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宋濂爲何會成爲明朝文臣之首?他的才能如何?

宋濂爲何會成爲明朝文臣之首?他的才能如何?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宋濂爲何會成爲明朝文臣之首?他的才能如何?今天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這篇文章,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明初詩文三大家之一”的宋濂,應詔從家鄉浦江(浙江省浦江縣)到應天府(今江蘇南京)去朝見皇帝朱元璋

同鄉晚輩馬君則前來拜訪宋濂,馬君則是太學生,太學是中國古代最高學府,宋濂因此寫了篇贈序送他,即《送東陽馬生序》。

宋濂詩文和劉基高啓齊名,還主持編纂了《元史》,被朱元璋贊爲明朝“開國文臣之首”,他先後擔任翰林學士承旨和知制誥,在禁中職掌機密,負責起草詔令,相當於“內相”,其地位可見一斑。

宋濂爲何會成爲明朝文臣之首?他的才能如何?

在這篇贈序裏,宋濂的可貴之處在於,他並沒有因爲自己身處高位,居高臨下的說教和叱責,而是敘述他早年求學的艱苦條件和坎坷經歷,並以自己借書和求師之艱難,飢寒奔走之艱苦,與太學生優越的學習條件加以對比,勉勵年輕人,要珍惜讀書的環境,努力治學。

這一點,在今天看來,仍然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宋濂小的時候,家庭非常貧寒,幾乎家徒四壁,但他聰明好學,胸有大志,刻苦讀書。他家裏沒有書,就想辦法從別人家裏借書,爲了反覆研讀,加深印象,無論天氣多麼寒冷,他衣服單薄,幾乎整夜整夜地抄書,連硯臺都凍得結冰了。

而抄完之後,馬上把書還給人家,從不超出約定的歸還時間,因此,很多人也願意把書借給宋濂。

宋濂爲了弄懂一些問題,常常步行上百里,去向知識淵博的前輩求教,當他提出疑問時,前輩經常聲色俱厲,甚至高聲訓斥他,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宋濂仍然不灰心,等前輩態度緩和一點後,再繼續求教。

外出求學時,宋濂更是吃盡了苦頭,穿着破舊的鞋子行走在深山峽谷中,嚴寒的冬天,寒風凌冽,大雪好幾尺深,宋濂艱難地踏雪前行,他的腳跟被凍開裂了,全然不知,都麻木了。

到了求學的地方,宋濂四肢僵硬,不能動彈,衆人趕緊找來熱水給他灌下,然後,給他蓋上厚厚的棉絮,就這樣,過了很久,宋濂才甦醒過來。

在旅館裏,貧苦的宋濂每天只吃兩頓極其簡單的飯菜,而同樣求學的人,則錦衣玉食,腰間掛着白玉環,配戴着刀和香囊,光彩照人,但是,穿着破舊的宋濂卻從不羨慕他們,專注讀書,研究學問。

宋濂艱苦的求學經歷,相比太學生的讀書環境,簡直天壤之別,太學生的膳食都是朝廷提供的,在朝廷提供的高大的屋子裏讀書,沒有奔波之苦,太學有專門的博士給學生講解疑難問題,也不存在冷眼和訓斥,而且,更重要的是,太學裏有各種典籍書籍,供學生們查詢,再也不會像宋濂那樣辛苦地去借書抄錄了。

在這樣優越的環境裏,再不好好讀書,真的說不過去了。

宋濂以他的自身經歷,娓娓道來,儘管已經隔了幾百年的滄桑歲月,但讓人覺得,就像是現在身邊一位和藹可親的老師,很親切,毫無距離感,也讓人心中充滿了溫暖和感動。

宋濂爲何會成爲明朝文臣之首?他的才能如何? 第2張

想起了我以前讀書的時候,下雪天,每天天不亮就從家裏出發,一路踩着厚厚的積雪,深一腳淺一腳地走到學校,那時,天還沒亮,而鞋子裏已灌滿了雪,全部溼透,就那樣在學校裏過一天,腿腳早就麻木了。

後來,住在學校裏,沒有宿舍,就把教室裏的桌子拼在一起,鋪上被子,睡在教室裏。每天早上五點多就起來,天還是黑的,到食堂外面水龍頭那裏接水洗漱,自來水冷得刺骨,夾雜着呼嘯的北風,至今想想也是瑟瑟發抖。

那時沒有那麼多書籍,我經常每天只吃一頓飯,省錢買書,以豐富閱讀,好辛苦。

但好在都堅持過來了,一路磕磕絆絆走到今天,比起宋濂的艱苦,也好不到哪裏去。

最後說一下,宋濂的結局,不太好,洪武十年(1377年),六十七歲的宋濂以年老而辭官回鄉。

洪武十三年(1380年),宋濂因長孫宋慎牽連胡惟庸案,朱元璋要殺宋濂,但馬皇后和太子朱標爲宋濂求情,最後,宋濂被流放茂州。

次年五月,宋濂在流放途中病逝,終年七十二歲。

最新文章