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奇聞異事 > 清朝皇帝歷來注重養生:各個皇帝都有素食的習慣

清朝皇帝歷來注重養生:各個皇帝都有素食的習慣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1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清代是養生學發展的鼎盛時期,這在清廷御膳方面表現的非常突出。皇帝御膳品種雖不乏厚味膏粱,但是雜糧蔬菜、山果野味在御膳中也佔有重要地位,並且非常講究春、夏、秋、冬四季與五味、五臟相適宜的飲食定則。

  福壽延於御膳中

古人云:“安身之本,必資於食,不知食宜,不足以生存。”從飽食到美食,再到追求健康,文明進步,對飲食的要求也不斷提高。清代的養生學已發展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鼎盛時期,這在宮廷御膳方面表現得非常突出。清帝對膳食的認識不斷提高,保健知識也愈發豐富,大多十分注意合理調節飲食、搭配膳食,永葆健康、延年益壽成爲他們的強烈願望。

清代皇帝中壽命較高的康熙皇帝(69歲)、乾隆皇帝(89歲),對膳食養生都有一定的見解。康熙皇帝在論述有關飲食療法時指出:“人自有生以來,腸胃自各有分別處也”。他在《庭訓格言》中也指出:“凡人飲食之類,當各擇其宜於身者”,“每兼菜蔬食之則少病,於身有益,所以農夫身體強壯,至老猶健者,皆此故也”。對於選擇季節食品,康熙皇帝強調:“諸樣可食果品,於正當成熟時食之,氣味甘美,亦且宜人。如我爲大君,下人各欲進其微誠,故爭進所得出鮮果及菜蔬等類,朕只略嘗而已,未嘗食一次也。必待其成熟之時始食之,此亦養身之要也。”康熙皇帝告誡人們擇其飲食時,當選擇對自己身體有營養補益價值的食品,所好之物不可多食。乾隆皇帝在養生保健膳食中,身體力行地實踐着祖父的訓誡。

清朝皇帝歷來注重養生:各個皇帝都有素食的習慣

  粗細搭配 膳食平衡

清宮御膳作爲中國封建社會末期最高層次的飲食,膳食品種不乏厚味膏粱,但是雜糧蔬菜、山果野味在御膳中也佔有重要地位。每年春季榆樹發芽的時候,清宮都要烹製榆錢餑餑、榆錢糕、榆錢餅,宮內、圓明園等處“佛堂供榆錢餑餑、榆錢糕”,乾隆皇帝不僅自己愛吃,還將這些粗糧糕點分送后妃、皇子們,賞給王公大臣們品嚐。

粗細搭配、糧菜互補更體了清宮御膳的特點,如二月二的雜麪煎餅、初夏嫩麥壓的碾轉兒(嫩麥製作)、端陽節的糉子,中秋節的月餅、重陽節的花糕、臘月初八的臘八粥……尤其是應季蔬菜,黃瓜蘸麪醬、炒鮮豌豆、蒜茄子、攤瓠榻 、春不老 、芥菜纓、酸黃瓜、酸韭菜等,都是些難登大雅之堂的菜餚,卻是乾隆皇帝的最愛。

無論是日常飲膳還是宮廷篷宴,御膳中的主食、副食、佐餐小菜等均有許多由粗原料製成。御膳主食有餑餑、點心、粥湯等近百個品種中,雜糧做的食品有:糜子面絲糕、黃米麪糕、老米麪發糕、秕子幹膳、老米幹膳、江米麪窩窩、蕃薯、豆麪卷、芸豆糕、高梁米粥、小米粥、苡仁米粥、大麥粥、甜沫粥、豇豆粥、綠豆粥、黃老米粥等;副食中的品豆腐、豆腐乾、豆皮、野生蘑菇、木耳、金針菜、核桃、榛子、松仁、蜂蜜、山菜、山韭菜等,更是每膳必備的御膳原料。雜糧、谷硬殼類和副食類的豬、羊、鹿、雞、鴨、鵝、魚、蛋及新鮮水果、蔬菜等。這些物料多是常見的食物,以五穀雜糧,葷素菜餚,瓜果點心,湯粥酒茶都是平和之品,其中也不乏美味。烹調適宜,不僅色、香、味俱全,增進食慾,也易於消化吸收使“物盡其用”。乾隆皇帝膳食的合理搭配,基本上做到了粗細結合、乾鮮適用、精微相宜。

