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隋煬帝視察北中國 突厥可汗親自修路歡迎

隋煬帝視察北中國 突厥可汗親自修路歡迎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6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隋煬帝在位時,統軍滅陳、南平林邑、西吞吐谷渾,當時的國土面積比現在的還要大。隋煬帝除向西北開拓疆土外,還向東南進行了一系列開疆拓土的戰爭,這些戰爭的勝利使大隋王朝東南的領土疆域擴大到印度支那的安南、佔婆(今越南地區)及臺灣等地。在海南島上分置儋耳、珠崖、臨振三郡,北邊有五原郡(今巴彥淖爾一帶)。

同時,隋煬帝年年出巡,曾三遊揚州,兩巡塞北,一遊河右,三至涿郡,還在長安、洛陽間頻繁往還,每次出遊都要大造離宮。

隋煬帝視察北中國 突厥可汗親自修路歡迎

網絡配圖

公元599年,東突厥突利可汗在突厥內戰中戰敗,隻身南下歸附隋朝,隋文帝冊封突利可汗爲啓民可汗。隨後,在隋朝的大力扶持下,突厥啓民政權在內蒙古建立,與隋朝保持着密切的宗藩關係。公元611年,西突厥處羅可汗亦降隋,隋朝短暫的控制了大約今內外蒙古全境。

公元605年,隋在今烏拉山北的烏樑素海西岸築大同城,重兵守衛,以拒突厥。公元607、608年,隋煬帝兩次出塞北巡,題詩《空上單于臺》,開中原王朝皇帝親臨塞北藩屬政權巡視的先例。

隋煬帝講排場是在全世界都出了名的,爲了北巡,他首先爲自己修通了一條路,這條路在被稱爲“御道”,長三千里,最寬處“開廣百步”,起點在今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東北十二連城古城(榆林郡治)的北邊,途經今烏蘭察布市輝騰錫勒地區(突厥啓民可汗牙帳),然後向東到達今北京市。

這項工程不但十分浩大,而且還開創了北方遊牧民族大規模整修道路的先河。突厥啓民可汗率領麾下幾乎是所有的勞力參加了這場聲勢浩大的和築路工程,“舉國就役而開御道” 。

接下來是偵察。

因爲當時突厥啓民可汗勢力強盛,引起了朝中一些重臣的憂慮。隋煬帝爲了一探虛實,便派使者到了啓民可汗牙帳,看看那裏到底是個什麼樣子,巡視有無風險,使者看到突厥所部的首領們見到啓民可汗都非常尊敬,彷彿不怎麼重視隋朝的朝廷威儀。這或多或少地讓隋煬帝的心裏有些不舒服,於是,更加堅定了出塞巡視的計劃,要讓突厥看一看大自己的實力。

隋煬帝視察北中國 突厥可汗親自修路歡迎 第2張

網絡配圖

據《資治通鑑》記載,隋煬帝先是在榆林郡北方城樓眺望當地美景,接着大宴文武百官,隨後與太府卿元壽以及前來行宮朝見的定襄太守周法尚等人,商討巡遊隊伍前進的方式。

元壽主張,隋煬帝按漢武帝元封元年的形式,把整個巡遊隊伍分爲二十四個分隊,每天派出一小分隊,分隊與分隊之間相隔三十里,“旗幟相望,鑼鼓相聞,首尾相屬,千里不絕,此亦出師之盛者也”,以追求巡遊時盛大景觀,達到巡遊的威懾目的。

但是,周法尚認爲這種方法不妥,要更多從安全角度考慮,主張將巡遊隊伍“結爲方陣,四面外拒,六宮及百官家屬並在其內;若有變起,所當之面,即令抗拒,內引奇兵,出外奮擊,車爲壁壘,重設鉤陣,此與據城,理亦何異!”打贏了就派出騎兵追擊,打不贏就屯營自守。

隋煬帝覺得周法尚說得更有道理,派出武衛將軍長孫晟通知啓民可汗,準備開始他的出塞巡遊。但爲了更進一步地向突厥炫耀皇威,他又出奇招,命令宇文愷在榆林城東製造了一頂可容納數千人的巨大篷帳宴請突厥部衆。

宴會上,隋煬帝儀仗豪華,警衛森嚴,還令人爲前來參加宴請的突厥部衆表演了各種歌舞及雜技,把客人們弄得既害怕又歡快,爭相獻來牛、羊、馬、駱駝等數千萬頭。

隋煬帝視察北中國 突厥可汗親自修路歡迎 第3張

網絡配圖

當塞外的啓民可汗聽說隋煬帝要來,率各部落首領按照長孫晟的命令,親自在隋煬帝要經過的路上灑水清掃、修補填坑,以表達他們對皇帝的敬畏之心(天子行幸所在,諸侯躬自灑掃,耕除御路,以表至敬之心)。

隋煬帝巡遊隊伍從榆林出發,經過雲中,逆金河(今大黑河)而上,浩浩蕩蕩地向啓民可汗牙帳行進。這個龐大的巡遊隊伍,不僅有保護隋煬帝等安全的軍隊50餘萬人,戰馬10萬匹,旌旗遍野,輜重千里不斷(甲士五十餘萬,馬十萬匹,旌旗輜重,千里不絕)。

