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記錄 > 古代戰役 > 關羽荊州兵敗時,爲何沒能成功突出重圍呢?

關羽荊州兵敗時,爲何沒能成功突出重圍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2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沸騰的三國,熱鬧的三國,到了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就更熱鬧了,特別是劉備集團,可以說是喜報頻傳,首先,劉備奪取了漢中這個非常重要的戰略要地,然後的關羽出兵曹魏,水淹七軍,震驚華夏,三國中的巨無霸曹操都顫抖了,要遷都走人。人們奔走相告,漢室興旺,指日可待了。當時人們對恢復漢室是有着莫大的嚮往的。

關羽荊州兵敗時,爲何沒能成功突出重圍呢?

可事情並沒按照人們的想象去發展,而是走了一條古人的言的古訓:盛極必衰!這是一個道理,可在劉備這裏實踐了,於是,情形急轉幾下,司馬懿一個“驅虎吞狼”之計,把關羽陷入了萬劫不復的麥城,繼而被東吳大將潘璋、馬忠擒殺。這個事件舉國震驚,要知道當時的關羽是以忠誠義氣聞名於世,不亞於現在頂級網紅,這樣的一個人被人殺了,全國在震驚之餘,萬民皆哀。而最悲痛的莫過於當大哥的劉備和三弟張飛了,相比之下,諸葛亮就次之了。於是,有些言論甚囂塵上,說是諸葛亮先生一手策劃了這成陰謀,聽着這麼瘮得慌,古代就有傳播要言的力量?好象比現在還厲害。而且有證據爲說明,說,關羽兵敗,益州方面未發一兵一卒來救援,實際情況到底是怎麼樣呢?我們簡單來分析一下,看看看是不是大家想的那樣。

首先,關羽爲什麼要發動襄樊戰爭,誰給他的權力?那我要告訴你,是關羽他大哥劉備給的權力,劉備立國之時就給了關羽“假節鉞”的大權,假節鉞就是該人有生殺處置下屬的權力,當然也有出兵打仗的權力,當是好象張飛和馬超都有這樣的權力,可他們不敢用,關羽敢,這才發動了“襄樊之戰”。當時的關羽是怎麼想的呢?

當然的大局着想,當時的劉備雖然取了漢中,可並未達到開始預想的程度,當時的荊州,只是偏安一隅的孤城,或者說沒有形成很好的防禦體系,因爲在下邊的房齡和上庸沒有兩城一線,如果襄樊收入囊中,那這三個城市三點成一線,成爲了一個非常霸氣的屏障,東可擋住孫權,北可擋住曹操,這便的關羽的目的,就是補全荊州的缺陷,如此一來,益州和荊州都可以安心發展經濟,保障民生,這是最主要的,因爲打仗要糧草,糧草那裏來呢?自然在老百姓這裏,老百姓不安定怎麼能行呢!種種考量,讓關羽付出行動。

史料記載,在公元219年,也就是建安二十四年,關羽發動了襄樊之戰,《三國志,關羽傳》記載:“秋,大淋雨,漢水泛溢,禁所屬七軍潔沒,禁降羽,羽斬殺龐德,陸渾羣盜受羽印號,爲之黨羽,羽威震華夏。”這段敘述可以看出,關羽的勝利和老百姓的歡喜程度,很多人都自願加入到隊伍中來。可大家沒有想到這只是暫時的,接下來就大敗了。

那我們看看兵敗的原因,從襄樊之戰前後看,樊城雖然被徐晃援軍解圍,但是關羽水軍依然據守沔水,阻斷前往襄陽的道路,並未戰敗,而實際導致關羽潰敗的直接原因,應是東吳對荊州的偷襲。也就是說,荊州的偷襲是他失敗的主要原因。這就有問題了,荊州爲什麼淪陷?

關羽荊州兵敗時,爲何沒能成功突出重圍呢? 第2張

主要的原因是荊州的內部失和導致,說荊州內部失和就不得不說關羽的性格,《三國志》上給關羽性格評價是:“善待卒伍而驕於士大夫”這是關羽的人格魅力,也是他失敗的主要原因,因爲他瞧不起士大夫,可恰恰是這些士大夫和東吳的眉來眼去,而這裏有個叫潘濬的人,武陵人,他投降了孫吳,引來孫吳的軍隊。也就是說,這個潘濬是唆使糜芳等人投降東吳的罪魁禍首,當然這不能全怪潘濬,因爲糜芳是劉備的小舅子。只是速來與關羽不合而已。

這是一方面,而當時的益州爲什麼不出兵來救呢?因爲益州剛從漢中的戰役中過來,還沒有喘息過來,也可以說沒有兵將可派。這也就罷了,可上庸的劉封和孟獲爲什麼也按兵不動呢?大家都說,劉封和關羽有矛盾,可實際上,劉封有自己的困難,因爲上庸三郡剛剛佔領,得說還沒有穩定,和立足,如果劉封領兵走了,那有能力去救援。這等苦衷劉備不會不知道的,而當時劉封去上庸的目的是牽制孟獲,自己一走,恐怕牽制的是自己了,所以沒有出兵荊州。

就當時的情況而言,蜀漢雖然氣勢如虹,但內部空虛的很,奪取益州很是不順,這才把諸葛亮張飛趙雲調過來,如此一來,荊州就剩下關羽一人,再加上關羽的性格,以至於依靠糜芳傅士仁等人了,如此看來,關羽的失敗,一半在內部,一半在外部,內外交困是失敗的主要原因,而大家說的所爲諸葛亮陰謀論根本就不存在的。

也正是因爲如此,蜀漢從此走向了衰敗,這也是諸葛亮不願看到的。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