  五味調和 順四時之變

大自然向人類提供了取之不盡的飲食資源,以供應人們需要的營養物質。食物的屬性——五味與人的肝、心、肺、腎、脾五臟聯繫密切。“五味歸五臟”,發散作用的味辛、收斂作用的味酸、緩和作用的味甘、堅躁作用的味苦、軟堅作用的味鹹。將谷果肉菜的氣味合用,補精養氣,可以達到飲食強身健體的目的,這就構成了春、夏、秋、冬四季與五味、五臟相適宜的飲食定則。乾隆皇帝的御膳,明顯地體現了這一養生結構。特選乾隆五十四年(1789)春、夏、秋、冬四季御膳中的主要膳食,可見清代皇帝四時養生的一般情況

二月二十三日早膳:炒雞、大炒肉、燉酸菜熱鍋,鹿筋折(拆)鴨子熱鍋,羊西爾佔, 蘋果軟燴、蒸肥雞燒狍肉、醋烹豆芽菜、肉絲炒韭菜,象棋眼小饃首,火爆豆腐包子、甑爾糕 、梗米幹膳、豆腐八仙湯, 銀碟小菜,銀葵花盒小菜……

五月八日早膳:掛爐鴨子、掛爐肉、野意熱鍋、山藥鴨羹熱鍋、拌老虎菜、拌涼粉、菜花頭酒燉鴨子、小蝦米炒菠菜、糖拌藕、江米藕、香草蘑菇燉豆腐、燴銀絲、豆爾首小饃首 , 倭瓜羊肉餡包子,黃炯雞燉虹豆角,鴨羹、雞湯餛飩、綠豆水膳……

九月二十一日早膳:燕窩酒燉鴨子熱鍋、燕窩蔥椒鴨子熱鍋、燕窩鍋燒鴨子鹹肉絲攢盤、水筍絲炒肉絲、韭菜炒小蝦米、江米肉丁瓤鴨子、螺獅包子、雞肉餡餃子、萬年青酒燉櫻桃肉、四水膳、蘿蔔湯、雞肉餡燙麪餃……

十二月十三日晚膳:燕窩松子雞熱鍋、肥雞火爆白菜、羊肚絲羊肉絲熱鍋、口蘑肥雞熱鍋、口蘑鹽煎肉、糊豬肉、清蒸鴨子鹿尾、竹節卷小饃首、匙子紅糕、螺蜘包子、雞肉餡燙麪餃、鹹肉、老米幹膳、山藥野雞羹、燕窩攢絲脊髓湯……


這些御膳均體現了順應四季人體變化的特點,養生食品的種類調配合理,講究酸、甜、苦、辣、鹹五味調和,又受自然界四時的制約。冬末春初,御膳的菜餚中設兩個火鍋。春季陽發容易外泄,御膳食品中有酸性的酸白菜、蘋果、醋烹綠豆菜等菜餚,少有辛辣、油膩食品。農曆五月初夏季來臨,容易心火上升,宜吃些涼拌青菜、糖拌藕、江米藕,綠豆粥等清涼苦寒食品,緩散心火,清熱下泄。秋季天氣漸涼,人體溼熱難排。宮廷御膳適當地增加了韭菜、蘿蔔及酒燉菜等帶辛辣味的食品,使人體內的溼氣及清肺調養功效。冬季氣候乾燥低寒,是全年最適宜進補的季節,清宮御膳又以鹹味的羊肉、豬肉、鹿尾等溫熱的菜餚爲皇帝進補熱量,也有滋陰的燕窩、鴨子等食品。

