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四大美女之落雁 王昭君出塞因爲耐不住寂寞?

四大美女之落雁 王昭君出塞因爲耐不住寂寞?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6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她不僅有驚人的美麗,而且負有替漢家君王傳播光明、和番寧胡的重大使命。昭君出塞:中國歷史上的一個真實故事。王昭君,名嬙(音qiáng),字昭君,原爲漢宮宮女。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韓邪單于被他哥哥郅支單于打敗,南遷至長城外的光祿塞下,同西漢結好,曾三次進長安入朝,並向漢元帝請求和親。王昭君聽說後請求出塞和親。

王昭君,名嬙,南郡秭歸(今湖北省興山)人,與西施、貂禪、楊玉環並稱中國古代四大美女。王昭君天生麗質,聰慧異常,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於公元前36年以秀女的身份被選入宮中,公元前33年被派往匈奴和親,嫁給匈奴首領呼韓邪單于,生了一個兒子。呼韓邪單于死後,她又按照匈奴“父死,妻其後母”風俗,嫁給了呼韓邪單于的兒子復株累單于雕陶莫皋,並生了兩個女兒。王昭君的一生爲聯結漢朝與匈奴的友好關係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她的出塞下嫁使漢朝與匈奴歸於和好,停止了邊塞戰爭達50年之久,增強了漢族與匈奴之間的民族團結,爲兩族人民和睦親善與團結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她爲什麼要選擇出塞,嫁給匈奴單于,卻是個歷史之謎,歷來流傳着不同的說法。

四大美女之落雁 王昭君出塞因爲耐不住寂寞?

網絡配圖

流傳較廣的說法是這樣的:漢元帝時期選入宮中的美女甚多,元帝沒有時間一一挑選,便讓畫工將每名宮女的相貌畫出,他再對着畫像選擇美貌的秀女引入臨幸。因此宮中的秀女爲能得到皇上的寵幸,紛紛賄賂宮中的畫工,要求將自己的容貌畫得生動漂亮,這在當時形成了一個不成文的規矩。王昭君入宮後自恃氣質非凡,貌美如花,因此耿直清高,不肯賄賂畫工,言語之間還對畫工表現出了輕視的態度,於是得罪了畫工毛延壽。他把她畫得面目醜陋,神情呆板,皇帝看了自然沒有絲毫興趣和慾望。於是王昭君便被冷落起來,再沒有面見皇帝的機會

後來,匈奴首領呼韓邪單于主動入宮稱臣,並要求和親示好,元帝便派人找一相貌普通的秀女冒充公主嫁給呼韓邪單于,畫工就推薦了王昭君。結果王昭君入宴相見的時候元帝大吃一驚,發現此女粉嫩白皙、雲鬟擁翠、身段婀娜,竟是一位絕世佳人,元帝當即心生悔意。但呼韓邪單于就在旁邊目不轉睛地看着王昭君,而且君無戲言,又事關漢匈兩族的友好關係,元帝便只得忍痛割愛,將王昭君嫁給了呼韓邪單于。事後漢元帝甚爲惱火,命人找來王昭君畫像觀看,才發現原來是畫工毛延壽欺君,更查出他收受賄賂、以假亂真的事實,心下大怒,便將毛延壽斬首示衆了。

這種說法多見於民間傳說和戲曲故事中。東晉葛洪所撰《西京雜記》是這種解釋的最早記載,但其中只是說王昭君不肯向宮中的畫工行賄,無法得到皇帝的賞識,單于和親之事後元帝下令追查,發現畫工受賄的黑幕,於是下令將這些畫工全部押赴鬧市執行死刑,其中並沒有將全部責任加到毛延壽一個人的身上。唐代吳兢的《樂府古題要解》中也說這次事件是一次畫工的羣體舞弊,毛延壽只是其中技術最爲嫺熟的一名畫工。但這些書籍流傳到市面上以後,民間便展開了任意引申和歪曲,並以訛傳訛,認爲是毛延壽一個人陷害了王昭君,毛延壽成爲王昭君出塞的罪魁禍首。到了元代馬致遠的雜劇《漢宮秋》,更將毛延壽塑造成了民族敗類的形象,他不僅陷害王昭君,還勾結匈奴入侵漢朝,挑起漢匈之間的戰爭,是一個十足的奸臣。

