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武則天奪皇位不擇手段:親手除掉自己親生兒子

武則天奪皇位不擇手段:親手除掉自己親生兒子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9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四月,新婚不久的太子李弘隨高宗和武后從幸東都,卻在一場夜宴中暴斃,年僅24歲。高宗在無盡的哀傷中頒佈了一道制書,履行了對李弘的承諾,破例追封他爲孝敬皇帝。

武則天奪皇位不擇手段:親手除掉自己親生兒子

網絡配圖

作爲以高宗名義發佈的官方文件,這道制書承擔了兩個任務:第一,對太子進行追封;第二,也是更重要的,在第一時間對太子死因發表了官方聲明,宣稱李弘是因“沉瘵嬰身”“舊疾增甚”而自然死亡。

那麼,李弘果真如這份官方聲明所言,因罹患疾病不治身亡?還是像大多數史料記載和民間紛傳的那樣,被他的母親武后鴆殺?

作爲高宗的嫡長子,李弘不僅遺傳了高宗仁厚的性格,而且遺傳了高宗羸弱的體質,自童年時代就體弱多病,長大成人後更是日漸加重。咸亨元年(670年),李弘19歲時,負責其膳食的典膳丞就曾因他久居於內殿、很少接見東宮臣僚而上書批評,並依照禮制減免了對他的膳食供應。李弘連忙解釋,說他近來病情加重,所以皇上特意命他多休息,不許過度勞累。

咸亨二年正月,高宗和武后前往東都,留李弘於京師監國。當時的宰相戴至德、張文瓘都兼任東宮的左庶子,於是受命輔佐太子。可李弘由於“多疾病”、精力不濟而無法打理政務,所以在監國期間,“庶政皆決於至德等”。

這一年五月,高宗又下詔,命時年18歲的沛王李賢幫助太子處理朝政。此舉固然是爲了給李賢提供政治上歷練的機會,但是同時也從側面表明,李弘的身體狀況實在令人擔憂,以至於高宗不得不讓李賢替他分勞。直至上元二年,李弘的健康狀況也未有所改善。就是在這時,高宗向李弘表示,一旦他的身體有所恢復,就實行內禪。

按照上面那道制書的表述,高宗很可能是想通過這個“禪位”的好消息,讓李弘的心情愉快起來,進而促進病情的好轉。可高宗萬萬沒有料到,“天資仁厚、孝心純確”的李弘在聽到這個消息後,因不忍父皇爲他遜位而極度傷感,導致病情更加嚴重,以致“俄遷上賓之駕”。

鑑於李弘從小到大一直都是這種病懨懨的狀況,加之李唐朝廷又以高宗名義發表了官方聲明,宣稱李弘是因病而亡,所以《唐實錄》就對此作了模糊處理,只用了“暴卒”這種耐人尋味的字眼,而《舊唐書》中除了把高宗的這道制書客觀地記錄下來之外,就只是輕描淡寫地說了一句:“太子從幸合璧宮,尋薨。”

武則天奪皇位不擇手段:親手除掉自己親生兒子 第2張

網絡配圖

然而,幾乎就在朝廷發表官方聲明的同時,民間關於李弘之死的另一個版本卻傳得沸沸揚揚,輿論的矛頭一致指向李弘的親生母親—武后。《資治通鑑》就稱:“太子薨於合璧宮,時人以爲天后鴆之也。”《舊唐書》《唐會要》更是記載了名臣李泌與唐肅宗的一段談話:“天后方圖臨朝,乃鴆殺孝敬。”明確認爲是武后鴆殺了李弘。

雖然多種史料和當時民間的普遍看法都認爲是武后毒死了李弘,但是時至今日,仍有部分學者以高宗的那則官方聲明爲主要依據,反駁武后毒死李弘的說法。理由是:高宗的那道制書是在李弘死後第一時間發佈的,所陳述的事實自然要比成書較晚的《資治通鑑》等書更爲可信;李弘長期患病,最後病情越來越重,不治身亡也是很自然的;武則天既然能夠控制高宗,就未必不能控制李弘,所以沒必要冒風險殺他;武則天要實現稱帝野心,最大的障礙應該是高宗而不是李弘;李泌對肅宗說的那段話只是政治說辭,針對的是政治而不是歷史;舉出駱賓王在其《討武曌檄》中把武則天殺姐屠兄,弒君鴆母的所有醜事一股腦兒都給揭發了,卻唯獨不提鴆殺李弘的事情爲證,這足以說明當時還沒有這個說法。

