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太史公司馬遷的夢想:建一個和平安寧的社會

太史公司馬遷的夢想:建一個和平安寧的社會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9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一般情況,司馬遷在每篇寫作結束之時都有一段結語,對上面記錄的史實作出評價,開始句爲“太史公曰”,但是《史記·平準書》的結語絕大部分卻與上文的內容毫不相干,作者抑制不住感情,發了一大段牢騷,闡明自己的夢想,也流露自己的歷史虛無主義情緒,表明了一個正直的歷史學家對當時社會的憤恨之情。

太史公司馬遷的夢想:建一個和平安寧的社會

網絡配圖

太史公說:“《尚書》最早講到唐虞時期事,《詩經》最早講到殷周時期事(《書》道唐虞之際,《詩》述殷周之世),一般是世道安寧則按庠序中的長幼序尊卑,先農本而後商末(安寧則長庠序,先本絀末),以禮義爲限制物利的堤防(以禮義防於利);世道變亂就會與此相反(事變多故而亦反是)。”

司馬遷的牢騷是由於心中有一個夢想——建立一個和平安寧的社會。而何以爲和平安寧?有三個條件:第一長幼有序,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尊崇社會德高望重之人,輕視那些專做苟且鑽營之事的小人。第二先農本而後商末,農工商的順序不可倒置。在社會經濟活動中,種田爲第一。萬物出於土。司馬遷尊重生產第一線的人,這在道理上沒有什麼錯,如果輕本重末,這個社會就不得和平安寧了。第三用禮義來限制對利的追求。如果一個社會把利看得高於一切,勢必要爭鬥,這個社會也就不得和平安寧。他的夢想是借總結《尚書》和《詩經》而表露出來的。

太史公接着說:“齊桓公採用管仲的計謀,統一貨幣,從山海的事業中求取財富,以朝會諸侯,利用區區齊國成就了霸主的威名。魏國任用李克,充分利用地力,發展農業生產,成了強國。從此以後,在戰國時期天下互相爭奪,以詭詐武力爲貴,輕視仁義道德,以富有之道爲先,以推讓等禮儀爲後。(自是之後,天下爭於戰國,貴詐力而賤仁義,先富有而後推讓。)

所以百姓中間富有的積財產上億計,而貧窮的糟糠之食尚不能滿足(故庶人之富者或累鉅萬,而貧者或不厭糟糠);諸侯國強大的或至併吞諸小國而使諸侯稱臣(有國強者或並羣小以臣諸侯),弱小者有的甚至斷絕祭祀而亡國(而弱國或絕祀而滅世)。”

太史公司馬遷的夢想:建一個和平安寧的社會 第2張

網絡配圖

司馬遷點了兩個人的名,一是齊桓公,一是李克,惟權是奪,惟利是圖,以他們爲起點建立了一個什麼世界呢?一批權貴被推翻後又換成另一批權貴,而仁義得不到實施,財產向少數人集中,廣大人民極端貧窮;強國不斷地吞併弱國,直至弱國絕祀而亡。

司馬遷認爲,社會的進步在於仁義的實施,而不在於誰在臺上。人類道德水準的提高,是比什麼都重要的“軟實力”。

司馬遷的夢想是不能實現了,感嘆仁義不施,歷史循環反覆,道德淪喪,這個世界還有什麼意義?感嘆“你方唱罷我登臺”,這個輪迴不止的世界什麼時候是個盡頭?

司馬遷自覺不自覺地流露出歷史虛無主義情緒。

太史公又說:“外對跟夷狄作戰,對內興利除弊建立功業,天下百姓盡力耕種不夠供給糧餉,女子紡織不足穿衣。古時曾經竭盡天下的資財以奉獻給天子,天子仍以爲不夠使用。(外攘夷狄內興功業,海內之士力耕不足糧餉,女子紡績不足衣服。古者嘗竭天下之資財以奉其上,猶自以爲不足也。)”

司馬遷借古諷今,流露出對當時漢武帝時代的極大不滿:戰爭,到何時爲止?一邊奢侈過度,一邊窮途潦倒。窮人的日子還有什麼過頭?更加深了歷史虛無主義。

太史公司馬遷的夢想:建一個和平安寧的社會 第3張

網絡配圖

最後,太史公說:“沒有別的緣故,主要是當時各種事務互相影響,共同作用造成的,有什麼可奇怪呢。(無異故云,事勢之流,相激使然,曷足怪焉?)”

這個世界究竟爲什麼會這樣,司馬遷也找不出原因,只能歸於“事勢之流,相激使然”,發出無可奈何的哀嘆!

兩千多年來,中國的封建社會一個朝代滅亡了,另一個朝代又誕生了;誕生了的朝代又滅亡了,不斷地輪迴反覆,漢以後是三國,三國以後是晉,晉以後南北朝,再後是隋唐……總是用一種類型的剝削制度代替另一種類型的剝削制度,社會進步緩慢,人們的道德水準甚至還在倒退。

司馬遷的夢想破滅了,流露出的歷史虛無主義觀點,還真的有幾分道理。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直到當代,毛澤東領導人民革命,徹底推翻了封建制度,建立了沒有人剝削的人的、以工人階級爲領導以工農聯盟爲基礎的、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社會才走上了正道。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