四大美女之落雁 王昭君出塞因爲耐不住寂寞? 第2張

網絡配圖

還有一種與此截然相反的說法,認爲王昭君出塞是因爲毛延壽出於維護大漢江山的目的而精心策劃的,是毛延壽設下的救國計策。王昭君入宮後,宮廷畫工毛延壽見她嬌媚多姿、貌美如仙,怕被漢元帝召見後將集萬千寵愛於一身,漢元帝會從此沉溺於王昭君的美色不能自拔,荒廢了政事,從而步商紂王后塵,導致覆國之災,於是故意將王昭君的畫像畫醜,不讓她有見到漢元帝的機會,這樣王昭君便一直被冷落在後宮中。到呼韓邪單于請求和親的時候,毛延壽爲免除後患,便向漢元帝推薦將王昭君遠嫁匈奴,一來可以徹底將王昭君與漢元帝分開,二來可以安撫匈奴的情緒,免除兩國之間的戰爭,王昭君就這樣被嫁給了呼韓邪單于。漢元帝見到王昭君真面目後雖然想反悔,但最終不得不忍痛割愛。

明朝江陰士子題《昭君詞》就這樣寫道:“驪山舉火因褒姒,蜀道蒙塵爲太真。能使明妃嫁胡虜,畫工應是漢功臣。”這種說法與第一種說法正好相反,大大讚揚了毛延壽憂國憂民的大義情懷和良苦用心,認爲他這樣做不但使漢元帝免於沉溺女色之禍,而且昭君出塞確實對邊疆的安寧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有力地維護了漢匈民族的團結,使無數漢朝百姓免於戰亂之苦。但此種解釋只見於歷代文人墨客的詩詞歌賦中,多留於案頭遐想,而沒有任何史實材料的佐證,因而並不可靠。

那麼昭君出塞的真實原因到底是怎樣的呢?

《後漢書·南匈奴傳》是這樣記載的:“昭君字嬙,南郡人也。初,元帝時,以良家子選入掖庭。時,呼韓邪來朝,帝敕以宮女五人以賜之。昭君入宮數歲,不得見御,積悲怨,乃請掖庭令求行。呼韓邪臨辭大會,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豐容靚飾,光明漢宮,顧景斐回,竦動左右。帝見大驚,意欲留之,然難於失信,遂與匈奴。生二子。及呼韓邪死,閼氏子代立,欲妻之,昭君上書求歸,成帝敕令從胡俗,遂復爲後單于閼氏焉。”

由此可見,王昭君是主動要求出塞的,而她之所以甘願遠嫁匈奴的原因是“入宮數歲,不得見御,積悲怨”,也就是由於入宮很長時間了,卻一直沒有得到皇上召見的機會,因而心生悲怨,於是決定出塞。這其中沒有提到任何畫工、畫像的事情,更沒有提到毛延壽的事情,在《漢書》、《後漢書》的其他章節中也沒有提到此事。畫工毛延壽的事情只是在《西京雜記》、《樂府古題要解》等典籍中開始被提及,然後在詩詞、傳奇、戲曲中得到越來越多的描繪敘述,但在正史中卻一直沒有記載,因而所謂昭君被毛延壽所害之事並不可信。

四大美女之落雁 王昭君出塞因爲耐不住寂寞? 第3張

網絡配圖

那麼昭君出塞的原因就只能是因爲受不了漢朝宮廷的束縛和壓抑了。中國古代的宮廷生活是十分殘酷變態的,成千的宮女在青春年華中苦苦煎熬,等待有朝一日得到皇帝的垂青,但這種可能性只有千分之一,絕大多數宮女只能在深宮大院中守着妝鏡慢慢老去,青春年華就在深深的寂寞中慢慢枯萎。而且宮中秀女爲了得到皇上的賞識,勾心鬥角、爾虞我詐、栽贓陷害,實在不是一般人能受得了的。王昭君正是受不了這樣的折磨而寧願出塞。宋代王安石對此事是這樣評價的:“漢恩自淺胡恩深,人生樂在相知心”,正是道出了這層原委。

王昭君出塞後致力於匈奴和漢朝的友好交往,勸說匈奴單于發展生產,力求安寧,做了很多維護兩國和平的事情,而且還帶着自己的孩子來漢朝探過親,增進了漢匈的友誼,爲維護民族團結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