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朱元璋當年推行分封制度,埋下了哪些定時炸彈?

朱元璋當年推行分封制度,埋下了哪些定時炸彈?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史上的朱元璋雖然有大才,但是生來好猜疑,根本就不信任外人,因此纔對自己的那些兒子們大肆分封,那麼朱元璋當年推行分封制度,埋下了哪些定時炸彈?

朱元璋活着的時候,藩王們自然相安無事,可當他駕鶴西去之後,換成了這些叔王眼中的黃口小兒(朱允炆)來繼位,他還能鎮得住這個班子嗎?

朱元璋當年推行分封制度,埋下了哪些定時炸彈?

忠臣諫言“分封太侈”埋隱患,朱元璋忠言逆耳

朱元璋在位的時候,喜怒無常,總以殺人爲樂事,但其手下大臣當中也不乏深謀遠慮、忠心耿耿之輩。

早在洪武九年,他手下一個名叫葉伯巨的訓導(教育管理秀才的官員)就曾應詔陳言,極論朱元璋當時分封太過的隱患——

國家懲宋,元孤立,宗室不競之弊。秦、晉、燕、齊、樑、楚、吳、閩諸國,各盡其地而封之。都城宮室之制,廣狹大小,亞於天子之都。賜之以甲兵衛士之盛,臣恐數世之後,尾大不掉。然後削之地而奪之權則起其怨,如漢之七國,晉之諸王,否則恃險爭衡,否則擁衆入朝,甚則緣間而起,防之無及也。

在點明瞭藩王尾大不掉的隱憂之後,葉伯巨還進一步力排衆議,深入分析了“疏不間親”這種論點的害處——

今議者曰:“諸王皆天子親子也,皆皇太子親國也。”何不摭漢、晉之事以觀之乎?孝景皇帝、漢高帝之孫也。七國之王,皆景帝之同宗又兄弟子孫也。當時一削其地,則構兵西向。晉之諸王,皆武帝之親子孫也。易世之後,迭相擁兵,以危皇室,遂成四裔雲擾之患。由此言之,分封逾制,禍患立生。援古證今,昭昭然矣。

在舉出了西漢七國之亂和西晉八王之亂的鮮明例證之後,葉伯巨還在奏表中言之鑿鑿地爲朱元璋出主意,勸他以類似前代的“推恩令”方法,逐步削弱各個藩王的權力。

朱元璋當年推行分封制度,埋下了哪些定時炸彈? 第2張

豈料,面對如此立意明白、條理清晰、直陳利害的忠臣奏章,朱元璋在看完之後卻勃然大怒,認爲葉伯巨居心叵測,有離間皇室之心。

於是,在朱元璋的命令下,錦衣衛馬上以最快的速度把葉伯巨抓了起來,逮入大獄、五刑畢具,將其活活拷打致死。

自此之後的二十多年間,再也沒有任何大臣敢提藩王、藩鎮之類的事情了。

皇太孫朱允炆繼位,意圖削藩

朱允炆(建文帝)即位之後,曾經宣佈了明太祖朱元璋的一道遺詔。

當然了,這道所謂的遺詔肯定不是朱元璋自己的意思,而是朱允炆左右的臣子寫的,其中的關鍵內容就在最後:諸王臨國中,毋得至京。王國所在,文武吏士聽朝廷節制,惟護衛官軍聽王。

此詔書的用意有兩點:首先,害怕諸王以哭臨大行皇帝爲名,忽然率領兵馬進京奪位;其次,明令各藩王屬下的官吏直接聽命於朝廷。

可想而知,得知這一詔令,朱允炆的那些藩王叔叔們心裏自然非常生氣,於是相互之間就開始祕密地通風報信,都在私下裏議論:肯定是新上任的兵部尚書齊泰從中阻撓他們這些“孝子”進京哭靈。

朱元璋當年推行分封制度,埋下了哪些定時炸彈? 第3張

不久之後,建文帝朱允炆手下的戶部侍郎卓敬就獻上密疏,奏請建文帝裁抑宗藩(力主削藩),但建文帝卻留中不發(不交議也不批答),實際上他當時也在認真考慮削藩的步驟。

雖說,卓敬上的是“密疏”,但諸位藩王在京中耳目衆多,消息早已傳開了,於是當時的燕王、周王、齊王、湘王、代王和岷王等王爺就開始互相煽動,致使流言四起。

事實上,有關各個藩王之間的串聯,建文帝也是有所耳聞的。

事已至此,建文帝就把自己從前的老師黃子澄,以及兵部尚書齊泰祕密召入內殿,與他們二人商議削藩大計。

當時,齊泰認爲燕王朱棣擁有重兵,而且素有大志,應該先拿燕王開刀,把他的藩地先削奪了。

可黃子澄卻對此持相反意見,他認爲燕王久有異志,一直在暗中積蓄力量(準備軍隊),很難一下子將其搞掂,因此他主張應該先取周王朱橚,剪去燕王的手足,最後再圖燕王也不遲。

建文帝銳意削藩,連廢五王

倉促之間,年輕的建文帝以及他認爲自己身邊很能幹的兩位大臣就議定了大事……

於是,在建文帝即位後的當年七月,他就命令曹國公李景隆忽然率領大隊兵馬奔赴河南,將周王王府圍了個水泄不通,把周王以及他的世子嬪妃一千多人全部抓了起來,俘送南京。

緊接着,建文帝下詔削去周王朱橚的王爵,將其廢爲庶人,遷到雲南的蠻荒之地派人看管。

朱元璋當年推行分封制度,埋下了哪些定時炸彈? 第4張

同年十二月,建文帝又把另一位被人告發貪虐殘暴的叔父代王朱桂遷到了蜀地,交由當時的蜀王看管。

由於事出突然,周王和代王當時措手不及,建文帝也確實沒費多大的力氣就把這兩位王爺給一窩端了,可畢竟被抓的這兩位王爺罪狀不明,因此當時也引起了不少大臣以及國內百姓心中的疑慮。

