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記錄 > 古代戰役 > 六國合縱伐秦明明不止一條路,爲何偏偏盯着函谷關不放?

六國合縱伐秦明明不止一條路,爲何偏偏盯着函谷關不放?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0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六國合縱伐秦明明不止一條路,爲何偏偏盯着函谷關不放?你知道嗎?不知道沒關係,小編告訴你。

戰國時期,地處西戎的秦國逐漸崛起,到了戰國中後期日益威壓函谷關以東六國。合縱連橫之士橫行各國朝堂之上。一旦合縱派得勢,遭受圍攻最多的便是強大的秦國。

六國合縱伐秦明明不止一條路,爲何偏偏盯着函谷關不放?

合衆弱而攻一強,這裏面的一強即指戰國中期的齊國,以指貫穿整個戰國中後期崛起的秦國。只是蘇秦合縱而圍攻齊國取得了挫敗強齊的戰略目標,可公孫衍等人所組建的對秦合縱聯軍卻屢次戰敗。這其中既有秦國實力強勁的因素,亦是因爲秦國所繼承的西周地理位置非常優越,山東六國聯軍始終無法攻克關中門戶函谷關。

六國合縱伐秦明明不止一條路,爲何偏偏盯着函谷關不放? 第2張

那麼問題來了,入侵秦國的交通道路明明不止一條,關東諸國爲何緊盯着函谷關不放而不嘗試從河套南下突擊秦國呢?要知道,後世的匈奴和突厥等草原民族都是走這條通道南侵中原王朝的。甚至在唐朝初年,突厥沿着這條道路,二十萬大軍直抵武功、涇陽一帶,引發了渭水之盟。

其實首要原因就是當時從河套繞道秦國後方存在行路難的問題。河套地區一直到了宋朝西夏年間依然是一片廣袤的草原,不同於當下的戈壁灘,那時的草原溼地意味着無路可走。除了逐水草而生的遊牧民外,軍隊是很難再四野青綠的地方不迷路的。戰國時期並無秦國直道那樣雄偉的工程,要想從草原奇襲關中,至少需要數月時間。而當時的草原存在許多被秦國和趙國趕到北方的遊牧部族,戎狄環繞,危機四伏,這對於以戰車爲主的六國軍隊(趙國胡服騎射之前也以戰車爲主力)來說,沒有機動性無異於自取滅亡。

六國合縱伐秦明明不止一條路,爲何偏偏盯着函谷關不放? 第3張

不僅如此,六國地理位置迥異,三晉距離關中、河套等地較近,而遼東的燕國、山東半島的齊國、江漢地區的楚國距離太遠,糧草補給在路途中的耗損太大,平白無故的會增加了戰爭的負擔。

長途跋涉的繞道草原,還會讓秦國的情報體系有更多的時間去刺探有效軍情,或半道設伏、或以逸待勞,都可以輕易獲得戰爭的勝利。

另外,山東六國並非鐵板一塊。對秦戰爭最爲急迫的是面臨秦國威脅最大的三晉,而燕國齊國長期同秦國較好,楚國雖是合縱長,但卻時時刻刻想着自己的利益。另外楚國國內派系林立亦造成外交政治上的弱智特徵。

諸侯聯軍如若前往函谷關,需經過實力較弱的韓國,韓國除了犒勞和開路之外別無怨言。畢竟生怕被秦國吞併的韓國,面對其他諸侯大國同樣需要謹小慎微。但如若走草原路線,大國部隊通往強大的趙國,顯然並不被其所答應,畢竟誰能保證這些國家中沒有人想要伺機掠奪自己呢?中世紀十字軍打出解放聖城的名義發動十字軍東征,到最後竟然演變爲搬到掠奪同屬基督教的拜占庭,可見將本國利益寄託在他人身上是何等的愚蠢。

六國合縱伐秦明明不止一條路,爲何偏偏盯着函谷關不放? 第4張

綜上所述,草原交通不便、行軍線路過長、戎狄威脅、行軍情報容易泄露以及各國合縱本就各懷心思等原因造成了合縱聯軍只能叩關函谷。秦國藉助強勢兵力,常常在利用函谷關耗盡聯軍耐心和潛力後出關奇襲,一戰之下往往潰軍千里。最終秦國憑藉強大的軍勢和高速運轉的君權體制統一天下,並北擊匈奴收復河套之地。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