追認我父親鄭作民將軍爲革命烈士,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頒發了革命烈士證明書。承蒙黨和政府的關懷,1994 年,由民政部重新修建了鄭作民將軍墓瑩。1995 年,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50 週年的日子裏,新田縣政府和縣政協的領導專門到南嶽我父親墓前舉行了隆重的祭奠活動。

如今,我們兄弟三人家庭幸福。老大鄭師玄今年73 歲,是山東濰坊市濰北勞改農場的幹部,已離休;老三鄭師均,63 歲,是武漢市江岸鐵路檢修所工人,已退休;我是老二,今年也68 歲了,是資興市國家稅務局幹部,己退休在家。

自1995 年以後,每年清明節,我和老伴攜子帶孫,都要到南嶽我父親墓前燒幾炷香,獻上一束束火紅的山花,以祭奠父親那不朽的英靈……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