一時間,朝中很多大臣都開始附和建文帝的心意,紛紛上書要求削藩。

當時,有一位已經退休的都督府斷事名叫高巍,也曾上書勸諫建文帝:建議把諸王的藩地分封給他們那些已婚的王子們,致使國內犬牙交錯,可以起到互相牽制和監視的作用。

實際上,高巍建議的這種做法就是在效仿漢朝時期的“推恩令”,不僅推恩及廣,而且也不會因爲國家強行削藩傷了和宗王之間的感情,這些藩王們的勢力也會慢慢地越來越弱,天子的勢力自然也越來越強。

看了高巍的奏疏,建文帝也覺得這個主意非常不錯,但卻最終沒有采用實行,估計當時的齊泰、黃子澄正受建文帝寵任,而建文帝又對此二人是言聽計從,就是想一舉把諸位藩王的實權全部削奪掉。

建文元年五月,朝廷又因爲岷王朱楩做了所謂的不法之事,就把他廢爲了庶人。

不久之後,湘王朱柏因爲私印鈔票、擅自殺人,也受到了朝廷的切責,勒令他馬上入京接受審查。

朱元璋當年推行分封制度,埋下了哪些定時炸彈? 第5張

豈料,湘王朱柏還挺倔,他對左右人說:“我聽說前代大臣下獄之前,大多數都會引決自殺,孤家是高皇帝的兒子,南面爲王,豈能受辱於獄吏而求活呢?”

於是,湘王就把自己的那些兒子和嬪妃們都召集在一起,然後將宮門緊閉,全家自焚而死。

一不做二不休,建文帝在臣下的攛掇下,又下詔讓齊王朱榑進京,將其廢爲庶人並關進了大獄。

接下來,建文帝又把代王朱桂軟禁在大同,將他也廢爲了庶人。

建文帝削藩保位,朱棣起兵造反

大家可以想一想,建文帝朱允炆在數月之間,針對自己那些藩王叔叔們的大案件、下大獄,可以說是一起緊接着一起,因此當時也致使天下震動。

恰恰就是建文帝的一系列行動,給了當時實力最強的燕王朱棣一個最好的起兵理由……

諸藩者,削亦反,不削亦反!

不得不說,建文帝一開始不拿實力最強的燕王開刀,實際上纔是他及其手下大臣最大的失策!

朱元璋當年推行分封制度,埋下了哪些定時炸彈? 第6張

清朝初年,大史學家谷應泰對於建文帝削藩的事情,倒有事後諸葛亮之見……

谷應泰認爲,明太祖在世的時候就應該學習唐玄宗,下令讓那些藩王們遣子入侍,把他們都集中在京師,在禁宮宮內建立百孫院,再選擇淳儒良師對他們予以教化。

如此一來,不僅對那些封在外地的藩王留了人質,而且也對他們的子弟傳習了藩臣之禮。

與此同時,朝廷還應該派勇臣猛將去鎮守四方關鍵之地,堅壁高壘,嚴防藩王們的異動。

一旦諸位藩王的子弟成年了,朝廷就馬上下推恩詔書將他們裂土分封,使各個小國林立,而他們也就沒有能力再萌發造反的不臣之心了。

對於谷應泰的事後諸葛亮之見,我個人認爲他確實也是妄自忖度!

大家要知道,朱元璋是多麼殘暴的一位君王,他的一輩子都用在了防臣、防民、鉗制人口、誅戮有功上面,他怎麼可能忍受在自己活着的時候,有大臣給他出這種建百孫院、削藩以及推恩令的主意呢?

退一萬步講,即使當時有大臣敢於上此奏疏,估計朱元璋肯定會追根溯源,肯定會問這位大臣:你所安何心?

稍有不慎,上疏的這位大臣包括他的三宗九族,肯定會頓成齏粉!

朱元璋當年推行分封制度,埋下了哪些定時炸彈? 第7張

從實際情況來講,建文帝當時的削藩確實是他手下的幾位大臣謀劃不足……

熟知歷史的人都知道,歷史上曾有好幾次削藩引發的大亂,比如:漢朝的“七王之亂”是漢景帝三年的時候,因爲削減諸王領地引發的;滿清的“三藩之亂”是康熙皇帝即位十二年、親政六年之後,因爲撤三藩而引發的。

如今,建文帝朱允炆在自己的祖父朱元璋去世還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就迫不及待地開始削藩。

不得不說,建文帝對於削藩太過急切了,與“七王之亂”、“八王之亂”根本就不能比,漢景帝和康熙皇帝至少在削藩前還有幾年的準備期,而建文帝則在不到一年的時間之內就連廢五王,特別是在朱元璋去世不過一個月,屍骨未寒的時候,他就把自己的叔父周王廢爲庶人,的確非常過分。

說起來,先前的漢景帝和後來的康熙帝,無論是削減藩王的封地,還是對這些人易地安置,至少此二人暫時都沒有把事情做絕,而建文帝卻直接把自己的叔父們都廢爲庶人,完全不留任何餘地,說白了:建文帝不是在削藩,而是在廢藩。

更爲過分的是,當時湘王朱柏都已經全家自焚了,而朱棣也派了自己的三個兒子入京當人質,建文帝也依舊沒有中止自己要廢藩的意思,而這也是燕王朱棣起兵造反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