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探祕:清朝的妃嬪等級和選妃由來

探祕:清朝的妃嬪等級和選妃由來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6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清朝的妃嬪等級嚴密,就跟它的官吏等級一樣,妃嬪等級也照樣分個三六九等。相信這幾年的清朝宮廷戲大家都很喜歡看,也對宮廷的妃嬪充滿了好奇,接下來就由小編跟你說說清朝的妃嬪等級和選妃的緣由吧。

清朝從順治時就規定,凡滿族八旗人家年滿十三歲至十六歲的女子,必須參加每三年一次的皇帝選秀女,選中者,留在宮裏隨侍皇帝成爲妃嬪,或被賜給皇室子孫做福晉未經參加選秀女者,不得嫁人。閱選時,按八旗的順序,一般七八個人站成一排,由皇帝、皇太后們挑選。被挑選女子的名字,每排寫一張單子,留宮中存檔,這種名單,在檔案中稱爲“秀女排單”。

清代的後宮,上至皇后,下到宮女,都是從旗人女子中挑選出來的。旗人,是清朝獨有的。因此,從旗人女子中挑選後宮粉黛的妃嬪等級制度,也是清代獨有的。

探祕:清朝的妃嬪等級和選妃由來

清太祖努爾哈赤在統一女真的過程中,創立了八旗制度,這套制度是在女真人原來的狩獵組織的基礎上建立的,是軍政合一的制度,兼有行政、軍事、生產等多方面職能。以黃、白、紅、藍四色旗幟爲標誌,組成鑲黃、鑲白、鑲紅、鑲藍、正黃、正白、正紅、正藍八旗。

探祕:清朝的妃嬪等級和選妃由來 第2張

清入主中原後,旗人又有八旗和內務府包衣三旗的區別。八旗包括滿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共二十四旗,這是清政權賴以統治的主要支柱;內務府包衣三旗則是清皇室的奴隸,二者的政治地位不同。所以,儘管清初將八旗和包衣三旗的女子都稱爲秀女,但挑選的方法和她們在宮中的地位也有所不同。八旗秀女,每三年挑選一次,由戶部主持,可備皇后妃嬪之選,或者賜婚近支(即三代以內、血緣關係比較密切的)宗室;包衣三旗秀女,每年挑選一次,由內務府主持,其中雖然也有一些人最終被逐漸升爲妃嬪,而後宮妃嬪等級的建立,卻是沿用之前的。但承擔後宮雜役的,都是內務府包衣之女。到了清代後期,包衣三旗的應選女子就不再稱爲秀女,而在挑選宮女時,就明確地說“引見包衣三旗使女”了。所以說,能夠成爲清廷后妃的,主要是八旗秀女。

清代妃嬪等級

皇后

正一品:貴妃、淑妃、賢妃、德妃

從一品:夫人

正二品:妃(四位)

從二品:昭儀、昭媛、昭容、淑儀、淑媛、淑容、修儀、修媛、修容、

正三品:貴嬪

從三品:婕妤

正四品:容華

從四品:婉儀、芳儀、芬儀、德儀、順儀

正五品:嬪

從五品:小儀、小媛、良媛、良娣

正六品:貴人

從六品:才人、美人

正七品:常在、娘子

從七品:選侍

正八品:采女

從八品:更衣

清代宮廷的妃嬪等級制度是在清入關以後坐鎮北京的第二位皇帝康熙皇帝玄燁確定的:

尊皇帝的祖母爲太皇太后;母親爲皇太后;太皇太后、皇太后住慈寧宮,太妃、太嬪隨住;

皇后坐鎮中宮,主持後宮事務;

探祕:清朝的妃嬪等級和選妃由來 第3張

皇后下設皇貴妃一人、貴妃二人、妃四人、嬪六人,分住東西六宮;

嬪以下設貴人、常在、答應,無定數,隨皇貴妃分住東西六宮。

清後宮妃嬪等級制度規定,皇帝大婚之前,選八位比皇帝大的宮女,供皇帝進御,即獻身皇帝。八位宮女都有名分,授以宮中四個女官的職銜:司賬、司寢、司儀、司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