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奇聞異事 > 中華五千年的足球史:黃帝就會踢球 宋代有俱樂部

中華五千年的足球史:黃帝就會踢球 宋代有俱樂部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3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網絡上流傳這麼一個段子,羅納爾多退役了巴西足球8年沒緩過來; 齊達內退役了法國足球12年沒緩過來; 巴喬退役了意大利足球16年沒緩過來; 高俅退役了,中國足球一千多年沒緩過來……

事實上,中國足球有這麼衰嗎?尤其是古代,事實爲證,宋朝就有專業的足球俱樂部,宋太祖身穿龍袍踢球,唐朝“女足”比“男足”厲害,有圖有真相。不信你就往下看。

 黃帝時代“用人胃作球”

蹴鞠,是中國古代一種類似於現代足球運動的遊戲。這種遊戲在典籍裏經常被寫作“蹴毱”、“蹴踘”、“蹵踘”或“蹵鞠”。《說文解字》釋“蹴”:“躡也”,釋“鞠”:“蹋鞠也”。簡單說,“蹴鞠”就是“踢球”的意思。

關於蹴鞠的起源,常見的有黃帝、殷代、戰國三種說法。1973年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戰國竹簡上就有這樣的記載:“黃帝身遇蚩尤,因而擒之,剝其革以爲幹侯,使人射之……充其胃以爲鞠,使人執之,多中者賞。”也就是說,早在中國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我們的祖先就已發明出把敵人的胃割下,並填充進毛髮做成一個皮球來慶祝勝利的遊戲方式。

此外,我國於上世紀50年代發掘的西安半坡遺址曾出土隨葬石球,或許可爲黃帝時代的蹴鞠遊戲提供證據。

中華五千年的足球史:黃帝就會踢球 宋代有俱樂部

其次,主張蹴鞠起源於殷代的學者是體育史家唐豪先生,他根據殷墟甲骨文中的一則卜辭“庚寅卜,貞,乎品舞,從雨”(注:“品”就是蹴鞠的意思。其中上面的“口”字在甲骨文中是圓形“0”,表示球,而下面的兩個“口”如同“冊”字倒寫,是人的雙足象形),從而判定“殷代的足球舞,就是我國古代足球的前身”。當然,由於學者們對甲骨文字的釋讀歷來就存在着諸多爭議,所以唐先生的這種說法也不盡可靠。

相比之下,蹴鞠起源戰國之說最爲人信服,因爲《戰國策·齊策》和《史記·蘇秦列傳》中都明確記載,蹴鞠是一項齊國廣大人民羣衆喜聞樂見的遊戲。《戰國策·齊策》:“其民無不吹竿鼓瑟,彈琴擊築,鬥雞走狗,六博蹋鞠者”,因此當時齊國的首都臨淄也被看作是蹴鞠的發祥地。

  劉邦父子都是鐵桿球迷

從上引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竹簡的那條材料中也可以看出,最初蹴鞠的產生應該是和武力行爲有着密切關聯,也就是說是一種軍事活動。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 註解“鞠”字說:“劉向《別錄》曰:蹵鞠者,傳言黃帝所作。或曰:起戰國之時。蹋鞠,兵勢也。所以練武士知有材也,皆因嬉戲而講練之。”這就明確告訴我們,戰國時候的臨淄市民在把蹴鞠當作一種嬉耍遊戲的同時,也是在鍛鍊身體以備兵役徵召。

到了漢代,蹴鞠逐漸變爲一種軍事訓練手段。《漢書·藝文志》中著錄的《蹴鞠二十五篇》其實就被歸入兵書,也是西漢皇室的藏書,只不過後來不幸失傳。史籍顯示,漢高祖劉邦曾在宮苑內建造了大規模的“鞠城”,作爲足球競賽和軍事訓練之用。由於他的大力推動,此後歷代漢朝皇帝都熱衷於此項運動,以至於後人會把劉邦推舉爲對中國古代足球運動發展貢獻最大的人。

正所謂有其父必有其子,劉邦對於足球的興趣並非無端。他的父親太公其實就是一名足球愛好者,年輕的時候經常在本鄉豐邑和“屠販少年”踢球,以至於《西京雜記》記載劉邦爲了讓父親度過美好的晚年生活,特意把本鄉“諸故人”移到“新豐”,讓他們“鬥雞、蹴鞠”。

  唐朝女童踢球比男足強

唐朝以前的“鞠”都是用皮革做成的實心球,裏面用毛髮等材料填充,這樣的球踢起來當然不會舒服。而到了唐朝時期,蹴鞠逐漸擺脫軍事訓練功能,成爲娛樂休閒的重要活動,於是爲了增加球的彈性,人們慢慢發明出灌氣的球。

君若不信,有詩爲證:“雨絲煙柳欲清明,金屋人閒暖鳳笙。永日迢迢無一事,隔街聞築氣球聲。”韋莊在這首詩中其實給我們傳遞出兩條信息,除了當時的足球是用氣填充的以外,同時也告訴我們蹴鞠多在清明節前的寒食節進行,因爲在這一天踢球,可以幫助人們消除吃冷食的積滯。

唐豪在臨終前完成的《中國古代球類運動史料初考》(即1959年5月出版的《中國體育史參考資料》第七、八輯)中總結出中國古代足球的兩大特點是“最早創造出女子足球”和“兒童足球”。而這兩大特點在唐宋以降的出土文物和繪畫作品中也得到了明確的印證,我們在其中都能找到描繪女子、兒童踢球的圖像。