那麼,這些理由是否成立呢?值得商榷。

第一,古往今來,官方面對重大而敏感的突發事件,首先拋出的聲明往往是爲了穩定局面和安定人心。所以,不管李弘之死的真相究竟爲何,高宗都只能公佈那個在政治上最正確的“真相”。

第二,李弘誠然是一個病懨懨的藥罐子,可高宗何嘗不是呢?既然高宗可以一直這麼病歪歪地活着,而且在李弘死後又活了八年,那憑什麼認爲李弘就一定會早亡呢?如果說李弘罹患的肺結核在古代屬於不治之症,自然會比高宗早死,那麼高宗不僅患有風疾,還患有肺結核、瘧疾,其健康狀況更糟。

第三,武后能夠控制高宗,就一定能夠控制李弘嗎?答案是否定的。究其原因,不僅是李弘的性格和政治立場一貫與武后相左,更因爲李弘的背後是整個宰相集團!由於高宗的特意安排,當朝宰相幾乎都兼任東宮屬官,並且基本上都是堅定的反武派。一旦李弘登基,由這些宰相執掌朝柄,武后不要說想控制李弘,恐怕連自己的命運都不一定掌控得了。所以,就算鴆殺李弘需要冒一定的風險,武后也沒有理由退縮。更何況,從一個小小的才人一步一步走到天后的位子,在武后漫長曲折的權力之路上,有哪一步不需要承擔風險呢?有哪一次不是機遇與挑戰並存呢?

武則天奪皇位不擇手段:親手除掉自己親生兒子 第3張

網絡配圖

第四,說武后稱帝的最大障礙是高宗,所以不該先對兒子下手,這種說法簡直不值一哂!因爲各種史料都明確記載,李弘死前,高宗已經公開宣佈要禪位於他,所以武后纔會陷入空前的緊張之中,不得不迅速對李弘採取行動。

第五,把李泌對肅宗說的話當成“政治說辭”,未免過於武斷和草率。衆所周知,李泌是中唐名臣,歷仕玄、肅、代、德四朝,但生性淡泊超然,不戀世間名利,一生中四次歸隱,到晚年纔在唐德宗的一再請求下出任宰相。試問,這樣一個視功名富貴如敝屣的人,會爲了達成某種政治目的而不擇手段、肆意歪曲歷史嗎?退一步講,就算李泌的話確屬沒有事實根據的“政治說辭”,可問題在於,他面對的不是一般人,而是皇帝;他談論的也不是一般人物,而是李唐祖宗;並且談論的不是一般事件,而是武后鴆殺親子這樣一個重大而敏感的歷史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沒有相當程度的真實性作爲依據,李泌怎麼敢信口雌黃?就算他敢,唐肅宗豈能聽任他胡編亂造、往自己祖宗的頭上扣屎盆子?

第六,因駱賓王的《討武曌檄》中沒有提及武后鴆殺李弘之事,就得出“當時沒有這種說法”的結論,同樣是太草率了。從近年新出土的一份唐代史料上可以明顯看出,在駱賓王起兵反武之前,時人對李弘之死就已經產生懷疑了。這份新出土的史料是《閻莊墓誌銘》。閻莊的官職是太子家令,在東宮輔佐李弘長達十餘年,深受李弘信任。根據墓誌記載,閻莊於上元二年隨李弘從幸東都,四月,李弘暴亡。同年九月,也就是李弘下葬一個月後,閻莊也在河南老家暴亡。其中的“纏蟻牀而遘禍”“隨鶴版而俱逝”意味深長,若李弘屬正常病故,那太子家令閻莊無論怎樣悲傷過度,都是不應當“遘禍”的!而閻莊甚至因之罹禍,最終跟李弘一樣死得不明不白,就讓後人有理由把懷疑的目光指向武后。

綜上所述,我們有理由認爲,李弘很可能並非正常死亡,而是死於謀殺。真兇,就是他的親生母親—武后。因爲,無論是迫於當時的政治形勢,還是出於武后的個人性格,她都完全有可能下手除掉李弘。既然這一路走來,武后可以在她認爲有必要的時候,毫不猶豫地除掉她的兄長、姐姐、外甥、女兒,那麼這一次,當武后感到她大半生奮鬥的一切就要因爲李弘的即位而付諸東流時,她爲什麼就不能親手除掉自己的親生兒子呢?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