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民衆中流傳的關於端午及其禮俗的口頭傳說竟起着什麼作用?

民衆中流傳的關於端午及其禮俗的口頭傳說竟起着什麼作用?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5.6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我國,任何一個傳統的民族節日即非政治性的節日,其起源或動因,大半都是或因農時、或因天文、或因季節、或因農作需要、或因生命延續需要而得以濫觴並逐漸形成的。

民衆中流傳的關於端午及其禮俗的口頭傳說竟起着什麼作用?

一個特定的日期,一旦被全社會認同爲全民性的節日,又必定附着了許多禮俗作爲基本構成內容,也必然有許多關於這些禮俗的傳說在民衆口頭上廣泛流傳,而這些因地而異的口頭傳說,反過來又對節日(包括禮俗)的延續和發展起着積極的作用。節日及其禮俗和傳說,在其發展中,總是隨時代的變遷和生活的需要而發生着或快或慢的遞變。“遞變”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爲轉移的,以至傳至今天的節日,有的甚至已經與其本意差之千里了。端午節就是一例。各地現代形態的端午,與原初形態的端午相比,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異,其本意,如厭勝禳災(五月爲毒月)、闢毒逐疫的原旨,大體上已在漫長的途程中湮沒無聞了。無怪乎媒體上有人批評說,深厚而多樣的文化內涵被遺忘了,剩下的只有吃糉子,幾乎變成了吃糉子節了。因此,追尋節日的本意,認識其本原和性質,對於人們認識自身及其文化的來龍去脈,保護民族文化的根脈,是至關重要的。

民衆中流傳的關於端午及其禮俗的口頭傳說竟起着什麼作用? 第2張

關於端午節的本意和性質,20世紀前半葉,先有江紹原後有黃石刨根問底的追溯研究,所得出的結論,已成爲我國學術界的共識:端午節原本是一個“禳災”或“逐疫”的節日,亦即一個公共衛生的節日。20世紀後半葉的研究文章很多,在端午的起源與內涵諸方面作了細化的闡釋,但似乎並沒有大的超越。黃石說:“端午節是個渾然的歲時禮俗體系,它的諸般禮俗有一條線索貫通,作爲它們的中心支柱是什麼呢?一切都爲了逐疫,一切都爲了保證生命的安全,最高的目的、唯一的目的,是生存欲的表現。一句話說,端午是逐疫節,這就是它的根本意義,也就是唯一正確的解釋。”生活的需要和時代的變遷,促使端午的內涵發生了或快或慢的遞變,如江紹原所說:“風俗系應某種需要而起,但是本來需要的到後來也許漸漸消滅,其時也,這個風俗如其不隨着消滅,就往往改變性質和內容,成爲滿足另一種需要的工具,於是那風俗的本意日久許完全被人遺忘。”而促使端午節及其禮俗發生或快或慢的遞變的因素固多,除了生活的需要和時代變遷的直接影響外,民衆中流傳的關於端午及其禮俗的口頭傳說也起着不可忽視的或者說推波助瀾的作用。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