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揭祕:後宮女人來月事怎樣應付皇帝的房事要求?

揭祕:後宮女人來月事怎樣應付皇帝的房事要求?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7.3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揭祕:後宮女人來了月事怎樣應付皇帝的房事要求?御池水色春來好,處處分流白玉渠。密奏君王知入月,喚人相伴洗裙裾。

“御池水色春來好,處處分流白玉渠。密奏君王知入月,喚人相伴洗裙裾。”這是唐代著名詩人王建描寫宮女清理每月一次月事的《宮詞》詩。詩中的“白玉渠”指的是用漢白玉砌成的水渠。唐代以龍首渠、永安渠、清明渠導水入城。“入月”就是來了月事。古代宮女來了月事要通過隱祕的方式告知皇帝,以免皇帝招幸時手忙腳亂。這些宮女們在來月事的時候不小心把裙子弄髒了,於是相邀女伴一起到水邊洗裙子。王建的着首《宮詞》詩雖然僅是一首絕句,但也爲後世瞭解古代宮女如何清理月事留下了難得資料。

揭祕:後宮女人來月事怎樣應付皇帝的房事要求?

網絡配圖

司馬遷的《史記》也有這樣的記載:“程姬有所避,不願進。”這就是說:“天子諸侯羣妾,以次進御,有月事止不御,更不口說,以丹注面目爲識,令女史見之。”無論天子還是王侯的大小嬪妃,都必須按着順序爲帝王諸侯侍寢。如果哪個女子來了月經就不參加輪值了,不能直接說,而是用紅顏色在臉上做標記。這裏沒說皇帝直接看到哪個女子臉上有紅色標記就取消臨幸計劃,而是讓主管的“女史見之”,那麼,由主管人員“密奏”也該是合情合理的。

後宮中女性在月經期間除了“以丹注面目”,還有戴戒指的做法。關於是戴金戒指還是戴銀戒指,是戴左手還是右手,有關史料上記有許多種說法,但基本上都認爲是漢代後宮實行的做法。據明代都邛《三餘贅筆》記載,漢代的后妃宮女們在月經來潮或者懷有身孕的時候,往往會在手上戴一枚金戒指,以此提醒帝王在此期間不可同房。所以,金戒指也被稱爲“經戒之”,表明月經期間戒除性行爲,是一種警示標誌。還有說法是說漢代的後宮女性每當來月經或者妊娠時就在左手戴一枚銀戒指,如果被皇帝臨幸了,則會賜給金指環,戴在右手,並由女史記下與皇帝同房的時日,以備日後確定懷孕時進行覈對。

一般說來,後宮佳麗在“進御君王”之前要結過女史的登記和安排,女史向每位宮女發放兩種小環,一種是金的,一種是銀的。如果哪位宮女有了身孕或者正處於月經期間,不能行房,不必明說,只要把金指環套在左手上就可以了,作爲“禁戒”的信號,女史見到就不安排她侍寢了。平常,宮女們則把銀環戴在右手。

揭祕:後宮女人來月事怎樣應付皇帝的房事要求? 第2張

網絡配圖

據有關史料記載,戒指起源於古代的中國宮廷。女性戴戒指是用以記事。戒指是一種“禁戒”、“戒止”的標誌。當時皇帝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如有後妃被皇帝臨幸,管事的太監就記下她陪伴皇帝的日期,並在她右手上戴一枚銀戒指作爲記號。當后妃妊娠時,管事的太監就給戴一枚金戒指在左手上,以示戒身。

在中國古代,大約在距今四千多年前就已有人佩戴戒指。到秦漢時期,女子佩戴戒指已很普遍。東漢時期,民間已將戒指作爲定情之物,青年男女往往以贈送指環表達愛慕之情。到了唐代,戒指作爲定情信物就更加盛行,並一直延續至今。但是,自古以來戒指具有強烈的象徵意義,因此它的戴法很有講究。按照中國的習慣,訂婚戒一般戴在左手的中指,結婚戒指戴在左手的無名指;若是未婚姑娘,應戴在右手的中指或無名指,否則,就會令許多追求者望而卻步了。

