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記錄 > 古代戰役 > 長平之戰秦國的勝利 加快了秦國統一六國的步伐?

長平之戰秦國的勝利 加快了秦國統一六國的步伐?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戰國時期著名的長平之戰發生後,趙國受到了巨大的打擊,綜合國力下降,實力大不如前。而秦國在戰爭中運用謀略得當,將趙軍圍殲,使之全軍覆沒,從而獲得了戰爭的勝利,加快了統一六國的進程。然而,對於長平之戰的具體時間,歷史上一直都存在着爭議,大致有三種不同的說法,一是“三年說”,二是“半年說”,三則是“二十一月說”。那麼這三種時間說法到底有什麼依據,又有什麼樣的區別呢?先來看時間爲三年的說法,這個時間段指的是公元前262年一直到公元前260年,也就是從秦軍攻佔了韓國野王,使得上黨與韓國本土失去聯繫,郡守馮亭將上黨郡獻給了趙國開始計算,一直到趙括率兵貿然出擊,最終全軍覆沒爲結束。

“半年說”則是公元前260年的4月到9月期間,這個時間段是從秦國的將領王齕開始進攻趙國長平算起,一直到趙括突圍身死,趙軍大敗爲止。這段時間主要就是長平之戰的過程以及結果,它將上黨之戰與長平之戰的時間分離開來計算。“二十一月說”是公元前261年到公元前260年的這段時間,它是從秦國再次攻佔上黨開始計算的,一直到趙軍全軍覆沒爲止。三個時間段都有各自的爭議和依據,不過現在普遍被大衆所承認的還是“三年說”的時間計算方法,因爲這個時間段包含了長平之戰的起因、經過、結果,較爲詳細和全面。長平之戰發生在當時較有實力的秦、趙兩國之間,戰爭的最終結果是秦國取得了巨大的勝利,而趙國則幾乎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那麼,長平之戰除了對交戰雙方產生了影響,在其它方面,這場戰爭又有着什麼樣的影響呢?

長平之戰秦國的勝利 加快了秦國統一六國的步伐?

首先來看戰敗國趙國,趙國在戰爭中損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前後死傷約45萬人,幾乎是全軍覆沒,而其中有40餘萬士兵是被秦軍坑殺的。這對趙國形成了巨大的打擊,不僅僅是物質上的,還有精神上的。長平之戰結束後,趙國上下都陷入了悲痛和惶恐的情緒中。而戰勝國秦國雖然也有着不小的兵力傷亡,可更令他們興奮的是戰爭帶來的勝利果實,這大大地加快了秦統一六國的腳步。但此後也有一個不利的影響,那就是長平之戰結束沒多久就爆發的邯鄲之戰,這場戰爭可以說是長平之戰的遺留問題。原本,秦國將領白起是想趁着長平之戰取得勝利時,一舉進攻趙國首都邯鄲,使趙國滅亡。可秦王聽信了范雎的勸說,並沒有同意。後來,他又不顧白起的建議,在時機不對的情況下,向邯鄲發起戰爭,最終導致秦國戰敗,推遲了其統一六國的步伐。從天下局勢方面來看,長平之戰爲秦統一六國創造了極爲有利的條件,從而對歷史走向和進程發展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原本有能力與秦國抗衡的趙國在此戰後一蹶不振,秦國的綜合國力大大超越了其餘各國,而離秦國完成統一也就只剩下時間問題罷了。

在周王朝即將走向末日的戰國時期,發生了一場被認爲是當時天下局勢轉折點的戰爭——長平之戰。而這場戰爭也是當時衆多戰爭中規模最大,以及傷亡最慘烈的一場。戰爭結束後,秦統一各國的腳步再無人能夠阻擋。公元前262年,秦軍伐韓,上黨郡與韓國失去聯繫。郡守馮亭不願聽從韓王的命令,將上黨郡拱手獻給秦國。他派遣使者去往趙國,表明願意將上黨郡的城池獻給趙國。趙王認爲這是大利,便欣然同意。趙國此舉引起了秦國的不滿,秦王決定出兵伐趙。公元前260年,秦軍攻取上黨,繼而去攻打長平,趙王令大將廉頗迎戰。之後發生的幾次對戰中,趙軍均失利,兩個重要據點被秦軍佔領,還不斷有尉官被俘虜。趙王由此對廉頗心生不滿。

此後,廉頗依託有利地形,固守不出。其實,這看來是一種消極的對抗方式,但這位老將的心中自有他的一番打算。秦軍遠征而來,只有急擊速戰,成功的可能性才大。而一旦拖的時間越久,往往就會導致士氣低下、攻勢受挫,這會大大地有利於趙軍。除此之外,秦軍還要面臨不利的地理位置、氣候、糧草、士兵傷痛等問題。爲了儘快地取得勝利,秦國派人進入趙國施行反間計,致使趙王撤換廉頗,換上趙括爲趙軍主將。趙括上任後,改變了廉頗的作戰方案,主動向秦軍發起進攻。最終,趙括帶領的趙軍敗給了秦國主將白起。這場戰爭中,趙國士兵損失約45萬人,秦軍也傷亡大半。這就是“長平之戰”的典故。

歷史上的一些戰役經常會依據戰爭的局勢或者計謀而衍生出一些成語,例如退避三舍、圍魏救趙等。戰國時期著名的“長平之戰”,除了戰爭的規模之大、傷亡之慘烈,以及戰爭後的各國局勢給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外,由這場戰爭而衍生出的成語“紙上談兵”也基本上到了衆所周知的地步。紙上談兵,字面上的意思即在紙面上談論打仗。那麼這個成語的主角又是誰?他跟長平之戰又有什麼樣的關係呢?

長平之戰秦國的勝利 加快了秦國統一六國的步伐? 第2張

“紙上談兵”的主人公是趙軍在長平之戰中的主將趙括。趙括是趙國名將趙奢的兒子,他從小熟讀兵法,談論起兵事來,常常連他的父親也不是對手。在長平之戰中,趙軍原先的主將廉頗因趙王中了秦國的反間計而被撤換下來,於是趙括便代替廉頗成爲了趙軍的將領。但是趙括從來只會“紙上談兵”,沒有任何的戰場實戰經驗,只會將書中所說的兵法生搬硬套,根本不懂得根據戰場上變幻莫測的形勢而改變策略。他上任後,更換了軍中的官吏和制度,並改變了廉頗之前的戰術。最終,趙括因貿然進攻而中了秦軍主將白起的計謀,使得趙軍大敗,四十餘萬士兵被秦軍坑殺,他自己也在突圍時死於秦軍的亂箭之下。“紙上談兵”這個成語就是這麼得來的,後世也多將它用作貶義詞,用來比喻只會空談理論,而不能真的去解決實際問題的人。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