歷經四天隋煬帝來到啓民可汗的牙帳,非常氣派地接受了啓民可汗及突厥大小貴族的獻禮和參拜,賜與啓民可汗和突厥貴族貴重禮物,還派皇后看望了隋朝嫁給啓民可汗、和隋煬帝有着血緣關係的義成公主。

在啓民可汗爲隋煬帝舉辦的盛大歡迎宴會上,隋煬帝即興賦詩一首:

鹿塞鴻旗駐,龍庭翠輦回。

氈帳望風舉,穹廬向日開。

呼韓頓顙至,焉耆接踵來。

索辮擎羶肉,韋韝獻酒杯。

何如漢天子,空上單于臺。

很顯然地,這詩裏說的“鹿塞”就是今巴彥淖爾境的雞鹿塞,“單于臺”就是漢武帝在烏拉特草原上登過的匈奴人的點兵臺。隨後,隋煬帝南下隋長城,“經定襄,入樓煩,次太原”返回。(注:《資治通鑑》載,隋煬帝北巡,自太原逾雁門北上,幸啓民可漢帳,可汗奉觴上壽,跪伏甚恭,楊廣大悅,因賦詩篇。)

此後,隋朝的皇帝楊廣被突厥人尊爲“聖人可汗”,“自天以下,地以上,日月所照,唯有聖人可汗。今是大日,願聖人可汗千歲萬歲常如今日也。”

隋煬帝視察北中國 突厥可汗親自修路歡迎 第4張

資料圖

這是公元607年的事情。而前面說的那首詩也可能是隋煬帝第二次北巡所寫。

公元608年三月,隋煬帝出巡了五原郡。隋時的五原郡行政區劃應該是這樣的:公元581年,隋文帝纂周滅陳,統一宇內,建立隋王朝,開皇三年,廢郡置州,五原屬豐州。州初不領縣,仍稱永豐鎮,至五年始廢鎮置永豐縣。六年又於州東南四十里置豐安鎮,五原隸屬之。隋煬帝大業三年(公元607年)又改州爲郡,今巴彥淖爾五原縣屬五原郡(郡址在城南西土城故城)。

隋煬帝的這次北巡,是他把豐州回改爲五原郡的第二年。這時的五原郡與漢代的五原郡轄地有所不同,其領九原縣(今巴彥淖爾五原縣)、永豐縣(今巴彥淖爾臨河區)、安化縣(無考)。和上次一樣,隋煬帝乘坐着他的部下們爲他“創造”的一種作爲行宮的“城寨”,即六合城。

所謂六合者就是六個邊長爲六尺的標準模數化的木預製構件單元,每個單元之間可以在任何一面相互連接,即六合。六合在高度上六塊六合拼合,高三丈六尺,加上六尺高的女兒板,總高四丈二尺。橫向連接成一個長爲120步(177.6米)的正方形可拆卸城牆。六合城設有南北城門,還帶有城門樓,四角有角樓,並按皇帝的禮儀繪彩畫。這個城上面還裝有報警系統和攻擊系統。報警系統大約是在城外圍每隔兩丈設一根小木柱,木柱上裝有鈴鐺和帶着繩子的短箭,如有人碰到繩子,鈴鐺就會響成一片。攻擊系統即是配置於城上的馬槍、射弩和鋼錐,都配備士兵輪流看守,並設有機關,隨時發動攻擊。(《資治通鑑》:行宮設六合板城,載以槍車。每頓舍,則外其轅以爲外圍,內布鐵菱;次施弩牀,皆插鋼錐,外向;上施旋機弩,以繩連機,人來觸繩,則弩機旋轉,向所觸而發。其外又以周圍,施鈴柱、槌磐以知所警。 )

隋煬帝視察北中國 突厥可汗親自修路歡迎 第5張

網絡配圖

這種帶輪子可自由行動的行宮,由於做得太先進、太神奇、太豪華,突厥人一看就把膝蓋給嚇軟了,他們“每望御營,十里之外,屈膝稽顙”。

其實,隋煬帝的出巡意在出塞耀兵,威懾北藩,以安定邊疆,從而集中精力,出兵遼東。

漢武帝曾經抗擊匈奴登上單于臺,取得的戰績在隋煬帝看來不足掛齒,他覺得自己的成績要遠遠大於漢武帝,於是說漢武帝是“空”上單于臺,意思是說白上了。

公元615年,隋煬帝第三次北巡,但是這次很不幸,他在雁門被始畢可汗(啓民可汗之子)大軍包圍近一個月,在那個和他有着血緣關係的義成公主的幫助下才得以解圍。 “雁門之圍”標誌着隋朝的全面衰落,突厥以內蒙古地區爲根據地,開始涉足隋末北方政治的角逐,操縱中原的政局了。隋朝設置的五原郡也因戰亂,沒多久便被廢棄了。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