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古代言官最早出現在什麼時候 言官一職為什麼難做

古代言官最早出現在什麼時候 言官一職為什麼難做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閲讀: 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這裏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説説古代言官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自從秦始皇一統天下後,自認為“德兼三皇,功蓋五帝”,於是將“皇”和“帝”這兩個人間最高的稱呼結合起來作為自己的稱號,此後歷朝歷代的統治者們莫不如此,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皇帝具有無上的權威,吃最好的,穿最好的,想幹啥幹啥,但在真實的歷史上,皇帝其實是一個“高危職業”,縱觀中國歷史上的83個王朝,559位帝王,由於早殤、累於政事或沉溺淫樂,短壽的皇帝很多,平均壽命也就三十多歲,超過60歲的皇帝中屈指可數,而且皇帝們並不是想幹啥就能幹啥,大多數皇帝都被一種官監督着——言官。

古代言官最早出現在什麼時候 言官一職為什麼難做

言官也叫諫官,古代並稱台諫,通稱諫官,最早的諫官可以追溯到春秋初年齊桓公時期,到了秦漢時期,雖然沒有專門的諫官機構,但依舊有大臣專門負責諫言,隋朝時期諫官的名稱叫做納言,到了明朝時期,言官的權力可以説是達到了頂峯,有時候皇帝都無可奈何,這也就導致了言官的命運——皇帝不待見,因為這些言官一説話就是指責皇帝的過失,羣臣不喜歡,做臣子的從小被灌輸天地君親師,大部分官員都是唯皇帝馬首是瞻,這些言官才不管你三七二十一,只要皇帝做得不對,他們就敢直言進諫,而且這些言官們,從來都不結黨營私。

古代言官最早出現在什麼時候 言官一職為什麼難做 第2張

看似風光的言官們其實也有自己的苦衷,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言官很風光,可以斥責皇帝和百官,肅清吏治,但他們畢竟不是神,偶爾也會犯點小錯誤,這些小錯誤在別的官員身上可能無傷大雅,但在言官們身上就了不得了,文武百官們本着“打鐵還需自身硬”的態度要求言官們潔身自好,所以言官很難做,有時候一張嘴就會被皇帝和羣臣口誅筆伐,下獄的話還好,要是事情嚴重可能直接就人頭落地了,所以這些言官們每日上朝以前都會和家人告別。

古代言官最早出現在什麼時候 言官一職為什麼難做 第3張

在眾多朝代中,明朝言官是最有意思的,按照《明史》記載:都御史,職專糾劾百司,辯明冤枉,提督各道,為天子耳目風紀之司。凡大臣奸邪、小人構黨、作威福亂政者,劾。凡百官猥茸貪冒壞官紀者,劾。凡學術不正、上書陳言變亂成憲、希進用者,劾。遇朝覲、考察,同吏部司賢否陟黜。大獄重囚會鞫於外朝,偕刑部、大理讞平之。其奉敕內地,拊循外地,各專其敕行事。翻譯成白話文就是説這言官的職能堪比現在的紀檢委,他們有權利彈劾皇帝和百官們的各種違法和犯罪行為。

古代言官最早出現在什麼時候 言官一職為什麼難做 第4張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言官們是“罵人一時爽,一直罵人一直爽”,明朝這些言官們從朱元璋開始就和皇帝死磕,一直到明朝滅亡他們也沒改變這種毛病,彷彿他們的一生就是和皇帝死磕,但真實的歷史上,明朝言官們的職責可就多了,第一,規諫皇帝補闕拾遺,第二,稽查六部百司,考核他們的業務執行情況,第三,敕書下達宣發,大事需要審核回覆上奏皇帝,小事也要給事中署名錶示已經審核再頒佈,如果敕書文字有問題,有錯誤,就要六科給事中打回去重寫。而內外大臣上奏的奏章,下發的奏疏,都需要六科給事中抄錄文件原文,再審核署名交給相關部門,糾正他們奏章公文之中的錯誤。

古代言官最早出現在什麼時候 言官一職為什麼難做 第5張

明朝的言官們雖然職責很厲害但他們並不能左右皇帝的想法,所有的奏章經過流程交給皇帝批閲後,在下發過程中還需要內閣擬票通過不,如果通不過則會退給皇帝重新批閲直至內閣通過。等到最後這些奏章都通過後,言官們會審閲其中是否還有錯誤的地方,是否符合規範,才能呈送給相關部門,所以我們得出個結論,明朝言官其實也很忙,並沒有那麼多時間和皇帝抬槓。

古代言官最早出現在什麼時候 言官一職為什麼難做 第6張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