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蘇聯曾想海底引爆核彈造海嘯淹美國

蘇聯曾想海底引爆核彈造海嘯淹美國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2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導讀:冷戰1947年至1991年之間,以美國和北約爲首的西方集團,與以蘇聯和華約爲首的東方集團兩者之間的長期政治和軍事衝突。冷戰爆發後,蘇美兩個超級大國展開了激烈的軍備競賽。爲了在軍事打擊能力方面趕超美國,蘇聯不惜耗費巨資研製先進武器,甚至曾祕密研製地震武器。下面就和小編去了解一下吧。

蘇聯曾想海底引爆核彈造海嘯淹美國

網絡配圖

蘇聯科學家的驚奇發現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蘇聯科學家曾向蘇聯最高統帥部建議:通過向富士山口中投擲威力巨大的航空炸彈,從而在日本本土引發大地震,迅速結束戰爭。幸運的是,這個計劃沒有得到蘇聯最高統帥部的批准,否則說不定會發生一場遠比廣島和長崎更爲慘烈的人間悲劇。20世紀60年代,蘇聯科學家在進行地下核爆炸效應試驗時驚奇地發現,在進行地下核試驗後若干天,往往在距離實驗地點數百公里乃至數千公里外的某個地區會發生強烈的地震。

通過對大量試驗數據的分析,科學家們證實了這些地震與核爆炸有關係。科學家的這一發現震驚了蘇聯政界和軍界的高層領導。蘇聯軍方馬上意識到:如果對此加以利用,地下核衝擊波極有可能發展成爲一種致命的武器。如果在本國或己方控制的地區,選擇適宜的位置,祕密置於地下深處爆炸,能夠引起數百公里乃至數千公里之外的敵國或敵佔區發生破壞性地震,而且對方很難事先發現。這無疑是一種殺傷力巨大、且足以癱瘓對方國民經濟的戰略武器。受害者還以爲是天災所致,而使用者卻可以逃避國際輿論的譴責。

太平洋底的核戰爭

1961年,蘇聯在北極圈內的新地島成功試爆了一顆當量爲5000萬噸梯恩梯的熱核彈。這次試驗後不久,蘇聯特工搞到了一份美國軍事科技情報文件集,呈送給了赫魯曉夫。在這本文件集中,有一篇美國潛艇遭遇蘇聯超級爆炸物衝擊波襲擊的報告。美國人在報告中說,大爆炸使潛艇遭到幾乎是毀滅性的打擊。這次打擊使得美國上下一片驚慌,擔心蘇聯人會在美國海岸深水區內投放熱核爆炸物,從而引發沿海地區的海嘯,進而淹沒北美大陸的大部分地區。

在蘇聯科學院院士安德烈·薩哈羅夫的率領下,大批蘇聯科學家投入了“大地構造武器”(即地震武器)的研製工作。薩哈羅夫主張:一旦美蘇開戰,蘇聯應在第一時間內在美國海岸深水區投擲熱核炸彈。但是經過大量精密的計算後,蘇聯人失望地發現,由於北美大陸架的延長線過長且水深不夠,在這裏進行水下攻擊的設想很難變爲現實。於是,這項計劃暫時擱淺。然而,蘇聯有關地震武器的研究工作並未就此罷手,而是將目光投向了大洋深處。

蘇聯曾想海底引爆核彈造海嘯淹美國 第2張

網絡配圖

20世紀70年代,蘇聯情報機構獲得信息:美國人正在探測太平洋深處的地層斷口,有可能借此發動一場地球物理大戰。爲防止美國人先下手爲強,蘇聯領導人命令克格勃在海底先行安放兩枚核彈,以便在“必要”時搶先引爆核彈,在加利福尼亞海岸引發海嘯。幾名蘇聯總參謀部情報局的特工乘坐深海潛艇,下潛至太平洋洋底,完成了深海地層斷口的探測工作,取得了寶貴的數據。這些特工也因此獲得了“蘇聯英雄”金星勳章,但他們的姓名至今仍是高度機密,不被外人所知。

“墨爾庫里斯-18”計劃

1979年,蘇聯科學家伊克拉·克里莫夫率領阿塞拜疆科學院的科學家,開始了地球物理學武器(代號“墨爾庫里斯-18”工程)的研製工作。根據蘇聯國防部的一份文件稱,共有22個科研單位參加了“墨爾庫里斯-18”軍事計劃。克里莫夫的研究小組以巴庫的地震研究所爲中心,組建了專門的研究機構,對地下核爆炸引起的地下變化進行研究。克里莫夫小組的研究在相關研究領域中取得了重大的成功。根據他們的研究結論:核爆炸產生的地下能量可以在離震中很遠的地方蓄積起來,並且能量很大。

如果以後再進行一次定向爆炸,就能把這些地下能量全部釋放出來。藉助這一成果,克里莫夫小組成功掌握了地震預報技術。可惜的是,地震預報這一被人類苦苦追尋了幾千年的重要技術,並沒有被應用在維護人類利益上,而是被鎖進保險櫃,服務於地震武器的研製工作。根據蘇聯試驗得出的一組數據顯示:一枚1萬噸梯恩梯當量的核彈在一定深度的地下爆炸,造成的地面破壞程度相當於里氏5.3級的地震;一枚10萬噸梯恩梯當量的核彈在地下爆炸,則可誘發里氏6.1級的地震。

蘇聯曾想海底引爆核彈造海嘯淹美國 第3張

網絡配圖

由莫斯科地質研究所科學家尼古拉斯領導的科研小組甚至斷言,1988年在外高加索中南部亞美尼亞發生的大地震就是由於兩天前相距3200餘公里的地下核爆炸試驗而加速到來的。在這次大地震中,有4.5萬人喪生。蘇聯着名的地震學權威尼古拉耶夫對核爆炸與地震的關係曾作了如下論述:“核爆的後果從來不是立刻出現的。地震有可能在爆炸之後兩天、一週或幾周之後發生。這一延遲出現的後果使地震武器具備了極強的隱蔽性。因此,任何一方都難以斷定,本地發生的地震是否與數日前發生於幾百公里外的一次核爆炸有關。”

“水星計劃”

1987年11月30日,蘇共中央和蘇聯部長會議下達命令,加速對大地構造武器,即地震武器的研究工作,這就是“水星計劃”。“水星計劃”旨在要求加緊研究出能摧毀敵方戰略目標的地震武器。計劃的細則包括:確定近期預報和長期預報的主要參數;研究安裝在航天器上的預報裝置的戰術和技術資料;研究利用弱地震場對震源進行遠距離作用的方法;研究利用弱地震場傳送爆炸產生的地震能的可能性等。爲了保證克里莫夫小組工作的順利進行,蘇聯國防部專門成立了一個由地震科學家鮑恰洛夫爲首的督察小組。

鑑於克里莫夫的工作進展,鮑恰洛夫建議克里莫夫小組首先研製“構造彈”。1988年,克里莫夫小組在吉爾吉斯加盟共和國巴特金市以東50公里處進行了首次實驗。蘇聯在地震武器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極大的成功,克里莫夫曾自信地說:“如果我們願意的話,不但可以在可能發生地震的地方引發地震,而且還可在不大可能發生任何地震的地方引發地震。”但是,由於蘇聯解體,克里莫夫進行試驗所需的大批資金沒了着落,這項毀滅性試驗也被迫中止了。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