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宮廷野史 > 清朝皇帝東巡行宮“曝光”共81間建築頗壯觀

清朝皇帝東巡行宮“曝光”共81間建築頗壯觀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9.5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清朝入關後,曾有四位皇帝先後東巡,回到後金以及大清發祥地新賓、盛京謁陵祭祖。其中,康熙皇帝三次東巡祭祖;乾隆皇帝四次東巡祭祖;嘉慶皇帝兩次東巡祭祖;道光皇帝一次東巡祭祖。

清朝皇帝東巡行宮“曝光”共81間建築頗壯觀

大清皇帝們東巡祭祖時,都居住在瀋陽故宮內,叫做“駐蹕”。然而,東巡祭祖時,皇帝們還有一座“駐蹕”的行宮別院鮮爲人知。

“夏園行宮”曾壯觀

清史學者李鳳民先生介紹說,這座皇帝們東巡祭祖的行宮別院,叫做“夏園行宮”,位於新賓永陵以西約7裏地的下元村。

“夏園行宮”背倚龍崗山,面臨蘇子河,共有81間建築,分爲東、中、西三路,主體建築集中於中路。中路建築共有四重宮院:第一重爲“福綏堂”,共5間,兩側各有3間配殿,殿前3間宮門,宮門內有一間垂花門,宮門外東西兩側各有5間朝房,“福綏堂”爲皇帝“駐蹕”期間處理朝政的殿堂;第二重宮院“宣順齋”,共5間,爲皇帝“寢宮”;第三重宮院“照殿”,又名“七間殿”,爲后妃起居之所;第四重宮院爲“御花園”。“夏園行宮”東路主要建築有“前阿哥所”、“後阿哥所”,爲隨駕皇子起居、讀書之所;西路有“九間房”、“順山房”、“茶膳房”等建築。

盛京將軍建“夏園”

“夏園行宮”始建時間,相關資料有多種記載。如《興京縣誌》稱“夏園行宮”始建於清初;《東北名勝古蹟軼聞》說相傳爲清太祖所建,後改爲“駐蹕宮”;也有學者認爲始建於清代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李鳳民先生認爲,不僅清代康熙、雍正時期沒有這座行宮,就連乾隆皇帝前三次東巡祭祖時,“夏園行宮”也不見蹤影。史料記載,清代乾隆八年(1743年),乾隆皇帝第一次東巡來到永陵祭祖時,大營設在“五穀村”。清代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乾隆皇帝第四次東巡祭祖時,這才“駐蹕”於“夏園行宮”。

乾隆皇帝曾御筆題詩“福綏堂”,寫明瞭建造“夏園行宮”的原委。題詩第二句的註腳寫明:盛京(瀋陽)將軍永瑋,於永陵附近建造“夏園行宮”。永瑋是乾隆皇帝的侄輩,清代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九月,調任盛京(瀋陽),擔任將軍。清代嘉慶四年(1799年)五月,嘉慶皇帝在一份上諭中說:盛京侍郎德福,修建“夏園行宮”有功,賞銀1000兩。德福,是清代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十一月,授予的盛京(瀋陽)工部侍郎。由此可見,盛京將軍永瑋,命盛京工部侍郎德福督建了“夏園行宮”,建造時間應在清代乾隆四十七年九月至四十八年九月之間。

天災人禍毀“夏園”

李鳳民先生介紹說,清代道光九年(1829年),道光皇帝東巡祭祖,“駐蹕”“夏園行宮”之後,便再無皇帝東巡祭祖了。當年,大清國力日漸衰敗,皇帝“東巡祭祖”制度被廢除,“夏園行宮”也就停止了每年修繕。

清代咸豐七年(1857年),“夏園行宮”部分建築開始傾圮。興京(新賓)城守尉額圖琿、果勒明阿主動向盛京(瀋陽)將軍提出,願意個人捐資搶修“夏園行宮”危房。盛京將軍慶祺,立即向朝廷上奏。咸豐皇帝龍顏大悅,傳旨說:修繕工程竣工之後,對二人予以獎勵。然而,由於天災人禍接踵而至,“夏園行宮”最終未能逃脫毀損的悲慘厄運。

清代光緒十四年(1888年),蘇子河氾濫,將“夏園行宮”前半部的東西朝房、宮門、垂花門等建築全部沖毀,致使“福綏堂”袒露。清代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沙俄侵略軍入侵興京,將“夏園行宮”作爲兵營,並亂拆亂毀,還在撤退時一把大火燒燬了部分建築。如今,“夏園行宮”遺址已被闢爲耕田,只有一塊“遺址說明牌”,在述說“夏園行宮”當年的姿容,喚起人們對漸行漸遠歷史的追憶。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