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爲何後世評價袁紹最後的失敗之處是“死的不是時候”?

爲何後世評價袁紹最後的失敗之處是“死的不是時候”?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7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爲什麼有人認爲袁紹最後的失敗之處是“死的不是時候”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爲何後世評價袁紹最後的失敗之處是“死的不是時候”?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在官渡大敗袁紹主力大軍,袁曹之間從此“攻守之勢異也”。不過鮮爲人知的是,袁紹雖然在官渡之戰中遭遇了重大損失,但袁紹控制的地盤在官渡之戰後並沒有減少。也就是說,袁紹的綜合實力在官渡之戰後依然強於曹操的,只是無力主動進攻了。

當然官渡之戰肯定是重創了袁紹集團的元氣,表現是袁紹的統治核心地區冀州在官渡之戰後爆發了叛亂(冀州城邑多叛)。但冀州的叛亂很快就被袁紹平定(紹復擊定之)。此後袁紹與曹操繼續以黃河爲界對峙,曹操沒有能繼續擴大優勢(歷史上的倉亭之戰是被誇大的)。

如果袁紹此後繼續整頓內部以恢復元氣,就算不能東山再起,起碼也能讓曹操平定河北的難度提升幾個量級。曹操也就不可能在建安十三年(208年)南下荊州,魯肅的“吳中對”就是以此爲前提的(北方誠多務也。因其多務,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

爲何後世評價袁紹最後的失敗之處是“死的不是時候”? 第2張

然而在建安七年(202年)五月,袁紹病逝了。袁紹此時的病逝產生了兩個惡果:第一,袁氏集團內部整頓和恢復元氣的進程被打斷;第二,被袁紹壓制的諸子矛盾全面爆發,演變爲袁氏內戰。這兩個惡果讓曹操消滅袁氏集團的難度大幅降低,大大地加快北方統一的速度。

綜上所述,袁紹在建安七年(202年)五月的病逝毀掉了袁氏集團復起的最後希望,間接大幅加快了曹操統一北方的速度。正因如此,後世有人評價袁紹最後的失敗之處是“死的不是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