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古代聖旨中的欽此是什麼出現的 這個詞最早出現在什麼時候

古代聖旨中的欽此是什麼出現的 這個詞最早出現在什麼時候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閲讀: 9.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聖旨欽此二字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在古裝影視劇中太監宣讀聖旨的時候最後都會以‘欽此’以作結尾,而最後的這個此字的讀音還要往上挑上去,那這個欽此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古代聖旨中的欽此是什麼出現的 這個詞最早出現在什麼時候

大臣將皇帝口諭轉為書面諭旨時,才會在最後添寫“欽此”,以示這是皇帝親自發布的命令,並非杜撰。例如,清朝軍機大臣經常直接面承皇帝口諭,大臣接受口諭後還要將諭旨發往地方,稱為“廷寄”,“廷寄”的諭旨就要加上“欽此”二字。此外,當有臣下要引述皇帝硃批或詔書時,也要加上“欽此”二字。

大家都知道皇帝是不可能親自去寫聖旨的,就可能在上面進行個批示,甚至連蓋個章都需要下人幫着幹,真心的是十指不沾陽春水,所以自然不可能是自己寫的聖旨。這時候就需要智囊團想個辦法,即要證明這個是皇帝親批的,又能證明對皇帝表明敬意,所以這個時候“欽此”一詞就應運而生了。

古代聖旨中的欽此是什麼出現的 這個詞最早出現在什麼時候 第2張

其實,對皇帝的決定、命令冠以“欽”字,主要是表達崇高與尊敬之意。“欽”,意為敬;“欽此”,即欽定此文,或此事或此內容是皇上決定的。但是,實際使用中,用了欽此的,恰恰不是皇帝親自寫的。這裏就説到很多古裝劇的謬誤了。經常有劇情皇帝傳旨的時候自己説欽此,或是大臣宣讀皇帝手書聖旨時也以欽此結束,這都是不對的。現存的所有文獻資料,皇帝親筆手諭或是在大臣的奏摺上的硃批都沒有欽此兩字。舉個著名的例子,我們經常看到皇帝的硃批“知道了”。但凡寫了知道了,就沒有欽此了。

但是如果是大臣轉述皇帝的硃批“知道了”給別人,就要這麼説“奉聖諭,知道了,欽此。”就是告訴聽的人,皇帝這時候説完了。因此不是所有聖旨後面都能加欽此,皇帝本人更不會念出欽此這兩個字。只有大臣代傳皇帝旨意,代皇帝擬旨或是擬硃批時,才能用欽此,以區別這是皇帝的意思,而非大臣自己的意思。

據《漢書》記載,漢代聖旨結尾是“制日:可”。即聖旨上直接説事,把事情或決定講完,即行結尾,頂多在聖旨結尾加一個感歎詞。查閲隋唐時期的史籍,也沒有見到“欽此”的寫法和説法。

古代聖旨中的欽此是什麼出現的 這個詞最早出現在什麼時候 第3張

從元代初期開始,聖旨中開始出現“欽此”二字。元至元二十一年(1284),皇宮中鷹坊一個役侍把專為皇帝餵養的海東青與別人餵養的海東青混在一起分辨不清了,忽必烈為此特下一道聖旨:“百姓的諸人鷹鶻,腳上拴系的牽皮使用黑色皮子者,休用紅紫雜色皮子,欽此。”

朱元璋稱帝后,在聖旨中開始逐漸大量使用“欽此”二字。並且成為皇家公文的一種定式。清代依然沿用“欽此”套詞。如《紅樓夢》第六十三回:“天子聽了,忙下額外恩旨日:‘賈敬雖白衣無功於國,念彼祖父之功,追賜五品之職。令其子孫扶柩由北下之門進都,入彼私第殯殮。任子孫盡喪禮畢扶樞回籍外,着光祿寺按上例賜祭。朝中由王公以下準其祭弔。欽此。’此旨一下,不但賈府中人謝恩,連朝中所有大臣皆嵩呼稱頌不絕。”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