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記錄 > 古代戰役 > 萬曆三大徵鞏固了中華疆土 三大徵爲什麼還引發爭議

萬曆三大徵鞏固了中華疆土 三大徵爲什麼還引發爭議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萬曆三大徵的文章,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喜歡明朝歷史的朋友們,應該對萬曆三大徵非常熟悉,即李如鬆平定蒙古的寧夏之役,李如鬆抗擊日本豐田秀吉的朝鮮之役以及李化龍的播州之役;這就是,萬曆皇帝在位時期對外的三次重大軍事活動。雖然萬曆三大徵,在整個古代歷史戰爭中的知名度並不高,但其對歷史社會和明朝發展帶來的影響是深遠的,這三大徵鞏固了中華疆土

萬曆三大徵鞏固了中華疆土 三大徵爲什麼還引發爭議

只不過後世人,對於萬曆三大徵的爭議非常大,有人認爲,萬曆三大徵給明朝發展提供了安定的外部環境,讓明朝不僅安定了邊疆地區,也除去了背叛明朝的大臣楊應龍,同時也幫助朝鮮打退了當時的日本侵略者,可以說是內外兼修的。

當然,也有人認爲萬曆三大徵,耗費了明朝大量的財力物力,並且取得的成果也只是短期的,在此後不久,萬曆三大徵的成果就在萬曆皇帝的怠政之下灰飛煙滅了,如此,耗費了大量精力發動的戰爭價值並不大。

那麼,萬曆三大徵到底給明朝帶去了哪些影響呢?其對於明朝的發展,到底是利還是弊呢?本篇文章重點分析一下這個問題,看一看,明朝在萬曆三大徵過程中的舍與得。首先我們來分別看一下這三場戰役。

萬曆三大徵鞏固了中華疆土 三大徵爲什麼還引發爭議 第2張

第一戰,寧夏之役

這次的軍事活動是爲了鎮壓“哱·拜”之亂,“哱·拜”於萬曆二十年二月十八日糾合其子承恩、義子“哱”“雲”及土文秀等發動叛亂,他們企圖翻身當個皇帝,推翻明朝的統治建立新的王朝;而面對這場規模比較龐大的反叛活動,明朝政府派出了當時的副總兵“李昫”,攝總兵事進剿,希望軍隊能夠一鼓作氣擊潰叛軍。

但爲了這場叛亂,“哱”拜規劃已久,叛軍比較強勢,李“昫”並沒有將其一舉攻破,所以爲了儘快的安定邊疆地區,明朝朝廷又調李如鬆帶領寧夏總兵和遼東、宣、大、山西兵及浙兵、苗兵等進行圍剿。

這場戰役歷經時間很長,期間殘酷的鬥爭數不勝數,最後,明朝軍隊將寧夏城包圍,並且採用水攻的方式逼迫叛軍投降;因爲長期的大水圍困,寧夏城內彈盡糧絕,人們失去了外部資源的支持,叛軍走投無路,爲了保證生存,來自各方勢力的叛軍內部發生了衝突,而且守候在寧夏城外部的明朝部隊得到消息,對寧夏城發動的猛攻。

萬曆三大徵鞏固了中華疆土 三大徵爲什麼還引發爭議 第3張

面對這樣的內外夾擊,哱拜君方寸大亂,最終名將李如鬆攻破寧夏城,將哱拜團團圍住,其被迫自盡,其他叛軍也被悉數捕獲;至此,“哱”“拜”之亂才全部平息,寧夏等邊疆地區得到了安定。

但是寧夏戰役的時間線拉的很長,對於明朝的軍事實力是一個極大的消耗,對內部的財力物力也損耗很多。不過哪怕如此,叛軍之亂平息,明朝震懾了其他的西部實力,也讓大明王朝的統治收穫了一個比較安定的外部環境。

第二戰,播州之役

播州之役是爲了打敗明朝的叛將楊應龍發動的軍事活動;楊應龍的家族底蘊很深厚,其祖上的勢力可以追溯到唐朝末年,其先祖楊端爲唐朝打敗了南詔勢力,而成爲了割據播州的藩鎮,而因爲播州的地理位置以及楊家的歷史底蘊等因素,其家族的傳承非常的繁茂,先後經歷了兩宋元朝都沒有極端衰敗。

萬曆三大徵鞏固了中華疆土 三大徵爲什麼還引發爭議 第4張

到了明朝時期,楊家依舊在中原地區佔據着很高的地位,這也讓楊家在名城的影響力很深,在明朝的洪武年間,楊家的強將楊鏗歸降明朝,自此被視爲是苗疆的土司,不再是一個與朝廷作對的家族勢力,反而因爲家庭規模的原因在明朝的朝廷之中也有了一席之地。

此後,楊家在明朝傳承二十九代,到楊應龍時期獲得了萬曆皇帝的封賞,成爲了指揮使,但是或許是因爲楊家的世代傳承,讓楊應龍出現了膨脹,又或許是楊應龍本身不甘心萬曆皇帝對於他的肯定,於萬曆十七年背叛明朝朝廷,攜帶着底蘊深厚的楊家獨立,並且脫離明朝之後,或許是爲了發泄對於明朝皇帝的不滿,楊應龍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甚至企圖像曾經的“哱”拜一樣推翻明朝的統治。

