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秦始皇江山崩塌只因挖錯龍脈?誰信?

秦始皇江山崩塌只因挖錯龍脈?誰信?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8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王氣”、“龍脈”這大約是中國古代所有君王們共同追逐的東西。它們神祕莫測,又異常誘人;它們蘊藏於山川大河之中,也發微於青囊羅盤之上……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一掃六合、統一八荒,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封建主義國家。擁有了萬里江山後的秦始皇心中並不十分安慰,他常有一種莫名的不安全感,他怕有人會搶走他的錦繡江山。所以,爲了鞏固自己的統治,秦始皇就將天下有“龍脈”的地方都挖斷了。可是,有傳聞講,就是因爲秦始皇挖錯了龍脈,才造成他丟掉了萬里江山的,這種說法可信嗎?

秦始皇江山崩塌只因挖錯龍脈?誰信?

網絡配圖

秦始皇滅六國後,面南背北、稱孤道寡,成爲大秦帝國的開國皇帝,也成爲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封建帝國的皇帝。可是,擁有了萬里河山、錦繡天下的秦始皇並不十分快樂。這一切都源於他總是害怕自己辛辛苦苦打來的大好江山會被別人搶走。這種莫名的危機感和恐懼感無時無刻不在困擾着秦始皇。

爲了解決這種危機感和恐懼感,秦始皇採取了多種措施。如,爲了鞏固統治地位,秦始皇強化郡縣鄉機構的管理,實施連坐法,在縣和鄉里都有伍、什編制,五家爲一伍,十家爲一什,伍有伍長,什有什長,什伍要連保,如果一家藏“奸”,什伍同罪連坐,以此來防止和鎮壓農民的反抗鬥爭。另一方面,秦始皇經常組織大臣出巡,視察各地的防務,及時打擊企圖復辟的奴隸主貴族的殘餘勢力,據史料記載,從公元前220年到公元前210年的前後11年中,秦始皇曾帶領羣臣5次大規模出巡,視察各地防務,加強對多民族的統治。

可即使這樣,仍沒有徹底消除秦始皇的危機感和恐懼感。他一直覺得,在不久的將來,有一個人會揭竿而起,將自己取而代之,成爲新的一個“天下之主”。可是,這個人是誰?這個人家鄉住址在何處?這些問題秦始皇自己都無法解答。於是,就有術士向秦始皇進言,這個人一定生活在有龍脈和王氣之地,如果想要江山永駐,就得將此地的龍脈挖斷、王氣破壞,這樣就不會有人能搶走秦始皇的天下了。

秦始皇聽說此事後大喜,就向術士詢問天下擁有龍脈、王氣的地方。而術士的答案就是雲陽。

雲陽,原來叫做丹陽,在春秋戰國時代是楚國的屬地。公元前222年,秦始皇平定楚國江南地帶,設置會稽郡,管轄今江蘇東南部和浙江東部,丹陽被改爲雲陽縣。當年秦始皇帶領羣臣東巡,路過丹陽境界時,隨從史官占卜稱:雲陽有“王氣”。秦始皇怕丹陽出皇帝奪他的江山,所以立即下旨破丹陽的“風水”,其中一個“舉措”,就是將帶有“王氣”的“雲陽”縣名改爲“曲阿”縣。

秦始皇江山崩塌只因挖錯龍脈?誰信? 第2張

網絡圖片

當然,僅僅是改變一下地名還不足以破壞丹陽的王氣。公元前220年,秦始皇修建馳道,以首都咸陽爲中心,向東南兩個方向延伸:一條向東直通燕齊地區;一條向南直達吳楚地區。當時的丹陽已由秦始皇改名曲阿縣,地處吳楚地區,馳道正從這裏經過。據說,秦始皇之所以要求馳道從這裏經過,就是聽信了術士的話,用馳道來破壞丹陽的龍脈和王氣。

馳道的規模宏大,《漢書·賈山傳》中記載說:“秦爲馳道於天下,東窮燕齊,南極吳楚,道廣五十步,三丈而樹,厚築其外,隱以金椎,樹以青松。”這就是說,秦始皇下令修建的馳道是按照一定規格修築的,路基築得又高又牢固,寬度爲五十步,道旁每隔三丈種青松一株。通向四方邊區、統一了車軌的馳道,當然會對於促進當時經濟和文化的交流和發展起着一定的作用,但是秦始皇修這一段馳道的主要目的還不在於此。因爲其他地方的馳道基本上都較直達,而據文獻記載,向南的“會稽馳道”經過丹陽時卻彎彎曲曲,這是爲什麼?原來秦始皇在修丹陽馳道時特地“截直道使曲”(《吳錄》),也就是故意把直道修成彎道,目的還是同改“雲陽”縣爲“曲阿”縣一樣,是在斬“龍脈”、破“王氣”。

秦始皇江山崩塌只因挖錯龍脈?誰信? 第3張

網絡配圖

可是,秦始皇的運氣似乎並不怎麼好,在以後的歲月中,秦朝不但享國時間極短,而且丹陽在後世還出了皇帝。秦始皇死後430年(公元222年),丹陽出了第一位皇帝——三國吳大帝孫權。孫權原籍浙江富陽,後祖輩移居曲阿(今丹陽司徒鎮),祖父孫鍾在丹陽司徒以種瓜爲生,死後葬於司徒白鶴山,其父孫堅死後葬于丹陽司徒吳陵港,墓叫“高陵”。到了南朝,丹陽又出了兩代開國皇帝。一位是蕭道成,字紹伯,小名鬥將,是南朝齊高帝,丹陽訪仙蕭家巷人,享年56歲,死後葬于丹陽胡橋獅子灣“泰和陵”。另一位是蕭衍,字叔達,史稱梁武帝,也是丹陽訪仙鎮蕭家巷人,公元549年去世,享年85歲,葬于丹陽荊林三村巷“修陵”。

由此看來,秦始皇挖丹陽龍脈時,或許是出了什麼差錯,要不然,後世怎麼還會出現皇帝呢?

另外,秦始皇還在劉邦的故鄉沛縣挖龍脈。在古沛八景中還有一處幽靜的去處,那就是“琉璃井”。古沛八景詩云:“琉璃清泉猶挹注。”琉璃即指琉璃井,百姓也稱它爲八寶琉璃井。傳說是秦始皇所鑿,《史記》載:“秦始皇二十八年東遊,爲壓天子氣,鑿井浚溝,以斷王脈。”對此,歷代詩人都有吟詠。清代呂俶《琉璃井》詩曰:

銀牀剝落依層臺,曾是秦皇舊鑿來。

泗上一泉初見水,咸陽三月已成灰。

可是,這次秦始皇挖龍脈、破壞王氣的做法彷彿又沒有成功,不然,此地怎麼會出了建立漢朝四百年基業的漢高祖劉邦呢?

明嘉靖年間,日本使臣過沛,觀覽此井從另一角度寫了四句詩:

玉虎風清轉轆轤,漢家湯沐舊規模。

秦始皇江山崩塌只因挖錯龍脈?誰信? 第4張

網絡配圖

不知一勺寒泉水,洗得君心雜霸無?

當然,關於秦始皇挖錯龍脈,而致使錦繡江山葬送的說法只是坊間傳聞,是沒有任何科學依據的。秦始皇(包括二世胡亥)丟掉江山在於暴政等原因,而虛無縹緲、玄之又玄的“龍脈”、“王氣”之說,或許只是後人茶餘飯後,僅供消遣的談資罷了。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