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記錄 > 古代戰役 > 北宋與西夏的百年戰爭:蘭州攻防戰宋軍使用火器

北宋與西夏的百年戰爭:蘭州攻防戰宋軍使用火器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8.1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北宋太平興國七年至南宋建炎元年(982年-1127年),西夏爲立國拓疆,頻頻舉兵攻宋;宋爲遏制西夏擴張,實現一統,屢次集兵進擊,雙方展開斷續近百年的戰爭。西夏是以党項族爲主體建立的多民族王國,自稱大夏,又號白上國,史稱西夏。党項族本是羌族的一支,原居四川省西北部和青海省東南部。公元六世紀,活動區域逐漸擴展。著名姓氏有8部,其中以拓跋部爲最強。隋開皇五年(585年),其木首領拓跋寧叢附隋,率部落遷徙旭州(今甘肅臨潭境)。唐太宗時,党項諸部相繼歸唐,唐以其部落首領拓跋赤辭爲西戎州都督,賜姓李。公元九世紀末,拓跋思恭因助唐鎮壓黃巢起義有功,受封夏州定難軍節度使,統領銀(今陝西榆林南)、夏(今陝西橫山西北)、綏(今陝西綏德)、宥(今陝西靖邊東)4州地,後增置靜州(今陝西米脂西北),轄區擴爲5州。宋初其首領李彝興歸附,加授太尉。太平興國,五年(980年),李繼捧立,党項統治集團內部爲爭奪襲職,發生內訌。宋乘機詔李繼捧入朝,欲獲五州。

七年,李繼捧因難以控制局面,率族人獻地朝宋,請留京師。宋廷命汝州團練使曹光實爲銀、夏等州都巡檢使。李繼捧族弟定難管內都知蕃落使李繼遷反對獻地,率親信走避地斤澤(今內蒙古伊金霍洛旗西南),聯結豪族,招聚蕃衆,起兵反宋,宋夏戰爭遂起。李繼遷出走後,不斷襲擾宋邊。宋爲迫其就範,每每發兵圍攻。此期戰爭歷時22年。作戰區域,東起麟(今陝西神木北)、府(今陝西府谷),西至靈(今寧夏靈武西南)、涼(今甘肅武威),遍及沿邊諸州。宋之企圖:佔據5州,實現統一。所取方略:軍事進擊和羈縻(籠絡)並舉,多方招撫,分化瓦解;聯結吐蕃與回鶻,“以夷制夷”。李繼遷企圖:恢復5州,獨霸西土,擺脫宋的控制,所取方略:和戰兼施,聯遼拒宋;縱橫四處,轉徙遊擊。

北宋與西夏的百年戰爭:蘭州攻防戰宋軍使用火器

七年末至八年,李繼遷相繼襲擊夏、銀、宥等州地,均爲宋軍所敗,被迫退守地斤澤。九年七月,襲擊王亭鎮(今內蒙古烏審旗南)獲勝,後宋軍偵知其營地,乘虛突襲,俘其母與妻,李繼遷及弟逃遁。雍熙二年(985年)二月,李繼遷佯與宋都巡檢曹光實約降,至期,伏兵葭蘆川(今陝西佳縣西北),誘殺曹光實,襲據銀州,進破會州(今甘肅靖遠),自稱定難軍留後。宋遣重兵圍攻,李繼遷敗走,宋軍乘勝進擊鹽州(今陝西定邊)。三年,李繼遷乘宋部署攻遼之際,與遼聯姻結盟,東西策應,致宋兩面受敵。四年,復於王亭鎮敗宋軍3萬餘衆。宋太宗因用兵失利,採納宰相趙普“以夷制夷”的策略,命李繼捧爲定難軍節度使,回鎮夏州,同時令附宋之回鶻、吐蕃、党項等部族側擊其背,以分其勢。李繼捧至任,連戰獲勝。淳化元年(990年)十月,李繼遷詐降李繼捧,乘其不備,突然襲擊,大敗李繼捧,包圍夏州,後聞宋大軍將至,佯作奉表歸順,受封銀州觀察使。二年正月,攻取銀州。