萬曆三大徵鞏固了中華疆土 三大徵爲什麼還引發爭議 第5張

而考慮到楊家的勢力和底蘊,萬曆皇帝一開始並沒有派兵鎮壓,而是給予楊應龍官位上的誘惑,以及軍事上的威脅,可面對萬曆皇帝這樣的方式,楊應龍是叛是降,猶豫不決,最終惹怒了萬曆皇帝,其不再對楊家實施安撫,而是派大軍進行鎮壓。

在明朝正規軍隊的面前,楊家的勢力漸漸支持不住,最終楊家被明朝消滅,持續了幾年之久的楊應龍叛亂也被鎮壓了下去,播州之役以明朝軍隊的大獲全勝而告終。

第三戰,朝鮮戰役

值得注意的是,朝鮮戰役並不是明朝與入侵者之間的鬥爭,而是明朝幫助朝鮮人民對抗日本侵略者的鬥爭。在公元1588年,豐臣秀吉統一日本,但由於日本本身土地面積狹小,諸侯出現了封地劃分不均的情況,爲了解決這一矛盾,豐田秀吉決定出兵朝鮮以獲得更多的土地進行分封,在解決國家內部矛盾的同時也加強日本的國家實力。

萬曆三大徵鞏固了中華疆土 三大徵爲什麼還引發爭議 第6張

而當時的朝鮮實力發展並不強,在基本完成統一的日本軍面前顯得有些薄弱。後來,大明王朝經過決策,認爲如果日本軍佔領了朝鮮,那麼對於明朝的統治將是一個很大的威脅,所以,爲了維護朝鮮的統治,也爲了不在王朝邊疆發生衝突,大明王朝決定支援朝鮮,並且先後兩次出兵,最終幫助朝鮮擊退了日本侵略者,也間接的維護了明王朝邊疆的安定。

萬曆三大徵的得失

從上述戰爭結果來看,萬曆三大徵是以明朝的絕對勝利而結束的,三場戰役的意義也比較明確,安定了西部的邊疆,震懾了西部其他的實力,讓他們不敢再對大明王朝的統治產生覬覦之心,讓明朝的內部發展獲得了一個比較安穩的環境。

同時剷除了對明朝有異性的楊氏家族,因爲楊氏家族的歷史底蘊本身就很深,其在明朝統治初期並沒有歸順,但當時明朝卻沒有派出軍隊進行鎮壓,由此可見楊氏家族的實力有多麼雄厚,後來楊家歸順明朝,但對明朝的統治也不是完全服從,這本身對於明朝就是一個潛在的威脅。

萬曆三大徵鞏固了中華疆土 三大徵爲什麼還引發爭議 第7張

而楊應龍的叛亂也讓明朝抓住了時機,解決了這一內部隱患,對明朝內政的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朝鮮戰爭的勝利則打壓了日本的野心,也安定了東部的邊疆地帶,其與寧夏之役的結果是相輔相成的,都是對明王朝發展的外部環境的安定。所以,萬曆三大徵的好處非常明顯,也可以說,萬曆三大徵簡直就是帝國榮耀。

萬曆三大徵耗費巨大財力物力

但萬曆三大徵所耗費的財力物力也是巨大的。

清朝官方的《明史》載:“寧夏用兵,費帑金二百餘萬。其冬,朝鮮用兵,首尾八年,費帑金七百餘萬。二十七年,播州用兵,又費帑金二三百萬。三大徵踵接,國用大匱”。《王德完傳》也記載:“近歲寧夏用兵,費百八十餘萬;朝鮮之役,七百八十餘萬;播州之役,二百餘萬”。

萬曆三大徵鞏固了中華疆土 三大徵爲什麼還引發爭議 第8張

據此可以粗略統計出,這八年間國家的軍事開支高達一千一百六十餘萬兩白銀。這是一筆巨大的財政支出,而因爲歷史遺留原因的影響,明朝時期的陸上絲綢之路發展狀況並不樂觀,海上發展也以鄭和下西洋爲主,可是鄭和下西洋本身是一種友好往來的狀態,而且在交往的過程中以明朝宣揚國威爲主流,什麼是宣揚國威呢?

在鄭和下西洋的表現中就是贈予所到達國家財物,這本身對於明朝的發展就是一個消耗,所以,無論是海上貿易還是陸地貿易,明朝的發展都不容樂觀,這就導致大明王朝的財政收入本身就很薄弱,國家能夠積累的財富不多。

而明朝的對外政策又很強硬,國家幾乎處在連年戰爭之中,百姓的生活不安定,能夠創造的社會生產力也就很少,在這樣的基礎上又進行如此規模龐大的戰爭,對於財政的消耗可想而知,所以萬曆三大徵,其實是明朝會出現財政危機的一個關鍵。

萬曆三大徵鞏固了中華疆土 三大徵爲什麼還引發爭議 第9張

結尾

因此,對於萬里三大徵利弊的評判是比較困難的,如果這三場戰爭不實施,那麼明朝就會處在內憂外患之中,但這三場戰爭消耗的財力物力實在太過巨大,對明朝的發展也是一個阻礙。

而且,如果萬曆皇帝后期也能夠勵精圖治,守住這份功勳也就罷了,可萬曆皇帝在統治後期出現了極端怠政,將三大徵的成果揮霍一空,這讓萬曆三大徵的存在蒙上了一層陰影,畢竟,守不住的成功沒有意義,可財政消耗卻是實際的。

這麼看來,萬曆三大徵的結果確實是短期的,以如此大的財政消耗換來一個短暫的安定發展環境或許真的得不償失。所以,三大徵的利弊都很明顯,到底是肯定還是否定,我們不能夠一邊倒,而是要客觀理性的分析。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