戒指也叫做“指環”,史書中稱之爲“約指”、“手記”、“代指”等。最初,戒指是宮廷中后妃宮女用以避忌的一種特殊標記。當有了身孕或其它情況不能接近皇帝時,皆以金指環套在左手,以禁戒帝王的“御幸”,平時則用銀指環,套在右手。後來,戒指傳到民間,去其本義,以爲美觀,久之便留成風氣。所謂“今世俗用金銀爲環,置於婦人指間,謂之戒指。”從字面分析“戒”字含有禁戒之意。因此,古代女子在當時帶指環,並非爲了炫美,也非爲了裝飾,而是以示警慎,起到禁戒的作用。

所謂“約指”的“約”字,《說文· 部》:“約,纏束也。”所以“約指”就是“約於指,纏束在手指上”的意思。那爲什麼要“約物於指呢”?該做法背後的原因其實是用該物來起“標記”的作用,所約之物是后妃宮女用以避忌的符號。

所謂“代指”的“代”字,《說文·人部》:“代,更也。”清段玉裁注:“凡以此易彼謂之代……凡以異語相易謂之代。”古代后妃羣妾月經來潮,忌以口說,就用“戴指環”的做法來含蓄表達,避忌君王的臨幸。所以“代指”可以理解爲“戴在指上,代替直言月事的飾物。”

揭祕:後宮女人來月事怎樣應付皇帝的房事要求? 第3張

網絡配圖

所謂“指環”的“環”字,《說文·玉部》:“環,璧也。肉好若一謂之環。”這裏的“璧”是“指孔的直徑和周邊的寬度相等的玉璧”,“肉”和“好”是相對“環形有孔的玉璧”來講的,“孔外叫肉,孔內叫好。” 以後凡“環形”之物都叫“環”。所以“驅環”和“指環”就是“戴在手指上的環狀物”。古代帝王就是根據他們的不同戴法來決定御幸與否的。

明代學者王三聘的《古今事物考·指環”》中說:“《五經要義》曰‘古者后妃羣妾御於君所,當御者,以銀環進之,娠則以金環退之,進者著於右手,退者著於左手。本三代之制,即今之代指也。’”而這些異名中數“指環”使用的頻率最高,使用的時間最長。無論是在《晉書》、《南史》、《新唐書》、《宋史》等史書,還是在明代學者羅懋登的《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等文學作品中,都有關於它的記載。

“后妃羣妾以禮御於君所,女史書其日月,授之以環,以進退之。生子月辰,則以金環退之;當御者,以銀環進之,著於左手;既御者,著於右手。事無大小,記以成法。”這是西漢學者毛亨對《詩經·邶風·靜女》中“貽我彤管”作的註解。學術上多引用此來解釋“戒指”一稱的由來。不言而喻,戒指這種記號標記的就是“后妃羣妾的進退,既御或是當御。”

既然說到宮女處理月事的事,不妨說說與此相關的“紅鉛”這種所謂的丹藥。“紅鉛者,天癸水也。”什麼是天癸?《黃帝內經》:“月事以時下,謂天癸也。”其實,“紅鉛”不是一般的女子月事,而是處女的第一次月事。“經水甫出戶輒色變,獨首經之色不遽變者,全其陰陽之氣也。男子陽在外,陰在內;女子陰在外,陽在內。首經者,坎中之陽也。以坎中之陽補離中之陰,益乎不益乎?獨補男有益,補女有損。補男者,陽以濟陰也;補女者,陽以亢陽也。”“坎離”是《易經》提到的卦相,陰陽水火既濟。“首經”陽氣最足,從女人下部流出來之後保持鮮潤,不馬上變色,對男人是大補。

明世宗朱厚璁迷信道教,前期主要爲了長生,後期主要“研究”房中術。在道士的理論中,房中術本身就是養生術的一種,只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服用密制的丹藥,並且多與童貞的處女交合,就可以達到採陰補陽、延年益壽的效果。明世宗嘉靖一朝,爲皇帝煉製丹藥成了道士們的主要任務,其中以“先天丹鉛”,即“紅鉛”製成的小藥丸最爲有名。這樣,那些剛進宮的少女的月事,反而成了皇帝制作“紅鉛”的主要原料。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