有趣的是,中國“女足”不只是在現代才比“男足”踢得好,實際上唐朝女童的足球水平就已超過了“男足”。

中華五千年的足球史:黃帝就會踢球 宋代有俱樂部 第2張

唐人康駢《劇談錄·潘將軍失珠》中記載了一個故事,講一名十六七歲的女童,穿着破爛衣衫和木頭拖鞋,站在街道旁邊的槐樹下面,觀看軍隊中的少年們玩蹴鞠。當皮球正好滾落到她的腳下時,她飛起一腳踢向皮球,結果皮球躍起達數丈之高,看到這一幕時,周圍所有的小夥伴們都驚呆了。

  宋朝已有專業足球俱樂部

與許多市民活動一樣,宋朝是蹴鞠發展的黃金時期,出現了專門的足球俱樂部“齊雲社”(又叫“圓社”),負責比賽的組織和宣傳。

顧名思義,“齊雲”是會社正式名稱,希望皮球可以被踢得高入雲霄,同時也含有吉祥之意,預祝蹴鞠藝人青雲直上。圓社則是自己人的稱呼,因爲球是圓形的,所以處理內部人際關係也要“因圓情而識之”。

從整個社會來看,上至皇帝,下到百姓,都對足球充滿熱情,這從蘇漢臣的《宋太祖蹴鞠圖》中就可以得到說明。

我們今天看到的《宋太祖蹴鞠圖》是元朝畫家錢選的臨摹品,畫中兩名身穿白袍的人一爲宋太祖趙匡胤,一爲以後的宋太宗趙光義,與趙光義相對的身穿紫袍的就是宰相趙普,其餘三者爲大將党進、石守信和楚昭輔。畫面上趙光義頭戴青巾,彷彿正在向衆人示範“顛球”動作,而宋太祖和諸位文武大臣則饒有興致地在一旁觀看,彷彿正暗自豔羨着趙光義的高超球技。

整幅畫面構圖緊湊,佔據中心位置的雖然毫無疑問是宋太祖,但視覺焦點卻是那個正在被趙光義的腳尖挑起的皮球。畫面上的所有人物形成一個圓圈,並且全部低頭注視着皮球,充滿戲劇化的動感,無意中消解了皇權的威嚴和神祕。當然從這幅畫裏,我們也可以清晰地看到宋朝的足球起碼在形制上已經和今日的足球別無二致。

如果說蘇漢臣的《宋太祖蹴鞠圖》中宋太祖還只是在旁觀看,並未顯露球技的話,那麼後來清代畫家黃慎的一幅《蹴鞠圖》就爲我們描繪了宋太祖身穿龍袍親自上陣的情景。單憑這兩幅圖,想必趙匡胤也能超過劉邦榮登中國歷史上最愛踢球的皇帝寶座了。

  球踢得好,

  妖精都會

  放過你

由於《水滸傳》的緣故,宋代高俅的故事在民間可謂流傳甚廣,他因爲踢得一腳高超的“鴛鴦拐”而得到宋徽宗的賞識,最後官至太尉。當然高俅只是一個特例,不過相對而言,在宋代只要球踢得好,就容易做大官。

其實在古人的幻想中,擁有好的球技不僅有助於仕途,而且還能逢凶化吉,化險爲夷。

清人蒲松齡在《聊齋志異》中講過一則故事。廬州人汪士秀父子都是蹴鞠高手,不幸的是父親四十多歲渡錢塘江的時候被江水淹死了。八九年後,汪士秀到湖南去,夜晚在洞庭湖上盪舟賞月。忽然有五個人從湖水中鑽出,把一張大席子鋪在水面,並在席上備好酒菜。喝到興起時,他們竟然踢起了足球,但不小心把球踢到了汪士秀的船上。汪士秀正好藉此機會施展自己的腳法,朝球怒射,結果球被踢破,落入水中。

隨後,對方五人中的一位老者從汪士秀踢球的動作中認出這正是自己家的獨門絕技“流星拐”,而汪士秀也認出這名老者正是自己的父親。但問題是,前面不是說父親過江被淹死了嗎?原來,當年父親過錢塘江的時候,同行的另十九個人都被河裏的魚精吃掉了,唯獨他會踢球,因而得以保住性命。由此可見,就連鬼怪的生活世界也離不開足球。

中華五千年的足球史:黃帝就會踢球 宋代有俱樂部 第3張

  中國蹴鞠和英國足球

  是兩回事

時至今日,如果我們翻閱下國人關於古代蹴鞠的著作,就會發現其中大都在強調中國的蹴鞠就是世界足球運動的最早起源,其中以徐州師範大學劉秉果副教授領銜撰寫的《蹴鞠——世界最古老的足球》一書爲代表,書名的副標題徑直就表明了作者的觀點。然而,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

雖然傳世文獻和出土文物,都在不斷證明蹴鞠在中國古代的普及和繁榮程度是超乎今人想象的。但不可否認的一點是,古老的中國蹴鞠遊戲和發源於英國的現代足球競技運動終究還是兩回事,這就好比發源於古希臘的奧林匹克運動會與由法國人顧拜旦倡導並延續至今的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是兩碼事一樣。

從中西足球發展史上看,無論中國的“蹴鞠”,還是古羅馬的“哈帕斯托姆”,實際上都只是人類歷史上的一種類似於現代足球運動的早期野蠻遊戲。它們其實都經歷過從手腳並用到只准用腳這樣一個文明發展過程,也都遭受過被勒令禁止的命運。明朝朱元璋爲避免士兵耽於嬉戲,下令嚴禁軍人踢球,乃至“蹴鞠者卸腳”。1314年,倫敦市長爲維護公共秩序,也曾頒佈法令禁止市民在公共場所踢球。

因此,蹴鞠是否真的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足球”這個問題其實並不重要,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也從來不和它的歷史長短成正比關係,反覆論證蹴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足球當然更無助於將中國國家足球隊送入世界盃的賽場。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