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萬國來朝:各朝皇帝的面子工程貫穿整個中國歷史

萬國來朝:各朝皇帝的面子工程貫穿整個中國歷史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9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導讀:“萬國來朝”的華麗大戲是演給帝國全體臣民看的——它如此明白地告訴百姓,能生活在這樣一個爲萬國景仰擁戴的國度,是多麼的幸福。而打造這一龐大面子工程的過程,則貫穿整個中國歷史。

大清朝的畫師們用長2.9米、寬2米的巨幅畫卷描繪下了這樣的情形:1761年2月5日,即大清乾隆二十六年正月初一,文武百官各依品秩朝列於太和殿前。站在大臣朝列之末的是各國貢使,最前排的是最守禮數的朝鮮國使臣,還有因爲帝國“武義璜璜,陸懾水慄”,所以纔不待帝國兵旗所指,“慕義歸化,非以力征”的琉球、暹羅、安南、蘇祿、南掌等國。當然還少不了頭戴大沿帽,身穿緊腿褲襪,高鼻深目——來自英吉利、法蘭西、鄂羅斯、荷蘭、大西洋國和大西洋屬國波羅尼亞、咖喇吧、庫車、翁加里亞國的貢使。這夥被稱爲“夷人”的角色,成爲天朝大年初一朝貢盛典不可或缺的人物。儘管列位臣工和各國貢使都已各就位,但真正的主角——“天朝大皇帝”乾隆仍未現身。他此時正端坐後宮檐下,快意恬然地享受兒孫繞膝之福。

這是清帝國最強盛的一刻,實在值得宮廷畫師將這空前盛況以丹青妙筆描繪下來,於是,那幅《萬國來朝圖》便誕生了。粉飾太平的畫作和戲劇,還有各式各樣來自各國的貢品、謝恩表,天朝的詔書敕諭以及各種禮儀,構成了天朝“萬國來朝”龐大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看起來像是一場帶有自誇性質的華麗大戲,意味着天朝的成功不是自吹自擂,更得到了天下萬國的認同。這場大戲不僅僅是演給外來蠻夷看的,更是演給帝國全體臣民看的——它如此明白地告訴百姓,能生活在這樣一個爲萬國景仰擁戴的國度,是多麼的幸福。而前來進貢的蠻夷貢使,更傳達給天朝臣民明確的信息:除了天朝之外,其他國家沒什麼值得羨慕的。

萬國來朝:各朝皇帝的面子工程貫穿整個中國歷史

爲了“萬國來朝”這個顯而易見的神話,帝國甘願付出任何巨大的代價,用難以計數的時間、精力、財富和生命來充實這個“神話”,使它變得“真實”。這是一個龐大的面子工程,而打造它的過程,則貫穿整個中國歷史。萬國來朝是那麼美好,但問題只有一個:這一切要是真的該多好!“萬國來朝”這個詞出現得不是很早,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還很不吉利。它來自中國歷史上最惡名昭著的一位帝王——隋煬帝的發明。

《隋書·音樂志》記載,隋煬帝“每歲正月,萬國來朝,留至十五日,於端門外,建國門內,綿亙八里,列爲戲場。……金石匏革之聲,聞數十里外。彈弦擫管以上,一萬八千人。大列炬火,光燭天地,百戲之盛,振古無比。自是每年以爲常焉”。從一開始,“萬國來朝”就是一場盛大的表演,用無窮無盡的奢華排場和驚人的浪費,來展示帝國強大無比的面子。第一次所謂的“萬國來朝”,被認爲發生在大禹統治的時代。根據史籍記載,大禹下令天下各國齊赴塗山盟會,這也就是《左傳》中所謂“塗山之會,諸侯承唐虞之盛,執玉帛亦有萬國”。

萬國來朝:各朝皇帝的面子工程貫穿整個中國歷史 第2張

真正將“萬國來朝”由書本和卜辭上的記述變爲現實的,應該是漢代。從漢代開始,對西域的經營和對匈奴的征服,以及班超和甘英等人的冒險,使漢朝真正出現了一批九州之外的國家來朝貢,但也恰恰在漢代,朝貢體系纔在真正意義上建立起來。漢代君主發現實際上自己統治的帝國並不能像《尚書》、《詩經》等經典中解釋的那樣,是整個天下。匈奴的南下侵擾和西域小國的叛服不常,使這個帝國終於明白了一個道理:一定要分清哪些是真正臣服於自己的藩屬國,而哪些又是時不時來朝貢一下的朝貢國。

基於現實政治策略的考慮,藩屬國是維繫帝國邊疆穩定的關鍵所在,它們是帝國“萬國來朝”的重中之重;至於那些朝貢國,就像大秦、安息、天竺等,遙遠得不知道其究竟是否真實存在,所謂的朝貢也不過是兩個時空偶然發生了一次約會而已,不必記掛於心。但是作爲一種粉飾太平的手段,“萬國來朝”自然是來的國家越多越好。從此以後,華夏帝國就開始了不斷“發現”朝貢國的旅程,每一個願意面見皇帝並且獻上本國禮品的外國人,都被算作是“貢使”,他們獻上的禮品,無論是爲了通好,還是爲了做生意方便,都被算作“貢品”,而他們所來自的國家,就自然而然成爲了天朝上國恭敬的“藩屬”,只不過光榮成爲“藩屬”的本國對此卻一無所知。

盛世隋唐,到被後人稱爲“儒治帝國”的宋朝,再到蒙古人統治的大元,再到掃除韃虜的明朝,這條脈絡不絕如縷,一直通向1761年元旦舉行盛典的乾隆盛世時代。“萬國來朝”這樣一個浩大的面子工程就以這種方式傳承下來。融入到畫師懸想的《萬國來朝圖》當中,成爲帝國聲威烜赫的有力證明。萬國來朝,四夷賓服,聲教廣被,恩澤天下。一切都那麼美好,但問題只有一個:這一切要是真的該多好!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