五年,襲掠靈州。宋太宗令李繼隆爲河西兵馬都部署率兵進擊,李繼捧叛宋,暗聯李繼遷,共乞援於遼。宋軍於烏白池(今寧夏靈武東南)擊敗李繼遷,毀夏州城,徙其民至銀、綏等州,捕李繼捧回朝。李繼遷走避漠中,獻馬於宋,得宋緩兵。至道元年(995年)九月,李繼遷攻清遠軍(今甘肅環縣西北),謀取靈州。二年,宋洛苑使白守榮護糧草40萬石往靈州,李繼遷設伏襲擊,繳獲全部糧草,進圍靈州。宋太宗命環(今甘肅環縣)、慶(今慶陽)、延(今陝西延安)、夏、麟諸州、發兵5路,分進合擊,欲會師平夏(今寧夏固原北),因糧運艱阻,諸軍缺乏統一指揮,互不協同,無功而還。三年,宋真宗繼位,李繼遷遣使求和,受封定難軍節度使,後得知宋軍政腐敗,決意擴展。鹹平二年(999年)至四年,相繼攻掠麟、府、延等州。五年,在遼指使下,率2萬餘騎攻取靈州,建爲都城,改稱西平府,作爲立國基地。六年春,李繼遷再次與宋議和,宋以五州與之。六月,東攻麟州未下,回軍西向,進攻吐蕃,中箭逃歸,次年初卒,子德明繼位,進表附宋。此後30年中,與宋基本保持了和平睦鄰關係

明道元年(1032年),德明卒,子元昊襲位後,厲行改革,立法建制,擴充軍備,逐步加強了党項貴族的專制統治。景祜元年(1034年),元昊反宋,率軍連續攻掠宋府、慶、環等州,宋夏戰爭復起。此後10年間,連年交戰。元昊企圖:擴大疆域,掠奪財物,逼宋承認夏國。所取方略,聯合遼國,東西策應;集中優勢兵力攻宋一路,速戰速決。面對元昊進逼,宋被迫增兵邊地,據險築壘。分兵防守;同時封賞吐蕃首領唃斯羅,以聯合制夏。二年至三年初,元昊爲防唃廝羅制其後,數次舉兵進攻吐蕃,迫使吐蕃軍後退。七月,再攻回鶻,佔據瓜(今甘肅安西東南鎖陽城)、沙(今甘肅敦煌)、肅(今甘肅酒泉)等州,盡取河西(今甘肅河西走廊)之地。繼攻蘭州諸羌,留兵鎮守凡川城(今甘肅臨洮境);切斷宋與吐蕃通路。領地擴至18州,境土方圓2萬餘里。寶元元年(1038年),元昊正式稱帝建國,建元天授禮法延祚。旋遣使至宋,要求予以承認。宋廷不允,下詔削元昊官爵,停止互市,宋夏矛盾愈趨激化。康定元年(西夏天授禮法延祚三年,1040年)正月,元昊偵知宋鄜延路守軍寡弱,集兵數萬,大舉攻宋延州。進兵前,先使人請和,麻痹宋軍,隨即乘隙突入,以聲東擊西之計,明攻保安軍(今陝西志丹),暗襲金明寨(今陝西安塞東南),直抵延州。

宋環慶、鄜延副都部署劉平率軍自慶州赴援。元昊設伏三川口,圍城打援,大敗宋援軍,俘劉平等。適逢大雪,難以久戰,率軍引退(參見延州之戰)。五月至了九月,又攻陷宋鄜延、涇原路10餘城寨。是年冬,鑑於夏軍不斷進逼,宋朝臣紛紛陳述攻守之策。陝西經略安撫副使韓琦力主集鄜延、涇原兩路兵深入進攻,副使兼知延州范仲淹辦主先行堅守,鞏固防務,再進取橫山,佔據要地,修築堡寨,步步進逼,宋廷猶疑不定。元昊得知宋進兵未決,先發制人。再次大舉攻宋。二年二月,元昊率兵l0萬自折薹進發,經天都山沿瓦亭川南下,將主力埋伏於好水川口附近山谷,遣一部分兵至懷遠城,誘宋軍入伏。韓琦聞夏軍來攻,集兵數萬,令環慶副都部署任福統率出擊。任福等爲夏軍所誘,尾隨追擊,中伏大敗,力戰而死,喪師萬餘。宋在兩次慘敗的震撼下,被迫對夏完全採取了守勢。七月,元昊乘連勝之威,轉兵東進,進攻麟、府二州,因宋軍堅守未下,北上攻陷豐州,再回攻麟、府,遭宋軍夜襲,失利退走。慶曆二年(西夏天授禮法延祚五年,1042年)九月,元昊乘宋精騎集中邊地,後方空虛之機,謀攻宋腹地。