雖然一日兩膳的菜餚以雞、鴨、魚、豬、羊、鹿、鵝等爲主,但必須是經過精選細烹後食用。如乾隆四十三年(1778)七月至九月巡盛京,一行人馬剛到山海關,盛京將軍就將剛剛獲到的鮮鹿進獻給皇帝品嚐新鮮的野味。他問道:“今日進的鹿肥瘦?”廚役回答道:“瘦。”隨後他下旨:“晚膳叫雙林(廚役名)做塌思哈密鹿肉 。其餘伺候賞用。”乾隆皇帝深知食鹿肉滋補身體,但夏季進補需十分謹慎。在不同的季節食用不同的御膳,既調節時令、氣候對人體的陰陽氣血和臟腑功能帶來的影響,又了谷、果、肉、菜互配的美味。膳食有偏重溫補的鹿肉、鹿尾,羊肉、肥雞,全年飲食有規律,不食過冷過熱物,極符合科學養生的飲食理念。

清代皇帝御膳的設擺有固定的傳統模式,皇帝的膳桌要擺四十八品膳品,即熱鍋、攢盤(拼盤)、熱炒、小菜、餑餑、羹湯(粥)等,既有表現不忘祖宗創業艱難的滿族傳統菜式,也有自己喜食的和應季食品。在膳單中還經常有皇帝在進膳中有臨時添菜、加菜的情況,從中也可看出皇帝本人的養生態度。如乾隆四十四年(1779)皇帝在避暑山莊的一頓晚膳爲例:“燕窩蓮子扒鴨一品(系雙林做) 鴨子火薰羅卜燉白菜一品(系陳保住做),扁豆大炒肉一品,羊西爾佔一品,後送鮮蘑菇炒雞一品。上傳拌豆腐一品,拌茄泥一品,蒸肥雞燒狍肉攢盤一品,象眼小饅首一品,棗糕老米麪糕一品,甑爾糕一品,螺獅包子一品,純克里額森 一品,銀葵花盒小菜一品, 銀碟小菜四品,隨送虹豆水騰 一品,次送燕窩鍋燒鴨絲一品,羊肉絲一品(此二品早膳收的),小羊鳥叉 一盤, 共三盤一桌。呈進。”

清朝皇帝歷來注重養生:各個皇帝都有素食的習慣 第2張

乾隆皇帝夏季到承德避暑,適值蔬菜收穫時節,用新摘下的白菜、扁豆、蘿蔔、茄子、鮮蘑等,應季節的鮮嫩蔬菜,烹製御膳,既遵循夏季養生之道,又不礙大飽口福。白菜能調養脾胃,利腸、利小便、解毒、解酒;扁豆和中下氣、清暑健胃;蘿蔔可以補虛潤肺、下氣寬中、化痰止渴、醒酒解毒、消積滯;茄子清熱活血、祛風通絡、消腫止痛;鮮蘑肉厚、細膩、柔軟,有益腸胃、強壯滋補等作用。尤其是他臨時點加的“拌豆腐和拌茄泥”兩道菜,清爽可口、消暑解膩。此外,夏季皇帝還經常食用萵苣、黃瓜、倭瓜、荊芥、蓮藕等有涼血解毒、補中益氣的蔬菜。

