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什麼是冬至?民間流傳着哪些關於冬至的說法?

什麼是冬至?民間流傳着哪些關於冬至的說法?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7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冬至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的祭祖節日。冬至是時年八節之一,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在冬至祭祀祖先的傳統,以示孝敬、不忘本。因各地禮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異。祭祖的同時,有的地方也祭祀天地神靈,供品主要有三牲飯菜、三茶五酒等。冬至被視爲冬季的大節日。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在民間廣泛流傳着“冬至大如年”的講法,冬至又被稱爲“亞歲”、“小年”,一是說明年關將近,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冬至一到,新年就在眼前,所以古人認爲冬至的重要程度並不亞於新年。古時候,漂在外地的人到了這時節都要回家過冬節,所謂“年終有所歸宿”。

什麼是冬至?民間流傳着哪些關於冬至的說法?

名稱釋義

冬至,古有“日短”或“日短至”之稱。地雷復卦,易曰: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陳志歲《載敬堂集》載:“夏盡秋分日,春生冬至時。”又謂,冬至,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

”冬至”是太陽南行的轉折點,這天過後它將走“回頭路”,太陽光直射點開始從南迴歸線向北移動,北半球的白晝將會逐日增長。南朝樑人崔靈恩撰寫的《三禮義宗》記載:(冬至)有三義:一者陰極之至,二者陽氣始至,三者日行南至,故謂之冬至也。”古人認爲冬至爲“陰陽”相爭之日,是預測一年晴雨、冷暖的好時機,甚至可占卜來年的人間禍福。

冬至,又名冬節、大冬、亞歲、小年、履長節。《淮南子》記載:“距日冬至四十六日而立春。

天文意義

現代天文科學測定,冬至這天,太陽運行至黃經270°(冬至點),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南端,太陽幾乎直射南迴歸線(又稱爲冬至線),陽光對北半球最爲傾斜。因此,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日,並且越往北白晝越短,黑夜越長。冬至是一年裏太陽最偏南的一天,是太陽南行的極致。

什麼是冬至?民間流傳着哪些關於冬至的說法? 第2張

氣候特徵

天文學上把冬至作爲冬季寒冷氣候的開始,這對於我國多數地區來說,顯然偏遲。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過了冬至以後,太陽直射點逐漸向北移動,北半球白天開始逐漸變長,正午太陽高度也逐漸升高。

所以,有俗話說,“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冬至之後,雖然太陽高度角漸漸高起來了,但這是一個緩慢的恢復過程,每天散失的熱量仍舊大於接收的熱量,呈現“入不敷出”的狀況。到了“三九天”,積熱最少,溫度最低,天氣也就越來越冷了。此時如果有冷空氣的影響,天氣就更爲寒冷。待到過了這個“冷鋒”之後,天氣就會漸漸變暖。

節日飲食

冬至是養生的大好時機,主要是因爲“氣始於冬至”。因爲從冬季開始,生命活動開始由衰轉盛,由靜轉動。此時科學養生有助於保證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冬至時節飲食宜多樣,谷、果、肉、蔬合理搭配,適當選用高鈣食品。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