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姚察軼事趣聞,姚察小時候有卓絕的品性

姚察軼事趣聞,姚察小時候有卓絕的品性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姚察小時候有卓絕的品性,侍奉雙親因孝行出名。六歲,誦書萬餘字。幼年時不喜愛玩耍,賭弈下棋等雜耍,都不放在心上。勤學苦練,夜以繼日。十二歲,就能寫文章。他的九世祖名信,是吳國太常卿,在江左有名望。他父親就是上開府僧垣,在梁武帝時代有名望,皇宮裏賞賜很多,每次得到賞賜,都拿回給姚察及其兄弟們,作爲遊學的費用,姚察全用來購買圖書,因此見聞日益淵博。十三歲,梁簡文帝當時在東宮,很重視文章義理,就帶着他到宣猷堂聽講和參加論辯,被學者稱讚。

堅持學習

姚察軼事趣聞,姚察小時候有卓絕的品性

當樑朝王室喪亂時,姚察在金陵隨雙親回鄉。當時東部由於戰爭加上饑荒,人們相食,無處買糧,姚察家裏人多,都到外面採野菜來吃。姚家常常經過艱難險阻,尋找供養家人的財物,糧食才能維持沒斷。他又總是把自己的那份省下來給弟弟妹妹們,以至於親朋戚友斷糧少食的都予以照顧,自己只有以食野菜爲美味了。在荒年離亂中,他堅持學習不止。

經典講解

江左的年老舊交先在關右的,都傾慕他。沛國的劉臻私下到公館詢問《漢書》中的疑難之事十多條,姚察都給他分析,全是有經典依據的。劉臻對親近的人說“盛名之下必定沒有虛假的賢士”。姚察寫的《西聘道里記》,所記的事很詳細。

哀傷憂慮

樑衰微滅亡時,姚察的父親僧垣流亡到長安,姚察粗食布衣,不聽音樂,到時父親的死訊由使者帶到江南。當時姚察爲母親韋氏守喪剛除喪服,後主因爲姚察瘦弱,怕他到遠方奔喪傷害身體,就暗地派中書舍人司馬申到姚察的家裏致喪,屢次命司馬申特加勸解,以後又派司區空去說明皇上旨意告誡誡喻說:“得知你近來哀傷遇度,很是因此憂慮。卿如果獨去遠方,祭奠父親,傷身丟命,是聖教不允許的。應該稍行祭奠而節哀,來保持禮儀。憂思已深,所以我纔有這樣的安排。”

堅守誓言

姚察連連守喪,加上齋素日子長,從除喪服後,又添了喘病。後主曾單獨召見,看到姚察骨瘦如柴,不禁傷感,就對姚察說:“朝廷愛惜你,你也應該顧惜自己,已吃素多年,可以停了長齋吧。”又派度支尚書王瑗宣旨,特別予以安慰勸說,讓王瑗陪姚家用晚飯。親寫敕書說:“你瘦弱到逭地步,吃素多年,不要只用一餐這樣的飯,違背調養,若能聽從我的話,那就很好。”姚察雖然接受這一手令,但還是堅守原來的誓。

叩拜請求

一天皇上召姚察到宮裏談論選官的事,姚察流淚叩拜請求說:“我是山野間低下的階層,身份才能都平庸,情懷不高遠,不追求美好前途。近來愧據職位,早知過分,只因曾依附東宮,恩惠枉賜。現在濫充朝位,不是因才能而被推舉,即使陛下是特地提拔我這庸碌淺薄的人,那又怎麼端正朝列呢?我的九世祖姚信,在前代名望很高,當時僅升到選部,從這以後很少有人能像他一樣。我能遇到提拔,沐浴聖恩,多次升任我不該佔據的位置,我總想到這會妨礙賢士入朝。我雖然沒有見識,但也稍能自知,言行所追求的,並不想富貴榮華,哪裹想到造選拔官員的要職,錯委給我這個不才的人呢。況且聖上英明,事業高過前代,貴族世家,朝廷名臣,若授受恰當,纔算足稱職的。我過去就理解教義,明白我是肯定不行的。”陳後主說:“選擇官員的事,是臺臣的一致意見,從前毛玢胸襟高潔,盧毓品行端正,王蘊因主選而得到封地,山濤推舉而不遣人才,對你來說,一定兼有這些人的美德。而且我與你雖然按禮儀是君臣有別,但情分非比尋常,評判人推舉人的事,我深望能託付給你,你也就不要感到慚愧而要明智些。”

俸祿捐寺

姚察幼年曾到鐘山明慶寺尚禪師那裏受菩薩戒,等到在陳做官,俸祿都捐給寺作修建用,又爲禪師補立石碑,碑文寫得遒勁華麗。到現在,看到樑時的國子祭酒蕭子云寫在這個寺裹的禪齋詩,看完後很傷感,就和着蕭子云的詩韻,寫了一首述懷詩,語言哀切,僧人和俗衆更加以此稱頌他。

白鳩築巢

爲後母杜氏守喪,解去職務。在服喪期間,有白鳩在門上築巢。

修正儀式

後主當初在東宮,姚察屢次被召見,詢問典籍。剛即位,就下詔授姚察爲太子內舍人,其他職務照舊。皇上乘車巡遊時,總是姚察作侍從。等到改變朝廷服飾冠冕,修正朝廷儀式,在皇上身邊應答的,只有姚察一個人罷了。

清正廉潔

姚察身居顯要,很是注意清正廉潔,並且在俸祿以外,一律不收財物。曾經有個門生不敢送厚禮,只送一端南布、一匹花練。姚察對他說:“我的衣服,只是麻布蒲練,這些東西對我沒有用處,既然要誠心交往,請不要如此煩勞。”這個門生好言請求,還是希望他收下,姚察嚴厲地把他趕走了,於是下屬們沒有誰敢送禮。

遺書節儉

去世前遺書說:“我們家世世代代都是普通讀書人,自然有平常的生活原則。我想用佛衣裝殮,全用粗布,以土蓋身,又怕你們這些人不忍心這樣做,如果一定不這樣做,也只要薄松木板做的棺材,只要能放下身體,用土把棺材埋住就行了。下葬那天,祇用不裝飾的車,把靈柩送到墓地北邊就行。我在樑伐,當時十四歲,到鍾業明慶寺堂裏面那裹受了菩薩戒,從此深深地領悟了苦空的憚理,稍知迴向的禪理。曾經住在山寺,一離塵世便忘了歸來。等到在墮做官,衆名流就褒揚了我的名聲,加上當時君王厚待,在仕途上就到了顯赫地位。從到墮翅以來,又受聖上恩澤。這已是被人世拖累,我的本意不能實現。況且我習慣素齋五十多年,已是經歷多年,照舊不變。死後,不要立靈位,只設個小牀,每天獻上清水,六齋就獻上素齋果菜,根據家裏實情來辦,不要另買。”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