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爲何唐代人不願意娶身份尊貴的公主當駙馬?

爲何唐代人不願意娶身份尊貴的公主當駙馬?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6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中國古代的封建社會,狀元這個詞含有很多讓人羨慕的元素。這是全天下讀書人都想擁有的身份。可惜在長達1300多年的科舉制的歷史中,只產生了638名狀元,相當於兩年纔出一個狀元,可見狀元的含金量有多高。  

爲何唐代人不願意娶身份尊貴的公主當駙馬?

圖片來源於網絡

駙馬這個詞同樣含有讓人羨慕的成分,似乎全天下的男人都想成爲駙馬,做皇帝的老兒的女婿想必是十分有面子的。在我們的印象中,好像駙馬和狀元就是一體的,考中狀元似乎很容易當駙馬。但實際上古代狀元對駙馬的身份都敬而遠之。這是爲什麼呢?

主要是公主招士人爲駙馬,總認爲是低就,因此嬌氣十足,盛氣凌人。“娶婦得公主,甚可畏也”。這是一般士人的心態。另外,成爲駙馬之後,出入有時,起居有節,動作食息,不得自由,這也是一般士人難以忍受的。而且狀元難以成爲駙馬,也與古代的早婚習俗有關。舊時公主往往15歲左右成婚,而絕大多數讀書人在中狀元之前早已經結婚了。

唐朝時世家門第觀念依然十分強烈。唐朝初期,唐太宗下令修撰《氏族志》,主持修志的高士廉以爲李世民開明,竟然將世家大族崔氏定爲第一,皇族次之。唐太宗知道後怒髮衝冠,大加斥責,欽定皇族之姓爲第一等,外戚之姓爲第二等,崔、鄭爲第三等。並在此後採取一系列措施壓制幾大世家大族。  

爲何唐代人不願意娶身份尊貴的公主當駙馬? 第2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即便如此,崔、盧、鄭、王等世家對皇族李姓還是有點瞧不起。唐文宗曾爲太子向滎陽鄭氏的鄭覃家求婚,鄭家卻不樂意,想把女兒嫁給門第和自己相配的崔氏子。文宗知道後非常氣憤,對鄭覃說:“朕欲爲太子婚娶,本求汝鄭門衣冠子女爲新婦,聞在外朝臣,皆不願共朕作親情,何也?朕是數百年衣冠。”

公主自恃是皇帝的女兒,身份尊貴,所以對公公婆婆常視之爲“臣”,而自視爲“君”的家族成員,這種心態常會讓公公婆婆跟駙馬造成一種委屈感。

公主下嫁後設有公主府,駙馬不過是府內的附庸:一般而言在唐代,普通的公主封邑是千戶,有時恩寵高的公主還可封到一千四百戶。所謂封邑的戶數,實際上就是中央政府將這些戶數的賦稅,都送給公主花費,所以公主等於是有薪俸的,她拿的是政府豐厚的津貼。  

爲何唐代人不願意娶身份尊貴的公主當駙馬? 第3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當了駙馬反而不容易升官,在唐代,一個男人娶了公主以後,便有了“駙馬都尉”的官銜,於是簡稱爲駙馬。一般來說,駙馬與公主結婚後,都會立刻加上一個“三品員外官”的官銜。翻一翻唐代衆多駙馬歷史來看,唐代一共有210位公主,結過婚的130位,這中間只嫁一次的有100人,有再婚也就是“二嫁”的有27人,至於“三嫁”的有3人,所以總共駙馬人數該有163人。但是,這163人最後能做到位極人臣的宰相,大概只有2人;其它能做到部長級的九卿級官員,不會超過10人;剩下的駙馬,則多半是沒有正式的一官半職。

所以做爲一位唐代的駙馬,在政治仕途上其實並不是很順利。以上原因使得唐代人對駙馬身份毫無興趣,敬而遠之。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