御膳之後食用應季瓜果,也是清代宮廷的特色。如初夏吃桑葚、白杏、枇芭果;仲夏吃西瓜、櫻桃、荔枝、水蜜桃;初秋吃葡萄、山萘子;冬季吃桔子、蘋果等。

炎熱的夏天,清代皇帝、后妃已用上了消暑納涼冰箱,能吃到“冰碗”。清宮詞有“首下圍林暑未蒸,九華初御轉涼增。南薰殿裏笙歌起,四月清和已進冰”。 (《乾隆御製詩冰果》)等詩句,就是真實的寫照。《冰果》詩注中,也有“以雜果置盤中,浸以冰塊(爲冰果),都中夏日宴飲必備”的說法。據清代末期曾在儲秀宮伺候過慈禧的宮女介紹,宮廷的冰碗用甜瓜、果藕、百合、蓮子、杏仁豆腐、桂圓、葡萄乾、鮮胡桃、淮山藥等鮮果製作,甜瓜去籽和果藕配在一起,用冰鎮;鮮胡桃,葡萄乾(無核的)用蜜浸透,再把青(鮮)胡桃砸開,把裏邊帶澀的一層嫩皮剝去,澆上葡萄汁,再用冰鎮。吃果藕可以順氣,吃青胡桃可以補腎。既是上好的冷飲,又具滋補功效。

  素食慣例助頤養

清代宮廷御膳檔案中,還有許多關於宮內食素膳的記載。如正月初一食素餡餃子、清明節食素膳、四月初八浴佛日食素、臘月初八佛祖釋迦牟尼成道日等都要食素。在皇帝忌日的這天,宮內各處膳房也要“止葷添素”。

例如,乾隆三十六年(1771)八月二十三日,是乾隆之父雍正帝的忌日。御膳房早晚兩膳爲乾隆帝準備的素膳是:奶子飯一品、素雜燴一品、口蘑燉白菜一品、燴軟筋一品、口蘑燴羅漢麪筋一品、油堞果一品、糜面糕一品、竹節卷小饅首一品、蜂糕一品、孫泥額芬 一品、小菜五品。隨送攢絲素面一品、果子粥一品、豆瓣湯一品。額食三桌:餑餑六品、爐食四品、共十品一桌。

嘉慶四年(1799)正月二十九日是孝儀皇后忌辰日。二十八日御膳房總管楊進忠傳旨,“明日孝儀皇后忌辰,此一日遵列伺候上進素。 記此。”

正月二十九日卯正(早上六點整),永思殿進早膳用黑漆盒擺“乾鮮雜燴熱鍋一品,後送口蘑麪筋一品,糖醋鍋渣一品(此二品西番蓮碟)竹節卷小饅首一品,油炸果一品(此二品黃盤)奶子膳一品(四號黃盌),銀碟小菜二品,麪筋醬一碟(銀碟)隨送素攢絲面進一品,白菜羹湯膳進一品,豆腐湯一品,豆瓣湯一品,甜漿粥進些,果子粥、小米粥未用(湯膳盌青瓷碗,白布單一塊,替膳單用)次送盒蓋擺軟筋白菜熱鍋一品,水筍絲一品,口蘑麪筋一品(此二品青水海善碗),素包子一品,匙子餑餑糕一品(此二品黃盤)共二盒,上進畢賞用。”

宮廷還有專門烹製素膳的廚役。乾隆時期有一位名叫“高五”的廚役,做素食技術高超,他在立春日用蔬菜韭黃、小蔥作春盤,清新鮮香;夏日將黃瓜、豆角、茄子,或拌或炒,消暑去火;秋日用山藥、蓮籽作菜,清醇爽口;冬日用菌類、豆類烹菜,淡雅素淨。尤其是用當令時鮮和花卉,佐以豆類、麪筋和蘑菇烹製的菜餚,香糯軟滑。素膳加上芝麻、香油調昧,獨具風味,令皇帝胃口大開,喜食不厭。清代晚期,慈禧壽膳房的劉福泉也因做素膳而聞名。他們做素膳的主要原料有各種菇、耳,應季瓜果鮮蔬、菌類、花卉、豆類製品等烹製的四季素膳,名聲遠播。

中國古代社會的帝王擁有一切,也就擁有了最大的物質享受,有條件獲得當時最豐富、最先進的健康理論。科學地探索皇家菜的養生之道,理出其中蘊含的營養成分,可以由此瞭解中國飲食文化中的精髓內蘊,亦可以令其中富含的保健經驗與頤養智慧繼續惠澤今人。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