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東方睡獅”論真是拿破崙說的嗎?從未找到相關記錄

“東方睡獅”論真是拿破崙說的嗎?從未找到相關記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5.2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拿破崙說:“中國是一隻沉睡的獅子,一旦它甦醒過來,必將震撼世界!”

在清末以及之後的革命鬥爭中國,“喚醒睡獅”成爲許多仁人志士的理想追求。那麼,拿破崙真的說過這句話嗎?這句話又是怎樣產生的?

“東方睡獅”論真是拿破崙說的嗎?從未找到相關記錄

“睡獅論”的出處

一個較爲流行的說法是,拿破崙的“睡獅論”出自他的私人醫生奧米拉的回憶錄《來自聖赫勒拿島之聲》:

1793年(清乾隆五十八年),英國國王派遣馬戛爾尼帶着使團訪問中國,急欲打開中國的貿易門戶。但是他們的通商要求遭到中國乾隆皇帝的拒絕。

1816年(清嘉慶十一年)2月8日,英國國王再次派阿美士德率使團來華商談貿易問題。團長阿美士德是英國著名的外交家,他曾擔任印度總督,成員大多是東印度公司的成員。7月28日,阿美士德一行抵達天津口外。嘉慶皇帝直截了當地要求地方官員"勿事鋪張","如要求開通商口岸,嚴辭駁斥,筵宴遣回,不使其入京"。

1817年,不受歡迎的阿美士德踏上歸路。他準備回國後向議會和英王上書,用武力敲開中國對外通商的大門。

就在阿美士德訪問中國前後,歐洲大陸發生了重大事件。不可一世的法國皇帝拿破崙在滑鐵盧遭到慘敗,被英國軍隊押送到遙遠的大西洋的聖赫勒拿島監禁起來。在他被監禁的第三個年頭,阿美士德垂頭喪氣地從中國返回。

在回國途中,他正好經過聖赫勒拿島。當阿美士德聽說這裏正關押着名震世界的拿破崙一世時,很想見一見他,聽聽這位傳奇人物對中國問題的看法。

在徵得小島總督同意後,阿美士德見到了這位昔日的皇帝。阿美士德講了自己在中國的經歷,認爲只有通過戰爭敲開中國的大門。

當時,拿破崙對英國的做法充滿了蔑視,評論說:"要同這個幅員廣大、物產豐富的帝國作戰是世上最大的蠢事。他們會把把你們打敗。"

阿美士德反駁說:"中國在表面強大的背後是泥足巨人,很軟弱。"

但拿破崙認爲:中國並不軟弱,它只不過是一隻睡眠中的獅子。中國一旦被驚醒,世界會爲之震動。

這句話出自拿破崙之口後,產生了極強的轟動效應,"一隻睡着的獅子---中國"迅速傳遍了歐洲和世界。

“東方睡獅”論真是拿破崙說的嗎?從未找到相關記錄 第2張

拿破崙從未說過中國是“睡獅”

在中國,拿破崙的“睡獅論”可謂婦孺皆知。可是,許多西方學者曾經徹底翻檢過與拿破崙相關的原始資料,發現“無論法文或其他語言的任何一手資料,都沒有記載拿破崙曾經說過這句話”。

美國學者費約翰建議將“喚醒中國論”的發明權歸於曾國藩的長子、著名外交家曾紀澤。1887年,曾紀澤在歐洲《亞洲季刊》上發表《中國先睡後醒論》,文中提到:“愚以爲中國不過似人酣睡,固非垂斃也。”

但是喚醒論並非曾紀澤的發明,據一位美國學者的大略統計,從1890年到1940年間,美國有60餘篇論文與30餘部著作在標題中使用了“喚醒中國”這樣一種表達方式。可是,這些標題中所提及的喚醒對象往往是“中國龍”或“中國巨人”,從未有過“中國睡獅”的意象。那麼,睡獅意象又是誰的發明呢?

“東方睡獅”論真是拿破崙說的嗎?從未找到相關記錄 第3張

清末外國人眼中的中國龍

寧選睡獅不選飛龍

梁啓超1899年的《動物談》講了一則寓言,第一次將睡獅與中國進行了勾聯。梁啓超說自己曾隱几而臥,聽到隔壁有甲乙丙丁四個人正在討論各自所見的奇異動物。

某丁說,他曾在倫敦博物院看到一個狀似獅子的怪物,還說這就是曾紀澤譯作“睡獅”的怪物,是一頭“先睡後醒之巨物”。於是某丁“試撥其機”,卻發現什麼反應都沒有,他終於明白睡獅早已鏽蝕,如不能更易新機,則將長睡不醒。

梁啓超聽到這裏,聯想到自己的祖國依然沉睡不醒,愀然以悲,長嘆一聲:“嗚呼!是可以爲我四萬萬人告矣!”