閏九月,於天都山集兵l0萬,分兵兩路,包圍鎮戎軍。宋涇原路副都部署葛懷敏奉命自渭州至瓦亭寨阻擊,途中違令北進。元吳誘宋軍至定川寨,以重兵包圍;葛懷敏突圍走鎮戎,行至長城壕,遭夏軍夾擊大敗。葛懷敏等16將被殺,士卒亡9400餘。夏軍乘勝南下,直抵渭州,大掠而還。宋軍連續大敗,損失嚴重。西夏亦因國力疲睏,難以再戰。雙方經年餘談判,於四年議和。宋封元昊爲夏國主,許自置官屬,每年賜給夏絹13萬匹,銀5萬兩,茶3萬斤。元昊名義上向宋稱臣,實際已完全獨立。八年,元昊爲太子寧令哥刺殺,幼子諒祚繼位,母舅沒藏龐訛執國政。此後,雙方又維持了20年的和平。治平元年三月.西夏遣使祭弔宋仁宗,因其使與宋引伴爲禮儀發生爭執,雙方出言不遜。是年秋,諒祚以宋侮辱其使爲由,發兵10萬,進攻宋秦鳳、涇原、環慶路,宋夏戰爭又起,爭戰歷時34年。宋之企圖:攻取橫山與吐蕃東南部地區,以斷夏左、右臂,所取方略:選將練兵,乘隙而動;剿撫兼施,就降其衆;據險修壘,步步逼進。西夏企圖:據堡守險,打破宋軍的進攻。所取方略爲誘敵深入,斷其糧道,伺機襲擊;對外依然堅持聯遼抗宋。戰爭初期,西夏尚處攻勢。三年秋,諒祚率兵數萬圍攻大順城與柔遠寨。宋軍堅壁清野,夜襲其營,諒祚中流矢退走。四年正月,神宗繼位後,先以戰撫並舉之策,佔據吐蕃東南地區,爾後東西並進,深入攻夏。十月,宋知青澗城種諤率軍襲取綏州。西夏爲防宋進擊,增兵銀州。十二月,諒祚死,子秉常繼位,樑太后攝政。熙寧三年,宋因西夏軍頻擾邊地,罷互市,斷絕與夏往來。西夏遂大舉攻環慶路,遊騎直抵慶州城下,後因附宋吐蕃首領董氈率軍從側後攻入夏境,西夏軍方退。四年初,種諤謀取橫山,率軍襲取西夏要衝羅兀城,進築數寨。三月,欲進困興、靈州。西夏求遼師爲援,全力反擊,復羅兀,並佔據宋軍所築新寨。四年秋至七年,宋將王韶率軍西進,進攻吐蕃諸羌,連克熙、河、洮、岷、疊、宕等州,受撫羌族30萬帳。設置熙河路,建立起一道進攻西夏右廂區的有利戰線。

