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朱元璋的邏輯:君是臣的救命恩人 臣不合作就該死

朱元璋的邏輯:君是臣的救命恩人 臣不合作就該死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洪武初年,國家有文化的幹部資源極端短缺,朱元璋先生高調徵召讀書人出來做官。江西貴溪縣的夏伯啓叔侄也在被徵召的行列。

中國士大夫素來有廟堂和江湖兩種安身立命的選擇。居廟堂之高而憂天下,處江湖之遠而保其身,都是中國傳統士大夫所欣賞的處世態度。夏伯啓叔侄遭逢亂世,得以苟全性命,早已喪失了對廟堂的興趣,所以並不想出來做官。但朱元璋先生的命令下得很死,不去,綁着、擡着也得去。夏伯啓叔侄無奈,只好在規則裏找漏洞。殘疾人不能做官,是當時鐵打的原則,所以兩叔侄一狠心,咬咬牙就把自己左手的大拇指給砍掉了。

本來想着成了殘疾人,就不用再出去做官。沒想到朱元璋先生卻不依不饒,依舊五花大綁把他們綁到京城。

《大誥三編》裏詳細記載了朱元璋和夏伯啓之間的一段對話。

朱元璋問:“當年天下大亂,你們住在什麼地方?”

朱元璋的邏輯:君是臣的救命恩人 臣不合作就該死

網絡配圖

夏伯啓回答:“紅寇亂時,躲在福建、江西兩省交界的地方。”

朱元璋問:“帶沒帶家小?”

夏伯啓回答:“帶着老爹。”

朱元璋問:“既然帶着老爹,上高山,下深谷,用不用手扶持他?”

夏伯啓回答:“扶持。”

朱元璋問:“此後又居住在哪裏?”

夏伯啓回答:“紅寇張士誠佔據信州,我回了老家。”

朱元璋問:“再往後呢?”

夏伯啓回答:“在老家教書,一直到現在。”

朱元璋覺得夏伯啓張口閉口的“紅寇”,很明顯是看不起自己,覺得自己的天下來路不正,所以很憤怒,他決定好好“開導開導”這位不合作者。

朱元璋問:“什麼叫做再生父母?”

朱元璋自問自答:“人遇上大災難,快要死了,有人及時把他救了。這個人,不論他是男女老幼,都是被救者的再生父母。”

朱元璋問:“夏伯啓你當年在亂世裏倉皇奔走,命若懸絲。如今你卻靠教學爲生,恬然安逸,不必擔憂遭到侵暴,也不怕被別人奪走家產。你過上這樣幸福的生活,究竟靠的是什麼?”

朱元璋的邏輯:君是臣的救命恩人 臣不合作就該死 第2張

網絡配圖

朱元璋自問自答:“你靠的是君,知道嗎,是君!是我讓你不再擔心被侵暴,被搶劫,是我讓你過上了安逸的生活,我就是你的再生父母。你逃難的時候知道要扶持着老爹一塊跑,對再生父母,你卻把自己的手指砍掉,不想爲他所用!”  朱元璋先生明顯已經出離憤怒了:“爾宜梟令,籍沒其家,以絕狂夫愚夫仿效之風!”

在對話結束的時候,朱元璋先生強烈地覺得整個社會的道德水平太低下了,他說:“嗚呼!天下大亂的時候,老百姓朝不保夕。官軍來了就依附官軍,匪軍來了就依附匪軍。也許偶爾會碰上一兩個仗義之士,來拯救他們一下,得以保命一時,最多也不過一兩年。老百姓們往往就對這些人的保命之恩、再生之德,在夢裏也念念不忘。”朱元璋先生沒有再往下說下去,可沒說出來的意思所有人都明白:我平定天下,保全了你們一生一世,你們爲什麼對我卻沒有那樣的感恩之情?爲什麼還不爲我所用!

朱元璋曾經撰寫過一篇《嚴光論》,這篇文章也可以作爲他殺掉夏伯啓叔侄的一個註解。

嚴光是東漢初年著名的隱士,光武帝的同學。光武帝做皇帝后徵召他去朝廷做官,嚴光對官爵祿位不屑一顧,更願意垂釣山水之間來了此殘生。

在中國傳統文化的語境裏,嚴光始終是一個值得欽敬的形象。但朱元璋不這麼看,他在《嚴光論》裏面說:“漢代那個嚴光,正逢國家凋敝,民生艱難的時候,人才寡少,做皇帝的憂心天下百姓,禮賢之心才迫切,所以纔去徵召他。誰曾想,朝廷厚禮徵召,他卻不識時務,飄然而去,在水邊垂釣爲樂!”

朱元璋的邏輯:君是臣的救命恩人 臣不合作就該死 第3張

網絡配圖

“天啊!當時舉薦嚴光的人究竟是誰!把這傢伙舉薦上去,他居然不做官,跑掉了,古今之人還以之爲美談!在朕看來卻不然。”

“名爵是國家的重器。國家聘請人才,授給他顯赫的爵位,他卻拒絕接受,這對國家是一種何其大的侮辱!”

“朕觀察這些傢伙,蒙受君恩,卻不思報答!他們自得其樂地在水邊垂釣,自以爲是,卻從不思考,沒有君王如曠漠般廣闊的恩典,他們怎麼可能享受到這一切!假使光武帝沒有平定赤眉、王郎、劉盆子這些割據勢力,天下大亂,嚴光之流,又能上哪裏去垂釣!”

最後,朱元璋的結論是:“朕觀當時之罪人,罪人大者,莫如嚴光之徒!”

實在是:“可不恨歟!”

朱元璋先生一直都努力牢牢佔據着一個道德制高點:俺是全國人民的大救星,所以,你們不與我合作,那就是罪惡,是自絕於朕,自絕於你們的再生父母!

終其一生,朱元璋都沒有放棄這一道德制高點。這位“全國人民的大救星”,不斷地在《大誥》系列叢書裏埋怨、憤恨他統治下的百姓:你們這些忘恩負義、不思報答的混蛋們啊!!!

當然,在中國歷史上,懷揣着這種道德制高點的,絕非只有朱元璋先生一人。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