梁啓超寫作《動物談》時,正流亡日本,因而睡獅論最早是流行於日本留學生當中的。1900年之後的幾年,待喚醒或被喚醒的睡獅形象已經被賦予了喚醒國民、振奮民族精神的象徵意義,反覆出現於各種新興的報章雜誌,尤其是具有革命傾向的留學生雜誌。

清末民族主義者之所以寧選睡獅不選飛龍,除了將龍視作腐朽朝廷的象徵物,還與龍在清末所負載的各種負面形象相關,在詩人心目中,龍這條東鱗西爪的可憐蟲,早已成爲供人戲弄的對象,只有威武的獅子,才能用來代表祖國的形象。

“東方睡獅”論真是拿破崙說的嗎?從未找到相關記錄 第4張

“睡獅論”的傳播

庚子事變之後,新興知識分子萌生強烈的啓蒙慾望。喚醒睡獅,以醒獅作爲未來國旗、國歌的形象,逐漸成爲清末革命家的共同理念。許多著名文人如高燮、蔣觀雲等,都曾創作《醒獅歌》。1904年4月出版的《教育必用學生歌》,收錄了18篇“近人近作新歌”,其中就有《醒獅歌》兩篇、《醒國民歌》一篇、《警醒歌》一篇。

20世紀最初幾年,東京留學生明顯掌握了民族主義革命的啓蒙話語權。鄒容和陳天華兩位烈士的宣言式遺著,不約而同地使用了“睡/醒獅”以象徵亟待崛起的中華民族。這是清末民族主義知識分子的兩本必讀書,影響非常大。

鄒容《革命軍》直接將中國比作睡獅:嗟夫!天清地白,霹靂一聲,驚數千年之睡獅而起舞,是在革命,是在獨立!

陳天華的未竟遺著《獅子吼》更是洛陽紙貴。作者寫自己夢見被一羣虎狼追趕,乃長號一聲,山中有一隻沉睡多年的大獅,“被我這一號,遂號醒來了,翻身起來,大吼一聲。那些虎狼,不要命的走了。”。

醒獅符號得到了清末革命家的頻繁使用。此後,各種以“醒獅”命名的愛國期刊如雨後春筍層出不窮,如上海獅吼社先後發行的《醒獅》半月刊和《醒獅》月刊,山西大學曙社的《醒獅》半月刊,中國青年黨醒獅派的《醒獅》週報等。此外,長沙、蘭州、天津等地,均成立了以“醒獅”爲名的青年社團,發行以“醒獅”爲名的愛國期刊。

“東方睡獅”論真是拿破崙說的嗎?從未找到相關記錄 第5張

尋找西方代言人

經過了清末革命家不遺餘力的宣傳推廣,睡獅很快就成了一個通用的政治符號,只要說到疲弱的中國、矇昧的中國、潛力的中國、甦生的中國、崛起的中國,幾乎都可以使用“睡/醒獅”來指代。

儘管有許多證據說明睡獅論源於梁啓超的《動物談》,但是由於梁啓超與同盟會等革命團體在政治主張等方面的分歧,革命宣傳家從一開始就有意屏蔽了梁啓超的開拓性貢獻。

1911年的時候,曾經有人對睡獅論做過追問:

西人言中國爲睡獅,獅而云睡,終有一醒之時。以此語質之西人,西人皆笑而不答。於是乎莫知其何取義矣。

作者到處向人打聽睡獅論的原始意義,均無答案,可知在清末的睡獅論中,不僅拿破崙還沒有出場,已經出場的曾紀澤、俾斯麥等人,均未取得睡獅論的主導權。但把睡獅論的知識產權贈與“西人”,大概已經成爲當時占主導地位的說法。

明明是中國人自己的觀點、自己的概念,卻偏要請西方人代言,似乎非如此則無話語力量。這大概是近百年的屢戰屢敗之後,國人積弱成疾的屈辱心態之必然反應。

留學美國的胡適曾在1915年寫過這樣一段話:

拿破崙大帝嘗以睡獅譬中國,謂睡獅醒時,世界應爲震悚。百年以來,世人爭道斯語,至今未衰。

可知當時的美國留學生已經將睡獅論歸入到拿破崙名下了。不過,這一說法在國內似乎不大流行,朱執信1919年的《睡的人醒了》仍將睡獅論歸在德國政治家名下。

粗略統計,至1920年,睡獅論的代言人已經有了特指的拿破崙說、俾斯麥說、威廉說,以及泛指的英人說、西人說、外國人說等,此外還保留着梁啓超所提到的曾紀澤說、烏理西(吳士禮)說等。不同的代言人之間,無疑形成了一種潛在的競爭關係。

“東方睡獅”論真是拿破崙說的嗎?從未找到相關記錄 第6張

拿破崙最終勝出

隨着時間推移,世界形勢不斷變化,俾斯麥和威廉這些二流政治明星已經很難激起新生代的傳播興趣。而20世紀上半葉活躍在中國媒體的西方政治明星中,拿破崙可謂穩坐頭把交椅。

上世紀三十年代,尤其是“九一八事變”之後,民族存亡之際,“睡獅論”再次獲得廣泛傳播,這一次,拿破崙終於脫穎而出,成爲睡獅論的惟一代言人。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