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古代宮廷年夜飯吃的憋屈:儀式感比口感更重要

古代宮廷年夜飯吃的憋屈:儀式感比口感更重要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8.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賈平凹講過個段子,倆關陝農民聊天:“你說蔣委員長每天都吃什麼飯?”“那肯定是頓頓撈乾面,油潑辣子紅通通!”河南戲裏,曹操爲了留關羽,曾這麼唱:“……頓頓飯包餃子又炸油條。你曹大嫂親自下廚燒鍋燎竈,大冷天只忙得熱汗不消。白麪饃夾臘肉你吃膩了,又給你蒸一鍋馬齒菜包。搬蒜臼還把蒜汁搗,蘿蔔絲拌香油調了一瓢。”  

古代宮廷年夜飯吃的憋屈:儀式感比口感更重要

宮廷年夜飯

我國曆史上,大多數時候的百姓,就是這麼可愛:沒有士大夫識字讀史的機會,所以對宮廷貴胄的生活,全仗戲曲評書,融匯日常想象。但如果細細琢磨,其實古代宮廷御膳,還真未必比老百姓的想象華麗出多少。

古代人並不都把過年當成一年最正經的時節。比如宋朝節假極多,天子的生日也要過節吃飯。清朝有所謂三節,也就是過年、五月節、八月節。過年是講究過一歲。在古代,歲者,木星也。古人對歲與其說熱愛,不如說敬畏。加上宮廷平時吃東西就腦滿腸肥,膏腴得很,不像小民百姓,攢着胃口,大年夜猛吃一頓。如是,宮廷年夜飯,儀式感比口味重要得多。  

古代宮廷年夜飯吃的憋屈:儀式感比口感更重要 第2張

宮廷年夜飯

比如,唐朝宮廷過年,先不忙着吃喝,而是大家一起看太常寺卿安排的舞蹈,還不是春節聯歡晚會那種百花齊放,也不能聽鄭聲淫樂,而是大張旗鼓的儺舞,用以驅除邪魔瘟疫。皇家諸位居安思危,知道人類普遍奈何不了他們,所以尤其敬神。等驅完鬼神,天子興致所起,就開擺宴席了?這纔是年夜飯開始。

宮廷年夜飯不用問是極華麗的,但也有侷限。比如武則天寵愛的美男子張易之、張昌宗發明過的鵝鴨炙,把鵝鴨灌醬醋味汁,活活烤死,就不能吃,太不中正了。端正些的就只能吃大肉了。  

古代宮廷年夜飯吃的憋屈:儀式感比口感更重要 第3張

宮廷年夜飯

英國人以前沒發現火雞時,聖誕節吃野豬肉,唐玄宗也有此好:野豬肉煮熟晾乾,切片拌米飯,配茱萸和鹽,曬乾了,再蒸熟吃。看來令人眼花繚亂,不輸於《紅樓夢》裏王熙鳳拿來跟劉姥姥開玩笑的茄鯗。野豬肉裏有茱萸一味,乍看有些奇怪。“遍插茱萸少一人”,天下皆知,殺蟲消毒、逐寒祛風,可做藥用,用來做菜,是不是怪了點?這就是古人的邏輯:過年務以祛風寒、避邪祟爲上。所以不僅要以茱萸入饌,還要喝椒柏酒?花椒和柏葉浸的酒。楚人奉祀神仙時就用花椒酒,到了漢朝,世人相信花椒使人長壽,柏樹又常青,喝這玩意,自然長命百歲。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