北宋與西夏的百年戰爭:蘭州攻防戰宋軍使用火器 第2張

元豐四年四月,西夏發生政變,秉常失位被囚,宋乘其內部混亂,集兵30萬,大舉攻夏。七月,神宗命熙河路經制使李憲率熙河、秦鳳兵出熙河東進;鄜延經略副使種諤率鄜延和畿內兵9.3萬出綏德北上;環慶經略使高遵裕率蕃、漢步騎8.7萬、民夫9.5萬出環州;涇原副都部署劉昌祚率兵5萬出涇原,與環慶兵合勢北進;籤書經略司事王中正率兵6萬、民夫6萬出麟州西進;另詔吐蕃首領董氈側擊涼州,牽制西夏右廂軍。諸軍分道並進,欲會師興、靈,一舉滅夏。西夏採取堅壁清野,縱敵深入,斷其糧道,待其兵疲後擊的方略,集中精兵退保興、靈。宋軍最初進展順利,連克蘭、夏、銀、宥等州,涇原、環慶兵直抵靈州,後因糧道被斷,人馬乏食,未能會師。十一月,夏軍決黃河水淹灌環慶、涇原兵營壘,宋軍大敗。諸路軍被迫退兵,軍士亡散大半。五年七月,宋廷採納給事中徐禧建議,於銀州東南橫山要衝築永樂城,以困扼銀、夏、宥三州。九月,城方就,西夏即集結30萬大軍來攻,因城中無水泉,宋軍渴死大半,城陷,喪師1.2萬。六年二月,西夏以重兵圍攻蘭州,宋知州李浩集精兵潛出夜襲,夏軍潰退。次年正月,夏軍號稱80萬復攻蘭州,急攻10晝夜未下,糧盡引退。元祜元年,夏崇宗乾順繼位。四年,宋夏再次議和。六年,西夏攻宋熙河、蘭岷、鄜延諸路與麟、府二州。七年,攻環州,互有勝敗。紹聖三年,乾順因與宋劃界爭地未果,率號稱50萬軍攻宋鄜延路連陷數寨。四年,宋於沿邊諸路要地增置50餘寨,加強了防禦,多次擊敗夏軍的進攻,並乘勝出擊,攻克夏洪、鹽、宥等州地。元符元年十月,又於平夏城擊敗西夏號稱40萬大軍的進攻,進取南牟會,建爲西安州,收復會州,攻取吐蕃青唐。二年,西夏因軍勢日衰,數次遣使向宋求和。宋允恢復和好。元符三年,青唐羌酋結聚衆反宋,夏遣10萬兵入援。因宋援軍至,西夏軍始退。後宋以湟、鄯之亂,乃任羌族首領分知兩州。崇寧二年,宋洮河監軍童貫遣洮西沿邊安撫司公事王厚復取湟、鄯,同時使人招納西夏監軍仁多保忠與西邊羌部。西夏以宋復取湟州,威逼西夏再次遣使求援於遼。

三年,乾順發兵攻宋涇原路,宋夏第四期戰爭爆發。戰爭歷時21年,宋之企圖:攻取橫山,佔據湟、鄯。所取方略;出塞築壘,步步爲營。夏之企圖:扼守橫山,遏制宋軍,所取方略築壘守險,附遼抗宋。四年,吐蕃酋領溪賒羅撒與多羅巴投夏,與夏合兵攻宣威城,知鄯州高永年率軍赴援,途中被多羅巴俘殺。政和四年,夏納叛將李訛移,合軍圍宋定遠城。宋命童貫爲陝西、河東、河西經略使,發重兵反擊。五年春,童貫謀取清水河北界與卓羅城,遣熙河路經略使劉法領步騎15萬出湟州,秦鳳路經略使劉仲武領5萬兵出會州,自率中軍於蘭州策應。劉仲武至清河界,築城留兵屯守。劉法於古骨龍擊敗夏軍。九月,劉仲武、王厚會合鄜延、涇原、環慶、秦鳳諸路軍攻臧底河城,大敗而還。喪師萬餘。西夏軍乘勝反擊,大掠蕭關。六年春,劉法率10萬軍克西夏仁多泉城。七月,知渭州种師道引軍10萬克臧底河城,唃廝羅舊轄地悉入於宋。是年冬,西夏以萬騎破靖夏城。重和元年,宋軍克割牛城,改名統安。宣和元年,童貫強令劉法深入攻夏,奪取朔方。宋軍始出統安城,即遭夏崇宗弟察哥軍的夾擊,劉法敗死,喪師l0萬。四月,童貫以鄜延、環慶兵大破夏兵,平其三城,盡取橫山地區。西夏失去屏障。夏崇宗被迫表示臣服,宋詔令罷兵,宋夏間出現短暫和平。六年,宋、遼、金形勢發生變化,遼行將滅亡,宋金關係惡化。夏依附金朝,攻宋武、朔等州。七年,金兵大舉攻宋,直逼東京。進兵時,約西夏攻宋鄜延路,以牽制宋陝西、河東軍入援。靖康元年,夏軍破天德、雲內、武州、西安州、懷德軍等地,進圍蘭州。二年,金滅北宋,宋夏戰爭終止。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